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以学生作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深挖教材,精心设计,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探求能力、实践能力,从而形成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今后提高他们的自主探求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目前课程变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能力
所谓自主探究,我的理解,就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判断提出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从而处理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常常只关注于自己的“教”,有时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的听老师的讲解,并没有真正地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即使是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多媒体设备也只是呈现出教学内容,并没有发挥出有利于课堂互动的作用,华而不实。可是到了今天,探究、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未来学生的发展水平,也是目前课程变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创新的基础是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培育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逐渐地养成爱思索、勤探求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重视培育学生的探求意识、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路径之一。自主探究能力是以独立思考为核心,以帮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能力。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需要探索者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理解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触类旁通,从而掌握新的知识。自主探究也提倡学生之间的协作,通过协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依照一定规则开展探讨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及失败的苦涩,这些亲身感触会使他们更能理解科学实质、理解他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求能力呢?
一、 营造气氛 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劣,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趣味。因此,构建一种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营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自主也还给学生。并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与同学、老师辩论,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创设一些故事情境,不但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识,不断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能够踊跃地回答问题,使其思想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创新潜能得到释放。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唤醒了学生的探究愿望,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真正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任何人成就任何一件事情,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可以使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课堂气氛的营建实质是师生关系的处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永远是主要教学准则之一。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营设一个轻松、民主的教学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间隔,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压抑,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 构建和谐 取得信任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当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没有精神压力、心境愉悦的情况下,思想是最活跃的,实践能力也是最强的。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时时关注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和政策,要不停地更新教育理念,认真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要关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经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把课堂教学活动抓实抓细,并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为学生的自主探求创设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努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课堂上,当学生因某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时,我会耐心的聆听,不轻易打断学生的辩论。选择适当的机会,我会用磋商的口吻对学生说:“你們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这时,再因势利导,不但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和激情,也给他们一个轻松的交流空间,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在课堂评价环节中,要让学生参与,让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有机联结起来,经过学生的自评、互评,拓展评价的维度。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也是体现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充分疏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之间的评价,更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有自己的评价语言。学生之间的评价要相互尊重,要学会凝听他人的建议、学会协作,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跟着教师的指挥,而是有着自己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参与意识。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来。
三、 设置疑问 引导探究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所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学阶段是人想象力最丰硕的时期,但因其缺乏生活、知识经验,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创建、设计问题情境,打消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注重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尽可能地提供质疑的机会,逐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部分进行探求和质疑;找出自己完全不懂或比较模糊的地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质疑,大胆地质疑,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學中,把知识通过真实、生动地问题情境呈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通过参与体验到获得感。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差异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适时点拨,鼓励他们充分交流,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新的知识。
四、 明确主体 灵活施教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的推进者,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是掌握学习方法的关键阶段,老师在推进学生形成学习方法和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时,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新授新内容之前,可以设计导学案,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自学自探。如在《认识周长》的学习中,我设计由浅入深的导学案,展示几幅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获得初步的直观感受,然后他们在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比一比、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在自学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这样,学生由观察直观图形,达到理解抽象概念的目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动手动脑,我就让学生“描一描”一些规则或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学生在描的过程中,就可以感知如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规则图形周长的特点,进而思考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就可以生成探究的问题,图形的周长应该怎么计算?如何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自己思考,不但掌握了解决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对学生来说,如何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疏导,及时给予学法指导,这样对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着力强调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及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激发他们对新的数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索的欲望,培育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升他们对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当然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刚开始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给学生基本方法的同时,要重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合作,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在讨论时,既要学会保留自己的见解,也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可取之处,学会与他人合作,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学,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独立思考,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氛围,要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动脑,使学生乐于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国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33).
[2]黄民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6(83).
作者简介:
杨林,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