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人们反而忽视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对于相当大一部分初中生来说,网络世界和电子产品要比枯燥的传统文化学习更具吸引力,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学生的文化意识薄弱。在当前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初中教育阶段,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同样也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主要探究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一、 引言
语文这一门学科作为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集合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更有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在近些年来,初中语文教学着重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深层教育,阻碍了这些优秀的精神文明在学生中的传承和发扬。所以,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我国民族的精神文化,为我国的文化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必要性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初中语文作为整个教育阶段最重要的部分,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和语言常识知识,同时也包含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知识。随着我国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渐渐重视起来了。由于许多传统文化都具有深层的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加入民族精神,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丰富学生的视野。
(二)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我国文化
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中,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我国文化。优秀的文化是非常值得初中生学习的,像勤俭节约、尊敬老人等。现在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都比较好,很多学生就没有节约的意识,常常会出现大量浪费的现象: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没有用几页就扔掉了;橡皮掉到了地上沾了灰就扔到垃圾桶中。这些学生都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必要的。
(三)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
我國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经我国特殊的文化风貌汇集成了一种集思想,观念,艺术等总体表现形式。而语言作为我们中华民族重要沟通的工具,同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性质,同样也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承的任务,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让学生学习我国革命的发展和创新,以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己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的阻碍
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我国发展壮大和富强的中流砥柱,坚实力量,学生的素质决定了我国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学校及家长都重视学生的分数,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应试的考试做准备,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点,也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现在语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爱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仅仅停在表面,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会明确圈出重难点,但初中生却不以为然,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深。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样对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民族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各民族之间的优秀文化相融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同样也不能落后,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的任务。
四、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正确解读教材,充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无论哪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对学生道德规范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教材,让学生去体会和感悟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初中生的思想感情,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构成了现在短小精悍,韵律极强的传统文化读本,大部分内容都适合初中生学习。阅读传统的文化典籍,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要正确解读教材,充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望岳》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当时的政治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经历等,结合这些因素引导学生去感悟这篇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可以提问:你是从哪些字眼中看出杜甫的壮志难酬的?当学生通过理解性阅读之后,通过书中的注释以及自己尝试白话解释这首古诗,很快就能够通过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受到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全文虽然围绕“望”这个字眼来写,却从未提到“望”这个字,却能够深刻表达出远望、近望、凝望、俯望等角度和效果,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传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创作技巧。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任何教育都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学生时代的记忆效果最好,同样为后期的发展和成长奠定了基础。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会语文知识,同样,也要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继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同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每一首古诗词都是诗人思想精神的诠释,每一句文言文都是作者文化思维的表达,将传统文化带入到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历史文化同样也是道德的延伸,是优秀思想精神的缩影,是我国民族史上道德的传承,是文化思想和精神概念的总体概括。例如孔子老子的儒家学派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儒家教育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格。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古代社会的礼仪道德规范教育,也可以帮助初中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中国封建社会,还是现代教育社会,培养学生儒家教育精神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
班级物角中有许许多多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教师运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读物,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像孝道,尊老爱幼等。让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对学生文字的书写同样也要引起重视,汉字的笔画烦琐中蕴藏着极大的内涵,汉字的书写不仅仅是简单的横竖撇捺,更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与传统,各式各样的书写形势都是中国汉字的精髓。学生要在汉字的不断学习和练习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一笔一画,遵守汉字书写的特点和规律,以达到正确的交流和应用的效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只体现在语文课堂中,校园同样也是渗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校训、校歌以及校园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古代的礼仪故事,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对这些无形的知识体会得更加深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样,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经典文学讲堂,让同学们在课下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或者是传统艺术以及民间文化形式,例如传统的中医文化、书法、剪纸、皮影戏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徜徉在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知识视野。
(四)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两个事物,而是可以进行相互融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可以实现这两者的有效结合,信息技术既可以实现语文课堂的创新,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加强语文课堂的文化底蕴。语文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和音频资料,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实例,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这个和谐的氛围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传统文化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精神的魅力,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参与者和现场观众以及电视观众都可以深入感受到中华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可以让许多人都会想起上初高中时学习的诗词知识,而节目向观众展现的古典之感以及主持人优美的语言和精深的学识,都会使人们重新拾起对古诗词的兴趣。例如选手在回答“日暮汉宫传蜡烛”的下一句这个问题时,会有十秒钟的思考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广大观众也可以进行思考,不断回味自己学习过的古诗词。十秒钟之后还可以立即对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是“轻烟散入五侯家”,同时为场上的参赛者加油鼓劲,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五、 总结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融入已经是势在必行,初中语文课堂更是传统文化渗透的有利场所。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以及传统文化所揭示的内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要将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在我国古典的韵味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玉荣.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8):89,93.
[2]谢巧玲.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神州:上旬刊,2019(15):205.
[3]姜永宾.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文教资料,2019(13):66-67.
作者简介:
黄玉丰,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