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 武玥
摘 要:古代印度重要的佛学论著《阿毗达磨俱舍论》被誉为佛教中的八经五论中的五部大论之一。此论一千多年前被梵文汉译翻译大家玄奘译介到中国后深受欢迎,成为中国传统儒道释文化宝贵遗产之一。因此,宣传弘扬这部佛学宝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学界必须承担的神圣责任。
关键词:《阿毗达磨俱舍论》;梵语研究;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2-019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77
《阿毗达磨俱舍论》(简称《俱舍论》),是古代印度重要的佛学论著,其内容丰富,涵盖了佛学各个领域,是印度佛教史上不可多得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俱舍论》不仅是一部佛学经典,也是一部古印度传统文化知识百科,其内容包括古印度天文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特色,是国内外研究学习佛学的必备的基础之一。当时,即东汉初年,古印度的梵语佛经创作达到了高峰,中国的一大批翻译专家将这些梵语佛经翻译成汉语,如此数量巨大的汉译佛经的引进,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可以说,佛教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适应和密切的结合。通过阅读《俱舍论》,我们可以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古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俱舍论》是一部梵文经典,其文体多样,既有精短的记诵,又有长篇的论释。在论释中还叙述了许多部派佛教之间的辩论过程,对我们了解古印度梵文书写方式、辩论思维模式,都有重要的作用。
古印度佛教形象以及其叙事和本土化风格特点,都已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与中国文化相交融,呈现了中国化特色。这正是古印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适应和密切结合的具体体现。在今天这个新时代,“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这正是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1]。对于彰显汉译佛经的价值,提升汉传佛教的地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很显然,梵文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宝藏,值得去研究和挖掘。
《俱舍论》的作者是印度僧人世亲论师(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从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出家,后学经量部的理论,结合有部与经部以及其他部派的思想写成《俱舍论》,因此可以得知《俱舍论》并不仅仅是代表某一派一人之言,而是海纳百川、博采纳众家之长的一部综合性的论著,这对于研究学习印度佛教文化史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理想的研究材料[2]。
《俱舍论》成书后,在印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着佛学的发展,而被传播到了多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以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都深受影响。《俱舍论》传到中国后,先后由真谛、玄奘等译师翻成汉语,传入中国后,对汉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汉传佛教十大学派中,俱舍宗就是在《俱舍论》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理论研究中,各部派注重对《俱舍论》的学习,因为《俱舍论》好比佛学中的百科全书,其内容详述了佛学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是每一个学佛之人必读的书目。作为学术研究者,《俱舍论》无论从语言角度,还是从哲学角度,都是非常值得去研究的宝贵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我们不难看出,在开展“一带一路”这一人类伟大事业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政策核心,而这个战略核心,则是紧紧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与奉献。这种文化形态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伟大奇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整个中华文化为之自豪的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带一路”倡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推动建立文明秩序,树立人类整体观,让中国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上。
赵朴初认为:“印度佛教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扎下根,长期与中国文化交流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汉译佛经共有一千六百九十余部,而藏譯佛经共有五千九百余种。中国的佛教译经活动历时之久,译本数量之多,而且以写本和雕版印刷的传承方式保存至今,堪称世界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奇观。”[4]这更从历史的发展中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伟大创举的价值。《俱舍论》这部堪称佛学精华论典的论著也曾几经磨难,历史上曾一度隐没,成为绝学。因此,宣传弘扬《俱舍论》这部佛学宝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学界必须承担的神圣责任。
参考文献:
[1][3]刘焕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的基石[N].光明日报,2018-12-8(5).
[2]世亲著.(唐)玄奘译.智敏注.阿毗达磨俱舍论略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王梦(1985—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副教授,汉族,保定人,研究方向:语言学、文学、佛学。
武玥(1994— ),女,汉族,河北邯郸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