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

田麒新

摘  要:为了落实贯彻大环境下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让更加广大的大学生能够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下具有更加现代化的职业精神,通过探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方式方法,打造以大连职院“海·融”文化为传承核心的新文化新格局,提高职院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该文从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的文化培育方向切入,将职业精神打造与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相结合,完善校企共同培育职业精神体系,以文化平台建设为契机,打造校园文化新格局,推进“双高建设项目”,传承大连职院“海·融”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高建设项目  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206-02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就是重就业为教育整个突破点,为整个社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建设、管理等不同环节中培养具有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实际劳动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都是决定了学生毕业是否就业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当下的环境中,高职院校就需要通过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学习相互统一起来,有效地为高职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参与到社会的竞争中做足准备。该文在以大连职院的实践教学进行思考和分析,探討高职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精神培养中校方就如何提高构建全方位的课程、训练开展和学生的参与到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1  职业精神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总地概括起来,就是对于人在实际劳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等方式在个人的行为方式逐渐积累组建而成的,因此,对于人的身心、思想、文化、荣辱等方面的内在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而职业素养更是对于即将步入社会成为职业人的大学生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每一个职业人都需要具有的素质和素养。

2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存在原因

2.1 社会大环境下的因素

目前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趋利作用影响,导致大部分的人们都一味地追寻物质上的利益,却忽略了更多自身的主观世界的建设和改造,出现了道德修养不断下降的众多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社会不良的问题,像比如说一些投机取巧、诈骗等,这都是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仍在学校这座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是形成之中,如果受到不当的影响则会对他们职业精神塑造造成严重的阻碍。

2.2 学校环境的因素

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对于学生的敬业精神的课程开展是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展时候要到示范的作用。而学校的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不能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性而言,也缺乏组织开展学生学习的新合作方式,无法使学生意识到敬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就无法谈起。

2.3 家庭环境的因素

家庭的教育观念之间的不同和偏差会对于学生认识做好自身学业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说有些学生和家里的思想就是只要学生的成绩学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于与学业相关的条件就开始无条件地支持帮助,而对于学生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则缺乏正确的科学认识,忽视了大学生的“吃苦耐劳”“实际出发”等职业精神素养方面的教育。

2.4 学生自身的因素

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普遍认识阅历较浅,对于整体社会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工作的不同岗位要求存在认识偏差,因此,在校期间,如果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涯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不了解目前的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那么即使是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规划,也会偏离实际脱离了现实的计划目标。

3  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途径的有效探究

3.1 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课程进行创新

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创新首先可以考虑先从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上进行创新,比如说选择一些可以培养职业精神创新型的课程。对于这部分课程需要包括类似专业的职业精神上的课程和一些隐性的文化课程,如类似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华传承文化的学习等,同样对于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也可以穿插进行。因为职业精神其所具有特定性的原因,故对于不同院校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的特质进行设置,对于不同专业的侧重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出其应对社会所具有特定的职业精神,针对性地根据开展设计相关的课程。比如说有关人文社科类的专业需要具有其特定的职业精神,而像一些专业类的课程,应该重视诚信的学生职业精神建设。在课程的相关创新上,可以采取类似职业模范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对于专业上的敬业精神、吃苦精神、诚信等价值观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课程的创新还可以体现在一些考核方式上,比如说对于教师的考核、学生的日常的表现等。还有就是对于教师的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自身能力和教师素质受到专业水平的直接影响,只有教师提升了自身的修养,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对学生的积极指导中去。

3.2 通过校企文化之间的构建,达到校企共建职业精神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其生存的灵魂,企业文化是对于企业解决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所一同组建形成的,对于其成员而言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有利方法,是所有员工一同遵守行动的行为理念和认识。而校园的文化则是在学校的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共同形成所遵守的最高理想目标,对价值观的基本理念行为标准进行规范。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从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精神的最高目标所出发的,将职业精神融入到校企文化的共同对接的培养中去,建设一个由校企文化共同对应的新的培养方式。建立一些类似于企业发展模式的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让广大的学生能够较早地体会和认识到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其对一个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3.3 通过案例作为培养职业精神的媒介

通过一系列的案例作为学校开展职业道德与理想培养的方式,一个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对于职业精神素养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职业道德和职业的培养从现实的意义上来看是对于心理上的有效疏导,而心理上最佳的处理方式就是通过“心里咨询”这样的有目的地设置场地情景,通过对于学生的个体认识到错误,对于一些职场较成功人士案例的模仿,进而起到树立正确的职场道德和职场理想的目的。

要想通过转变以往纯粹理论的言传身教的方式,就需要对于职场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进行选取,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来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有效地再现,建立讨论和研讨组,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学生有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从自律这样的层面来看,学生就能更加遵守职业的规范约束,对于职业的纪律更是能够发自内心地遵守,激发出自身内心的职业道德感,通过较高的一种职业姿态来不断地鞭策自己就不;而從他律的方面来看,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则会更好的旅行贯彻职业规范,准守职业纪律。

3.4 以实践促发展

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规范性和纪律的责任感,在新的高目标的要求下,社会实践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实训,实训既是对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又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然所需要面对的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的关键因素。职业规范和责任是对于组建职业精神的一块重要的内容,这是对于不同职业工作制度和规律所形成的职业规章制度。对于从事的一定的职业,都是需要遵从自身本职业的纪律和规范,做到尽职尽责,最小程度地减少因个人的原因所造成的对于工作所产生的冲击性。

因此,在高职的教学中,校方可以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多到一线的生产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参加一些见习、课程实习、全真模拟等对于课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能够让高职学生就能在校期间做到未雨绸缪,在校期间走入企业、了解企业,这样对于学生将来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实现与企业一线岗位的无缝对接。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认同感、职业纪律等,要求其遵守企业的规章文化。

3.5 加强学生的考核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完善学生考核的方式,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社会最大的生产发展方式就是靠着不断的创新发展,这是一个人的职业精神,其在人不断劳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对于人类的社会而言,每一次的进步发展都与创新有着强烈的联系。而创新的意识并非是无本之源,创新是需要通过学生在不断地动手参与中逐渐培养其动手的能力,在不断地激烈竞争中所产生的。因此,在高职的教学中,首先需要通过对于学生现有的考核变革方式,比如说在一些考试试卷上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知识内容下,通过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来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善加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中,特别是类似的创意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新的精神所在。

4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教学,需要教师从多方面来考虑和重视此项工作,特别是方法上需要运用得当,注重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重视细节从细节中出发,因为死抓细节才能出成绩,对教学理论的研究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达到促进的作用,这样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的效果才能获得更加优质的体现。在高职教育的培养中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需要得到学校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劳动者的职业精神的提高,培养出具有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的社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晓艳,魏运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J].社科纵横,2018(11):123-127.

[2] 韩红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构建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4):247-249.

[3] 程玉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95-97.

[4] 孙春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究[J].职业,2017(1):39.

[5] 迟成勇.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伦理精神的培育[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92-95.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2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