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学周刊

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学周刊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刘生平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活语文课堂。“活”的课堂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要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就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教师要“活”用教材,“活”用教法,“活”用课堂语言。学生采用新颖、多样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加强交流探究,通过课外实践加强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活”起来;教材;兴趣;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6-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62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性相统一的学科,是学生认知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学习语文知识,发展各项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且充满活力的,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开发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推动语文教学的革新和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师长期占据课堂,学生没有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學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那么,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呢?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让教师“活”起来

(一)“活”用教材

教材即教学所用的材料,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用教材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材”的过程。教学目标不同,所选用的材料也应该有所差异,使用教材的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完教材,教材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而不应该成为教学的束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灵活使用教材”的新理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活”用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主组织、自主选择所需材料。

现今的语文教材选取的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代表性、可读性很强,并且都经过了编者的加工、整合和改编,凝聚了编者的智慧和心血,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新时代的教师,要“活”用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主组织、自主选择所需材料。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教材受到编者思维的限制,某些篇目的选择脱离了时代发展的轨迹,这就需要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调整,甚至重新改编、创作。生活是教材的源头活水,教师在使用教材这个“例子”时,要将学生看成“活”的教育对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语文这一工具认识生活并改造生活。

(二)“活”用教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沉闷、缺乏活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小学生都爱玩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教师长时间平铺直叙的语言讲述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

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摒弃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和点拨式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文章的意境中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树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场景,向学生揭示月球的神秘面纱,这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主动打开课本去阅读相关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直接刺激,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兴奋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激活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该不拘一格,不限一法,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从而乐学、愿学。

(三)“活”用课堂语言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学的成败,也影响着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和参与的激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单调、乏味、无趣,就会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生动、有趣,就会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生机勃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起到“激励、鼓舞和唤醒”的作用,充满激情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首要标准,只有激情才能感染激情,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去,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做到寓情于讲,理中融情,以情动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受到情绪的感染,以情入文,披文入情。教师要注意调控课堂中学生的情绪,要使学生始终随着教师情感的变化和情境改变或喜或悲,或忧或怒,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从而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独有的语文情趣中启发心智,开拓思维。

二、让学生“活”起来

新颖的学习方式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活”起来的主要途径,列举如下:

(一)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够独立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地体验、探索、实践、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放手的,也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过程。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长特点,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段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相关能力,如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在给学生确立预习目标后,要提前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认读生字,并尝试组词;对文本段落进行分段,利用教师推送的指导资料进行文本的熟练阅读,为上课做好准备。在进行阶段性学习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可以要求学生像教师一样自己给自己出题,可以应用辅助资料,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来搜集资源。整个过程就是学生观察、动脑、动手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活”了起来。

(二)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形式,也是使学生“动”起来的有效方式之一。它是在共同的学习任务驱动下,通过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来协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性,一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需要学生发挥互助作用。教师给学生推送自主学习任务,然后由小组合作完成。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分组,为了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够参与进来,成员不宜太多,一般为4至6人。在小组成员构成上,要遵循互补互助的原则,一般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时要注意性别差异。组内异质就是把“优、中、弱”三层的学生都涵盖进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实力差距不大,保持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很容易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活”的课堂。

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交往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课外实践

新课改下的語文教学,强调要把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形式,还能够使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动手实践,这对于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可以开展这些课外实践活动:

1.开展多样化的语文知识竞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语文知识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语文词汇大赛来考查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通过古诗文大赛让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魅力;而成语大赛则能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成语的魅力。

2.鼓励学生编写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手抄报对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需要学生搜集资源进行整合,组织语言锻炼表达能力。例如,名著阅读后制作关于“读后感”的手抄报,使学生既动手还动脑;而关于“新年”主题的手抄报则深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开展社会调查或者志愿者活动。通过社会调查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深化认识;而志愿者活动则会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而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这需要教师立足于“教”与“学”两个层面,针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尝试,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活”中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申粉鱼.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J]学周刊,2011(24).

[2]徐海霞.让语文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享受课堂生成的精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4).

[3]刘晓兰.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J].成才之路,2007(2).

[4]郑曲云.找准切入点 激活语文课堂[J].江西教育,2015(9).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3408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