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是学生们对世界进行初步探究,观察生活变化的平台,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教育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并能够在生活当中进行运用。然而科学教育的内容繁杂多样,仅依赖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文章中就开展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分析其意义,并且进行完善。文章论述的内容主要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已有的真实案例,让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课外探究活动;创造思维
一、 引言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就是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当中将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尝试更多的探究活动。小学科学篮球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更是课堂教学的深化,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锻炼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为了能让教学的效果更好,课外探究活动的主题应当与教材上的内容存在紧密的联系。
二、 对科学教育进行内容补充
小学科学教育想要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不能够将目光局限于课堂教学当中,一来课堂的教学容量太小,不足以完全展现科学精神,并且很多的科学探究必须要在室外环境才方便开展;二来是只依托于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过于“剧情化”,也就是学生们在探究过程当中,只是按部就班地去验证教师所给出的结论,在整个过程当中既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不能够体现科学探究精神,也就是说可以将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看作是对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的一次内容的补充,对于在课堂的教学中无法完全完成科学探究的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补充,课堂教学应该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引子,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并且在探究结束之后还要能够做出反思。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中“浮和沉”这一课的时候,想要让学生们探究自然界中存在浮力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科学道具:一盆水、几块同样质量不同形状的木板,在上课的时候事先说明探究的目的,然后进行测试,让学生们观看几块木板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可以让他们进行猜测,通过实验验证他们的想法,为了提升科学探究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尝试用误导性的语言让学生们走入思想盲区,如对猜测会浮起来的学生多次进行提问,有部分同学经不住老师的引导,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然而最终学生们会发现无论是哪种形状的木板,只要质量相同,在一定限度内,它都会浮起来。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物体在水中出现浮沉现象的原因,可以提问学生们认为在水的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物体的浮沉跟什么因素有关,有的学生回答是物体的质量,有的学生回答是材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科学分组,给他们准备相应的科学道具,让他们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并记录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在得出结论之后还要进行总结反思。通过科学现象的探究,除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一些自然的科学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就从部分学生受不了教师的质疑和引导,就轻易改变自己原本准确的想法中知道,科学的精神就是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对于还没有进行验证的事物,只要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坚定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质疑,只有在最终得出结论之后才能够去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改变。意志坚定、勇于求真的科学探究精神便是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送给学生们最好的礼物。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且要求各学科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尽管如语、数、外等三门主科都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论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小学科学教育仍然是主力军,通过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探究发现,让学生们敢于质疑、敢于求真,更重要的是小学科学教育能够让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得到验证。如在教学“运动和力”的时候,给学生们提出假设: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然后通过制作小车模型,观察小车运动状态来验证可以假设成立与否。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不能给出任何结论性的话语,要保证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只能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给予学生们一些思路。如拿出一块表面光滑的木块制作成斜坡,让小车从斜坡上经过,假设小车此时的运动状态是正在运动的,那么当摩擦力和动力消失之后,小车也应当停止运动。然而在小车驶离木板之后,仍然会保持一定时间的运动,这就可以说明力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维持小车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所起到的作用是让小车从静止状态变成了运动状态,然后再回到静止状态,从而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对自己想法的验证,从而得出结论,不轻易相信任何没有经过实验的结论,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这就是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体现在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自主性上,让学生们自主设计探究的过程,探究的方式,通过自主解决疑难问题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这算是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额外收获。
四、 提升學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还能够让他们注意去观察生活,并且从生活当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2019年国家就倡导各省各市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让物质能够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为此一些环保志愿者便去到一些学校内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在宣传当中很多志愿者都会提到关于垃圾降解时间的问题,可降解垃圾和不可降解垃圾的区分是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站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一话题是不错的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们在了解各个种类的垃圾的降解时间之后,组织他们进行“城市垃圾处理情况”为主题的课外科学探究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一些生活常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意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具体的步骤是先进行垃圾降解时间的科普,如塑料垃圾的降解时间是100~200年,烟头的降解时间是1~5年等,而且像这些垃圾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的处理的话,不仅会对土地产生污染,甚至会生成有害物质,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学生们了解到乱扔垃圾的危害之后,组织学生们去课外调查研究周边环境乱扔垃圾、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在研究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反思,让他们对自己的探究结果说一说感想。而教师也应通过引导让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班级日常行为规划,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分设几个垃圾桶,让学生们将垃圾分类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是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教学意义的体现。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才能得到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有人认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而获得”,而通过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社交环境。学生学会解决一些与小组成员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五、 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开拓他们的眼界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需要而开设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学科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或体育运动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这不仅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更重要的是,小学课外活动给小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可以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等。通过活动,小学生会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力量,乐于进取和开拓。正是因为课外活动在因材施教方面具有课堂教学不曾具备的优势。所以,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育这个信息传递形式。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信息量,对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的脉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老师和家长要经常让小学生看报纸、电影、电视和听广播,让他们及时从中获得信息,以便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可以看作为小学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载体和教学容量上有足够的优势,借助各种科学探究的主题来补充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學生们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学会观察生活。除此之外,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还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面对生活中所存在的现象敢于去质疑,能够为了解答疑惑而去付诸行动,勇于探究的精神是小学科学教育赋予学生们开拓未来的利斧。
参考文献:
[1]赵明芹.小学科学教学应立足于“生活”[J].甘肃教育,2008(8).
[2]黄永伶.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兴趣[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4).
[3]张冠锋.基于生活应用视角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组织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
作者简介:
彭楚楚,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