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一直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着,当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进一步创新活动的形式。借助网络信息的传播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强活动效果,提高活动的覆盖面。
关键词:网络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4-005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4.050
在校园生活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一、网络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特点分析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重点在于先找到文化内容与现有学校课程相结合的契合点。在常规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入传统文化内涵,用传统文化的活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点燃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主要采取的具体方式,渗透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是否符合现阶段国家在教育领域所提出的价值观的导向。要在准确领会并且把握价值观导向的前提之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筛选出来,并且有机渗透到校园课堂教学以及文化的环境设计布置之中。
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更是需要从网络入手,寻找到更多宣传教育的契合点,尤其要从网络中了解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准确把握学生基本学情的前提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校园的活动有效开展下去。所以要让文化进入校园,并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是贴几个标语,最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行动,而借助互聯网的优势,这样的行动可以从课上向课下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延伸,从学校向社会进行延伸。在信息互联时代,手机作为网络终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借助手机APP,为学生呈现出更多关于传统文化内容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软件充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讨论和分享,将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
因此,在信息互联时代,要充分发挥网络化的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要结合线上和线下的传播渠道,为学生呈现出更加立体系统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信息技术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同感,并且自觉加入到文化传承的行列中去。二、网络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基本路径分析
网络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在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和任务之中充分接触网络化的工具优势,更好地探索出一些更加富有实效性的传播途径。
(一)结合网络化工具,引进当地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首先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当地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校园中。虽然部分学生对于当地的一些经典的优秀乡土文化不够了解,不过借助网络化的工具,可以有效缩短空间上的距离,让学生更便捷地了解到当地比较有特色的乡土文化内容。乡土文化是养育人的精神之水,涵养人的文化之源。如何就地取材,把握特色,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引导学生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的精华,是新时期学校文化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欣赏影视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它可以把剧中所蕴涵的地域文化底蕴和风俗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而这些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学生在家庭中就能够看到这样的资料。
(二)借助网络化工具,线上线下共同做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宣传工作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我们首先要特别注重本土经典传统文化的校园融入。在校园建筑、休息娱乐场所和校园设施设备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民族体育设施、乡土设备,展示家乡风土人情。另外,也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乡土特色的文化,通过手机终端APP以及网站等形式宣传给学生和家长,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覆盖范围,提高此项活动的效果。
(三)借助网络化工具,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效果
文化进校园,就要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中,借助网络化的便捷工具拓展、开发、延伸现有课程,让传统文化在课程之中绽放光彩,体现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常规课程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获得精神的给养与文化的熏陶。三、结语
在网络背景之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出信息互联网的工具化优势,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要将多种传播工具有效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等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增强文化传统内容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此项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发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8(29).
[2]沙彩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马长江(1964.5— ),男,汉族,甘肃静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