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斷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学生不再单一地听课,他们更是课堂的参与者,所以课堂上需要我们给学生更广的知识,同时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创新,做到触类旁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便有了用武之处,它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直观的感受比单一的说教效果更佳,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教学,互动的课堂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面;自学能力;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7-014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7.134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对多媒体的运用已不再陌生,它就像人们的衣食住行一样,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其呈现知识的多样性,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接受者,他们更是课堂的参与者,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不再拘泥于课本的已有知识,有必要对于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便有了用武之处,它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我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感触更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掌握要全面、及时、准确,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强调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传统教学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模式让已接触互联网的学生感到乏味,而信息技术的介入恰巧弥补这种不足。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整合势在必行。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知识储备量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如果还仅仅讲授课本中的内容,那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无法做到教育的与时俱进。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国国情国策部分涵盖了政治外交领域、经济建设等方面广泛地内容,这些内容的介绍在课本中是没有的,如果仅传授课本中的内容,那我们就不能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时效性特点,会让学生感觉我们的教学内容太落伍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一定不高。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由已有经验到未知经验的积累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信息技术的介入恰巧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所传递的信息新颖、强烈、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背景,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去思索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活学活用”,需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在网上接受新知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轻松便捷。因此,我养成了每天上网浏览新闻的习惯,这不仅使我在课堂教学中受益匪浅,就连平时与别人聊天都有了谈资。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围绕学生的实际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如此,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来有效推进,要从兴趣着手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才能够优化教学效果。
但是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来看,一些内容的理论性和时政性非常强,且语言表述和现实中学生的积累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一些学生本身对于理论性和时政性的问题不感兴趣,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不高,使课堂上氛围沉闷,学生缺乏活力,需要教师挑战教学方法。
多媒体信息技术给我们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多样化能够给学生呈现学习的内容,特别是能够把抽象的文字资料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初中生喜欢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形象化、多样化的模式是学生喜欢且乐于接受的,无疑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呈现给大家,这样的课堂氛围无疑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地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的思想教育随着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断深入,这不但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强了课堂的活力,更有效地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这也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参考文献:
[1]石洪辉.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8(10).
[2]王晓雯.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
[3]杜立寿.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J].学周刊,2018(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王玉红(1972.11— ),女,汉族,甘肃张掖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