摘 要 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是指在推行现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基础上,由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联合构建和发展具有区域性特色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它具有终身性、开放性、区域联合性、统一灵活性的特点。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是:破除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壁垒、以健全的技术支持来构建区域性共享平台、构建区域学分银行标准以实现学分认定、建立权责到位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开设特色专业课程。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4-0041-04
学分银行制改革是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部分,是资源共享、学制改革的形式之一,也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场域变革的一个方面,是搭建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拓展学生发展的渠道和空间,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正加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实践探索力度,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探索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
一、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的内在意蕴
(一)何为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一词源自于学分制。“学分制是随着大学选课制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起源于欧洲而发展完善于美国”[1]。直到19世纪末,选课制在美国的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普及,而与选修制相辅相成的学分制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1906年,随着学分制的不断健全和对学生校外工作经验的重视加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率先建立起针对于学生校外经验的认证制度,随后推广至对学生获得的校外知识、技能等进行认定,并转换为学分予以免修免考。1975年,“学分银行”一词被正式提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学分银行在世界范围推广开来。目前,学分银行制度已经在美国、韩国、英国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实现了系统运作,并成为服务于教育普及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教育制度。
我国自21世纪初开始探索学分银行制改革。2005年2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逐步实行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部分职业院校2006年开始学分银行试点工作。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应当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
所谓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指“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所体现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定与核算,具有学习成果存储、积累和转换等功能的学习激励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2]。而亟待构建的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则是指在推行现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基础上,由各地区结合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联合构建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从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特点
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既包含了学分银行固有的特征,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终身性。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实践终身教育的需要,拓展了学习场域,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为学习者打开了一扇窗户,使教育进一步面向社会大众,满足民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开放性。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对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办学机构是开放的,只要通过国家相关资质认定,就可以加入学分银行体系。对于不同经历、不同来源的学习者是开放的,尤其是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百万扩招的背景下,学习者皆可借助学分银行平台保留、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所有的信息清晰有据、公正公开,可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和考核。
区域联合性。区域性联盟或区域性组织是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构建的前提,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基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布局情况,学分银行的构建能充分尊重地方实情,加速校企融合进程,发挥当地特色,同时解决办学资源不足、专业重复等问题,实现地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统一且灵活性。学分银行划定了统一评价标准,增强了执行力度。同时,由于区域性又使其可及时感知区域内的市场变化,不仅节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传达时间,更提升了市场敏感度,能灵活地调整。
二、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职业教育要在办学模式、品牌价值、课程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尤其是要重视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不均衡现象。加快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是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之一。
(一)促进职业教育区域特色发展与资源共享
构建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并非要求区域内学校和企业进行盲目性的合作,而应基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现状,促进区域间的优势合作,合理发掘并利用区域特色,达成校校之间和校企之间的互帮互助。基于这一角度,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是沟通区域间职业教育的最优解,实现了职教体系内外沟通,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实用的资源支持体系。从横向来看,有利于普职教育间的相互贯通;从纵向来看,有利于中高职教育的沟通衔接。此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校企之间的衔接,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针对各地职业教育发展过分同质化的问题,只有真正把握住市场的脉搏,才能做出区域特色,才能在学分银行制度的驱动之下,形成职业教育的“专业群”“职业群”,彰显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面。
(二)推动教学改革以保障教育公平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保障教育公平成为各国重要的教育议题。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速了职业的更新换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人才具有更丰富的知识、更专业且宽泛的技能。规范化的学分银行对教育程序和人才培养规格都提出了硬性统一的标准,具有全面且统一适用性的特征。学分银行体系能“引导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现成的依据可以遵循,有现成的标准可以执行。有利于指导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3]。为紧跟时代需求和学分银行的规范标准,以及应对区域间的良性合作和竞争,职业学校必须从自身开始革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设备和场所,研发有区域特色的新课程,从而提高本校竞争实力和区域整体教育实力。一旦形成区域性教育群,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增多,理論课程和实践课程兼顾,学生可根据个人倾向选择学习,接受到更个性化和优质化的教育,确保教育的公平。
(三)贯彻终身教育理念
“学分银行是为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制度体系和实体。”[4]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提供规范统一又多样化的教育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真正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学分银行是一项制度,是一场机遇,更是一个平台。搭建区域性的学分银行体系是充分利用区域联合优势的体现,集合区域的力量辦教育,沟通和连接区域间的不同教育主体,打造一条长效保质的教育之路、求学之旅。这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看世界的窗口,既能加深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也能增进对其他教育的认知;更能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教育资源的能力。从长期发展来看,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分银行可以将个人发展与既有框架结合起来,平衡办学的相对稳定和个人的个性化发展”[5]。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是专业性更强、针对性更强、职业性更强的一线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只有学习的时间、空间灵活,学习的内容自主,才能极大地照顾到不同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有选择性地汲取知识,从自身的能力出发,在不断变革的产业行业需求下激发自身动能。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能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优势,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满足其持续性的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日后的转岗换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破除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壁垒
深化产教融合是破除区域范围内合作壁垒的重要手段。要发挥区域性学分银行体系的组织带动作用,促进职业学校之间以及校企之间形成合作共赢的理念。要充分考察当地人才市场,提出基本的风险防范方案和应对措施,为学校和企业走向通力合作扫除后顾之忧,增强合作的信心。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台促进协同发展的政策,实现区域内共治共理,实现培训成果区域间共享共认。
(二)以健全的技术支持来构建区域性共享平台
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先要搭建区域间的开放型共享平台。信息共享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革新,健全的技术支持是搭建区域性平台的重要建设性力量。“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已然相当成熟且投入了实际运用,尽管就目前而言搭建全国性的共享平台尚难以实现,但可以探索构建区域性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区域内的教育信息和市场信息实现公开、无缝的共享与交接,只有开放才能使学分银行落到实处,真正惠及每位学生,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体现出大数据网络下的个性化定制的优越性。
(三)构建区域学分银行标准以实现学分认定
在区域间构建统一互通的学分银行体系必须以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规范和衡量。划定统一可执行的标准,既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殊性,也要兼顾教育的内在规律,还要综合考虑高职院校基础实力和当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学生积累的学习成果认证为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后,将以个人账户的形式储存在学分银行中,学分银行需要将其与系统进行比对,只要满足要求,便应该予以记录和认证,否则将会失去学分银行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同时,储存进入学分银行的个人学习成果认证应得到同区域所有教育主客体的认可。
(四)建立权责到位的长效运行机制
学分银行作为涉及到学分储存、兑换、认证等的教育组织机构,复杂运行程序的背后,每一个环节都亟待相应的有效管理,“其内容应该包括学分银行准入条件、组织架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学分银行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等”[6]。以安徽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为鉴,应当涵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根据本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分设为认证受理部、评价与认证部、审核部、信息技术部以及对外联络部五部门,又分管评估认证与储存转换、把关与审核认证结果、技术支持与规划管理以及联络与宣传。五个部门权责清晰,有效确保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长效运行。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应当形成独立的区域联合性组织,协助中央驻地方部门工作。加强区域性组织的管理职能和协调职能,精准把握市场动向,及时向高职院校和学分银行反馈。此外,高职院校本身也应进行自我革新,从课程设置到安排,再到教学和学生管理与评价,从上至下,建立起长效的运行机制。
(五)开设特色专业课程
特色的专业课程是发展区域性体系,彰显区域性特色的第一吸引力。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的最终目的仍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因此必须从提高教育质量出发。形成区域联合的优势,最终还是要落到高职院校的变革上来。要基于本校实际,敏锐把握市场动向,研发特色专业和课程,在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同时,提升院校自身在区域内的竞争力,以竞争促合作,以竞争促进步。
参 考 文 献
[1]王海东.学分银行的概念溯源与模式划分[J].中国考试,2017(10):41-48.
[2]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试行)[Z].2004-04-11.
[3]王春娟,李嘉林.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必然、实然与应然[J].职教论坛,2019(6):118-123.
[4]吴南中,张岩.学分银行服务体系:构建内容与推进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31):49-54.
[5]吴南中,吴易雄.职教体系学分银行的建构理念与推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26-32.
[6]吴文明,李升.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保障体系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82-84.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redit Bank System Construction: Values and Paths
Hu Rong
Abstract The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redit banking system is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credit banking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 advantages by each reg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pecific local conditions to jointly construct and develop a vocational education credit banking system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time, openness, regional union, unified and flexibility. The basic pa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redit bank system is to break down the barriers to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build a regional sharing platform with sound technical support, build regional credit bank standards to achieve credit recognition, establish a long-term operating mechanism with full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set up special course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redit bank; system construction
Author Hu Rong,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208)
作者簡介
胡蓉(1979- ),女,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学报副主编,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长沙,410208)
基金项目
2018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高职院校先前学习认证体系构建研究”(18C1325),主持人: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