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春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把握语文学科的教育特征,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并对综合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和研究,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6-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6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日益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关注语文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的综合培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与提升。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在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会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阵地,充分挖掘各种有价值的语文教育资源,创建开放而有特色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尽享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一)学生汉字學习能力低,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当前很多学生对汉字学习的认识不足,对识字、写字不感兴趣,汉字学习的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习汉字就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认识不到汉字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授课的方式不同,有些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导致学生从心底排斥汉字,把汉字学习当成负担,汉字学习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学生的字词储备,造成学生阅读和写作出现困难。
(二)阅读方式单一,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可以进行自主阅读,但是还是有些学生被动进行阅读,语文教师布置了阅读任务就去阅读,没有布置阅读任务就不阅读,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方式上,大部分学生采用的都是默读、朗读、诵读这几种阅读方式,阅读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在阅读内容的选取上随意性很强,很多学生只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娱乐,和语文教学的关联性不强,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不大。
(三)写作水平不足,口语交际实践少
写作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和升华,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表述真情实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写作感到厌烦,写的都是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写作思路混乱,写的作文脱离生活实际,这样的作文没有任何价值。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对身边生活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不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口语的指导和关注较少,没有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场景,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愿意和他人主动交流,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培养策略
(一)加强汉字教学,提升学生文字基础
汉字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识字量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汉字教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开展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汉字教学,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的方式进行汉字教学。可以加入绘画的元素,“妙笔生花”,把汉字用画笔画出来,让学生对字形和字意有直观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或利用动画将汉字进行拆分组合,“东拼西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或表情“手舞足蹈”,把汉字演出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汉字教学,汉字是祖先生产活动和生活经验的结晶,学生在看到汉字时,不应该只是看到抽象的符号,而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各种感官的生动理解。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学生乐于接受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方式教育学生,让汉字走进学生的内心。
(二)加强阅读教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不仅要注重课堂阅读和基础训练,更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具体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绘本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摆脱了单纯依靠汉字进行阅读的现状,学生在不认识汉字的情况下也能读懂绘本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提炼和阅读分析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选择阅读内容,同时要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素材要符合认知规律,与课堂所学内容紧密相关,能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拿到阅读内容时,学生要先进行略读,对文章有初步的整体了解,再精读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主题。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边读、边记、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记下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三)巧借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比宝贵的财富,是文化创新的基石。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爱上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从中学习古人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实现“诵国学经典,与圣贤同行”的目标;利用多媒體技术给学生播放传统文化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通过观看视频学到很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结合课本资源,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包含礼仪知识,学生写字时要注重笔顺结构,写字做到横平竖直,做人也是如此,必须堂堂正正,遇到师生要有礼貌,主动打招呼,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要心平气和的解决,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保持班级卫生;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抓住时机,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给学生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我国特有的民族风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创设多种语境,加强学生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口语训练经常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课堂上主要依靠语文教师讲解,留给学生口语练习的时间很少,甚至有的课堂没有设计口语环节,学生经常出现表述抓不住重点、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差的现象。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多创造说话的机会,将口语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课堂问答、课后谈心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大胆交流,语文教师创新课堂问答,改变传统一问一答的形式,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问题,由学生进行抢答,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也使学生乐于开口说话。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课本内容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中脱稿说台词,无形中培养了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
(五)加强写作训练,促进学生情感表达
写作能够反映学生的人品、涵养和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立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写作教学,加强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升能力、发展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要善于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悟用记日记、写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要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用自己的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语文核心素养;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作文比赛,让学生在竞争和对比中提高写作能力,完善自己的情感认知,给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将优秀的学生作文在宣传栏进行展示,达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阵地作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对阅读、口语、写作等多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闫其才,闫玲莉.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0).
[2]胡晓燕.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2).
[3]李育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师),2019(9).
[4]陆治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8(17).
[5]肖建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困境及培养路径探索[J].读天下(综合),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