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自军
摘 要: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并存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认知发展、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探究的求证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当前的实验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课堂质量和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6-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60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初中是学生教育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法和组织手段,导致学生的实验效果和主体作用难以保障。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创新教学的具体方法、实验教学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出发对此展开研究。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实验细节的把握,还能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夯实学习基础。然而,在当前的实验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本位思想的影响,常常“主导”实验过程,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引导,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实验效果,还使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同时,部分教师出于学生人身安全或尽快完成教学任务的考虑,在实验教学中大多采取“教师演、学生看”的方式,导致学生无法真实有效地了解实验步骤和化学现象,进而学习基础不扎实。
(二)实验活动缺乏主体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组织学生亲自对化学概念和化学现象进行求证和操作,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效果,进而产生直观化的记忆体验,有助于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通过学生主体的操作与實验,还能加深学生对实验效果的掌握,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但在当前的实验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从学生的主体视角出发,缺乏对学生主体实验操作的环节设置,仍旧采取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的方式,这样仅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巩固、检验的效果,无法真正探索出实验的本质现象和意义。
(三)课堂学习氛围营造不足
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环境氛围的营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实验的探索兴趣和思考意识,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效能最大化。同时,课堂环节的构建,还能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引导下,降低对课堂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但在当前的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氛围的重视程度,疏忽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导致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不足,从而影响其整体水平的发展。此外,部分教师在实验环节的设置上,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导致环节的设置与学生学情脱节,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
(四)对实验缺乏正确的引导
实验的目的是求证理论知识、辨析现象所产生的本质问题。但在当前的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细节,导致学生在测试、调整、分析、设计等方面存在疏漏,进而难以保证其实验的正确性,不良的实验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部分教师在实验结束后,缺乏对实验活动的综合性反思工作,导致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实质性效益或价值难以有效把握,进而阻碍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贴近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现象,将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实验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与发展,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同时,从生活的视角出发,运用信息化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屏等工具,以直观的画面为导引,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准确掌握化学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意识。
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验目标,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好奇心理,进而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意识,从而实现其主体发展的要求。如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实验教学中,我将生活中容易碰到的一些燃烧、灭火相关的实例现象导入其中,如“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设置隔离带可以减少可燃物的提供”等内容,这对下一步“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活动起到激趣、铺垫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从理论转化到实践,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实验细节,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在实验活动中,每一个实验细节的有效把握都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从而确保实验与理论的求证关系。但在当前的实验活动中,很多学生未能对实验过程中的溶液计量、使用方式、操作原理等细节给予重视,导致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化学现象缺乏实证性。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验细节,灵活观察和调整学生的实验步骤,纠正学生的实验问题,引起学生对实验活动的重视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学情发展,预设适合学生探究的导引问题,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对实验细节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科学性的理解,保证实验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实验细节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设置探究问题,巩固学生认知基础
课堂问题的设置,不仅能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和实验结论形成深度理解,还能巩固学生的认知基础,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及时了解整体的授课情况,进而在下一步教学实施前做好调整,确保学生的学情发展。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灵活设置探究问题,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从而达到有效设问的课堂效果。
同时,教师在探究问题的内容和难度上应着重把握,如果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轻易就能答出,缺少思考的过程,无法起到探究追问的效果;如果问题设置过于困难,超出学生的探究范围或认知基础,导致学生一时之间无法作答,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探究兴趣。对此,教师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还应正确、合理地把握,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加深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打牢自身的学习基础。
(四)注重实验反思,建立学生思维体系
实验是学生求证探索的过程,注重其实验现象、实验条件、实验器材、实验设计等环节的反思,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意识,还能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加强,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
反思是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对事物的反思、对问题的反思、对细节的反思,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思维意识和认知能力,使学习者达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注重对探究实验的反思,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认知思维体系,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化学现象和科学理论,进而实现主体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实验反思活动,加强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实验操作中获得深刻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如在“结晶现象”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操作要点,如一贴、二低、三靠等,使学生在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中提高自身的实验思维,保证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三、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主体性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日常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保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效率。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主操作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实验活动的主观感知和现象分析能力,促进其主体发展。
(二)多元化
在實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采取多元化的引导策略和实验形式,充分、全面、灵活地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探索化学现象,挖掘问题本质,夯实自身的发展基础。此外,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采取多样化的培养策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合作讨论、任务驱动等课堂活动,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安全性
安全性是实验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对化学仪器的使用情况、不同溶剂的配制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步骤,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此外,在实验操作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器具或仪器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活动,使学生充分掌握实验的操作要点,避免因不正确的操作而出现意外情况,这也对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起到保障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生活实际的结合、实验细节的把握、探究问题的设置、实验反思的注重,不仅使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参与热情得到提升,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体验得到加强,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认知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同时,注重对实验过程的总结与反思,及时把握学生的学情状态,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完善的思维架构,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目标,这对教改事业的有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建平.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想法[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8).
[2]梁改阳.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
[3]张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7(29).
[4]刘培静.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发现(教育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