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楠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对于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备课环节,因为通过备课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了解,这对于整个阅读教学而言也是一种支持。本文就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对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供广大语文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备课式文本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1-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1.061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备课,则会对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备课,通过备课对文本内容加以解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整体粗略解读文本的教学线索
(一)从整体切入,全面掌握
首先,应当先解读整篇课文的核心思想。教师从整体上深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含义进行理解,并以此作为目标,在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段和段之间的关系,文章内容和题目之间的关系,通过反复的阅读来理清脉络,从而让学生以阅读的形式了解文章的立意。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全体来实施教学。课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在阅读一篇课文时,以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来看很难独立解读含义。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使用备课式的文本解读方法来进行教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所谓对教学方法的探讨,目的就是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有的时候即使教师使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因为没有和课堂全体相结合,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依旧不佳。
(二)局部强调,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教师还要从局部入手,凸显出语文文本特征。对于小学语文课文来说,在进行阅讀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作者的写作手法、用词用句、段落分配、表达目的、含义等,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语文教材当中的课文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的关键素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加强斟酌,教师自身要明白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才能够将知识准确地传输给学生。并且,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要思考课文能够带给学生什么,对于学生而言有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可以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从而在课堂上有计划、有目标地施教。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还要回到整体文本上进行总结,看自己的教学方法能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语言实践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渠道,实施备课式文本解读不能让知识和课堂成为学生的压力与负担,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后可以真正地掌握语文能力。
二、细致地解读文本内容
(一)严格对待文本语言文字
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先不看教参,等到备课结束后再作为参考,这样可以保持思考的独立性。教师可以把课文打印出来携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在备课时方便一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整个备课过程效率更佳。比如,当教师在对《月光曲》一课进行备课时,就可以把文字调整为一页,再将其打印出来,在一页纸上可以看到课文的题目、段落,这比在教材上看要方便很多。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材都比较小,一篇课文的文字加上插图往往需要好几页,在备课时会有些麻烦,将其打印出来后就可以一眼浏览到重要信息。
(二)觉察自我阅读历程
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切勿以教学者的身份来进行,而要以一个阅读者的身份来进行备课,如果教师还是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教学者或引导者,那么就无法获得阅读者的感受。教师之所以需要进行备课,就是为了在实际课堂教学时给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途径,让整个课堂顺利实施,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当以一个阅读者的身份操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本文起到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教师要学会珍惜初次阅读课文的机会,提醒自己要改变教学者的角色和任务。教师第一次阅读课文的时候也是认识课文的时候,首次阅读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给人最直观的引导。在阅读的时候,对于出现的任何一种现象都应及时地察觉和记忆,因为这些可能成为阅读时候的认知现象。比如,当教师在备课阅读时,课文的哪一部分是最有吸引力的,哪部分值得细细品味,哪部分可以直接表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哪部分读完以后没有印象等,都可以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举例而言,在《月光曲》的备课中,当我们阅读完以后才知道,盲女孩所弹奏的曲子并不是《月光曲》。有的阅读者在第一次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认为前面内容易懂一些,而后面内容则比较难懂,还需重复阅读。在阅读时,阅读者脑海当中就会对文本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想象,想象画面的延伸有助于阅读者理解文本内容。
(三)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感受
教师备课的时候,要把握第一次解读的感受,因为教师在备课时是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所以教师就要在阅读之后明确文本的难点、疑惑,因为这些感受是和学生密切联系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会面临相同的疑惑,这使得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处于相同状态,教师通过阅读来解析课文,找到难点解决对策,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率。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把打印出来的文本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发现很多新的立意。
三、结合语文应用能力和教学点进行交织审视
(一)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上的结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读得出来、读得清楚、读得正确、读得有序,通过阅读可以知晓很多疑问,如课本在讲什么,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等。文本内容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个是掌握文本的立意和情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先将文本的核心内容解析出来,但在此基础之上,要先对生词生字进行标识,理清文本的脉络,了解文本大致含义和思路。
一般来说,可以从课文题目来初步判断课文内容,再通过阅读来指出课文的情感。然而在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即使到了六年级,也不知道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毫无意识的阅读状态中,就很容易在阅读时掌握不了正确的方法,缺乏情感投入,就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终的阅读成效仍然不佳。学生应当将第一文本即教材课文变为自己的知识,在大脑当中生成一个阅读体系,在阅读的时候不能缺乏信息处理能力,阅读过的文本内容就应记在脑子里。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引导,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乏阅读引导,使得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导致事倍功半。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并没有和文本真正的融合,所谓阅读也只是用眼睛看文本罢了,对于文本信息的获取也只是从文到眼的过程。在阅读的时候,学生脱离了教师引导就不知道该做什么,在阅读后也不知道自己读得如何,只知道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阅读毫无意义。并且,因为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不发达,当在阅读后教师问学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一问三不知,这就是因为阅读过程没有引导导致的。因此,当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尽量获得学生的关注,对阅读过程加以指导,使学生在阅读后可以清晰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是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结合缔造出来的结果。
如果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本的概念和深层意涵,那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先解读文本,对文本段与段之间、人物和人物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都通彻明了,并据此来选择一个适合的引导方法。此外,各个段落在全文当中的作用是什么,和主题有什么关系,是否可以诠释主题,段落当中有没有可以凸显主题的句子等,都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内容。就比如,在一个文本当中若有主题句子,那么重点段落的主题句就是教师教学时候的教学点,教师需引导学生对主题句进行阅读,判断和文本主题的关联,达到最终的阅读教学目标。
(二)明确语言文字的表述形式
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要在阅读之后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表述形式。教师要对教学点进行检视,看作者是如何使用语言文字的。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有的文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出来的含义也不一样。语文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包含了汉字、词语、成语、段落、篇幅等,在对其表述形式进行探讨时,教师就应该对其规律、展现思路等加以研究,方便在教学时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通常情况下,具体包含了遣词造句、修辞方式、节奏与变化、句段铺陈、谋篇布局等,比如语言文字的彰显力和表现力以及情感色彩等都是表述形式,作者在应用了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势必会生成一定的写作效果,使得文本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栩栩如生。所以,当教师在检视教学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读出文本语言文字规律、章法,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情绪,作者应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体现文义,使用什么样的顺序来铺设内容等都是教师备课时所需落实的,如果教师以这种方式去备课,那么教学效果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结语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实施有效的备课,备课可以让教师明确文本内容,对授课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在实际的备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严格对待本文语言文字、觉察自我阅读历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感受、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上的结合,以及明确语言文字的表述形式等手段来实现有效的备课式文本解读,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有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贵.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审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7).
[2]郭姜燕.倾听文本心跳声——基于名师备课经验的文本解读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0(34).
[3]雷正宇.备课,从文本解读开始——我备《怀念母亲》的心路歷程[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