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教育存在各种弊端,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特点的发展之路,从而让当地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呢?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在走入自己、走近教师、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向发展“五走”方式下寻求质量的突破、寻求新课改模式走进学校。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2-007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065一、走入自己
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使自己有强烈的使命感。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人格素质、知识素质、管理素质以及发展素质。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学校的校长,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农民朋友和他们的孩子,面对的是纯朴的“留守”教师。我们的办学理念、工作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着农村教育的现状。“走出去的”校长学习转变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校长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不能因为农村学校之囧而降低工作标准和对自己的要求。二、走近教师
在学校管理上,以感情引领为主。关心教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1.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校务会领导班子,凝聚合力,创奋发氛围。校务会是依法办学,学校发展等的决策者、执行者,一支团结协作、为民服务的创新型领导班子,有利于凝聚广大教师,有利于协调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教学态度。
2.立足实际完善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勤考核制度。学校制度要立足教师的发展,在农村师资、生源不足的情况下,不仅要靠制度去规范教师的行为,更需要校长去用感情来引领。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扎耕家乡20多年的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少教学方法的革新;有为教学奉献的激情,但也有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心酸。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给教师们营造一个“家”,让教师们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
3.强化教学教研,倡导教师终身学习。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众生的智慧创造的教案更有可操作性,结合老年教师的经验,青年教师的先进理念,切合学校实际,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同学科教师通过个人备课、集中说课、评课、磨课,形成新的教案,再进行上课等一系列教学研讨。在学校确定备课组长的指导组织下最终定案形成电子版本,运用于以后教师运用与发展。三、走进课堂
学校的生命在于课堂。学校要发展,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导处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六模块‘3+X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看一看老教师思想有没有转变,是否从不认同多媒体教学向认同并自行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大转变,是否从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的转变,是否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透过课堂教学现象挖掘其学校决策的执行以及背后潜藏的学校管理问题,从而为逐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供第一手真实的依据。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在课堂上是一个成功者。一个将来走向成功的教师,也必定是在课堂上打磨出来的。四、走近学生
以平等作视角,以沟通来联结、用恒心来保证这是前提,但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抓好这两个方面:
1.抓好关键年级,形成良好学风。通过身边孩子出人头地的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刚入七年级的新生而言,学习方式、管理模式、生活方式的转变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的困惑,做好入学教育,让他们走进这个家,认识这个家,接受这个家并爱上这个家;对于初中毕业班来说,熟悉的“家庭”生活与面临升学的紧迫感,让“快乐与自由”与“紧张与焦灼”相互干扰,因此抓好心理教育与狠抓课堂教学相并重,解决好升学的方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2.抓好“三情”分析。通过分年级召开班级学情分析交流会对考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方法、能力、内在心理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形成定性定量评价。学生天然渴望求知,而教师应是天然助长。常言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通过学情、班情,建立校情,正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才能使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五、走向发展
形成自己特有的校園文化。“最大的贫困不是物质的贫困,而是观念的贫困”,一所学校不论大小,不管历史长短,都有根植于学校深处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仁、义、礼、智、信、忠、孝、善、贤、能、美、勤”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潜移转化学生的行为,也是学校文化传承内容的必备,书写教育理念、校风、教风及办学目标,以“自强不息,自信自乐”去实现,让师生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园”。通过宣传报道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社会对学校有一种认同感。通过报道,让家长知道学校正在发生的变化。
当然,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许,解决好管理模式与学校实际、解决好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契合度,解决好学校发展与教学理念的创新,解决好教师态度与学校发展实际间的矛盾,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并将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孔丘,孟轲.论语·孟子[M].远方出版社,2001.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张国江(1977.1— ),男,汉族,甘肃定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基础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