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慢慢地变化着。课堂中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不再当观众,而是多了教师的引导,多了学生积极地参与和配合,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然不足,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去实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感知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11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101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开展得热火朝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上看似热闹,实则学生缺乏自主性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时没有根据内容和材料的实际情况,为讨论而讨论;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时不指导,一味地追求問题要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要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要由学生自己展开,结论要由学生自己得出的模式;课堂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许多小组却不能记录准确的实验数据,没有正确的结论。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学习
小学科学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科学教学,必须以生活为观察原型,大部分教学内容,学生从生活中进行观察体会,在课堂中加以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再进行分组讨论,就可以得出课堂教学的结论。
如《动物》单元,让学生学习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这四种动物,然后总结动物的相同特点。这个单元的内容联系生活比较紧密,我让全班学生分成四组,然后让他们分别找到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这四种动物,带到课堂上,在课堂中分小组观察每一种动物,共同讨论,然后让小组长总结出这种动物的特征。在第二节课上,让每个小组互换动物进行观察,然后再总结出这个动物的特征。第三节课、第四节课再交换动物进行观察,第五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动物的相同特点”:生活环境,遇到危险时的反应,食物的相同等等。二、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
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必须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究文本的内容,从一个平常的事物或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去观察、讨论、探讨,得出结论。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要在课前精心预设,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在课堂上生成一些动态的、新颖的知识和观点,这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比如,在教学《金鱼》时,我先让学生观察金鱼,讨论在观察中的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金鱼分为鱼头、躯干、鱼尾、鱼鳍四部分,课堂讨论热烈,学生情绪高涨。突然,学生提出问题:“金鱼在不停地喝水,它怎么不会涨破肚子呢?”于是,我改变教学思路,顺势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马上开始了观察,最后得到了结论:金鱼把水喝进去,流到鳃部,鱼鳃就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然后把多余的水再从腮部排出来,所以金鱼喝再多的水也不会涨破肚子。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三、鼓励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去实验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在“自主探究”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保证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间是充足的。教师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在教学“拱形的力量”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的白纸和硬币,双手拿白纸,在白纸上放硬币,看能不能承载一定的重物,结果放一块硬币纸就被压得变形了。我引导学生:如何放上物体,使纸不变形呢?同学们分成一个小组,开始实验探究。他们把纸做成了拱形,在上面加硬币,随着硬币放得越来越多,纸拱开始变形了。为了不让纸拱变形,同学们又在拱足两边放上书本,以起到加固纸拱的作用。这节实验课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感知体会
自然科学中许多内容十分抽象,仅凭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体会的,并且也浪费时间。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用课件、视频等方式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进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知。如,教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我利用课件形式,把200多种动物按照野生动物、饲养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昆虫类、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方式进行分类,这样学生不但观看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也学会了动物的分类。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新的理念,只有我们走进新课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实验探究,才能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有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2).
[2]杨春泉.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浅谈新课标下初级中学数学的教与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3).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崔玉剧(1978— ),男,汉族,甘肃庄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本论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8]GHB263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