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职业技术教育

系统科学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探析

系统科学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探析

陈雪强+谭绍华+张俊生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审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将其视为复杂多元、动态开放的系统,具有适应性与协调性、开放性与动态性、有机性和反馈性等特征,为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大关系提供新思路,为构建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新路径,为建设具有革新意义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评价体系提供新思想和观念。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系统科学;关系哲学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5-0013-0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是一个复杂多元、动态开放的系统工程,充分体现出系统科学的特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外环境中复杂的相互关系使其在国家制度建设中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能,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可以将其梳理为三对主要的相互关系:政府、学校和企业作为利益主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职业教育内部各教育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科学在哲学本体论上属于关系哲学,其不仅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的联系,而且以“关系”为对象,研究关系的形式、结构和量[1]。运用系统科学影响下的关系哲学重新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特征,以三大关系为核心抓手,有利于构建三维一体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理论框架。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内涵与特征

以系统科学为基础的系统论,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新的世界科学图景,同时极大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2]。现有哲学思维虽然重视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但对关系的把握处于实体性阶段,没有进入事物内部结构进行探索和研究。系统科学在认识论上将具有整体性、复杂性的认识对象当作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将其割裂,必须考虑各个子系统和整个职业教育系统之间的关系,整体地认识和处理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的系统问题,重新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内涵

从系统论角度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是以政府、学校、社会为主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中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系统自我演化的一个过程。其中,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利益博弈、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的竞争协同,职业院校与行政官僚,其他职业培训学习体系的竞争协同,是现代职业教育系统演化的外部动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各类型职业院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同是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主体、环境、系统相互耦合而成的关系链,推动着职业教育体系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混沌的一个自组织演化过程。

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全息性。构成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系统的内部各元素特性与系统的特征是相互渗透的,通过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窥探系统全貌。一方面,元素构成系统,元素的特性可以向系统整体转化;另一方面,系统特质渗透在元素中,并在元素中映现系统整体特质。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系统中任何一个元素的特征都不是孤立的,系統把自身特质烙印于元素,将系统的整体特质刻写、融汇在元素中,通过特性将各个元素以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同时也规定各个元素在系统中的特殊地位。整体的、全息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系统不仅为梳理复杂多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外关系提供了思维方式——从元素及其关系就可以一窥系统全貌,为在制度建设中把握主要的、单个的、静态的元素及其结构而建构整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可能,并为制度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特征

1.开放性与动态性

开放性与动态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的突出特征,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系统所必备的特征,是系统生命力的体现,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开放系统,只有开放,才能实现系统内外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系统生命的生长演化。其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系统,随着系统内部各要素和结构的相互作用或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系统就有可能形成新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实现自我的动态更新,从无序走向有序再趋向混沌的演化发展。第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自组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演化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系统的开放与动态发展、更新、演化,实现自身的自组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动态性强调将内外环境的变化发展与自身演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体系内外部环境的有机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命活力[3]。

2.适应性与协调性

适应性和协调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适应性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相匹配,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表现在系统内外两个部分的适应:就其内部适应性来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适应系统内部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根据不同教育对象,提供不同内容、层次、方式的教育;就其外部适应性来说,在系统科学视野中,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信息与资源的交互,在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的相互作用中演变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调性也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含义:内部协调性是指体系内各要素、结构层次合理、结构适当,内部各子系统相互融合协调;外部协调性强调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又是教育体系的子系统,其应该与其他普通教育子系统之间积极互动、融合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适应性与协调性是其作为一个系统在处理内外环境的关系中所规定的,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3.有机性和反馈性

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有机性和反馈性。有机性和反馈性来自系统发展演化所映现的特征,是对上述系统开放性与动态性的进一步升华与深化。有机性强调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在内外部环境交互过程中不断调节、更新系统结构与功能以达到平衡;而反馈性则是对系统变化的一种信息传递,来自系统信息的流动与传播的规定性。系统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交互,系统将自己的行为信息反馈给一定的内外部监控体系,以此实现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整[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和外部环境之间通过信息的不断交互,形成存在于内部的自组织动力系统与外部组织动力系统,两个动力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不断交互与有机生成,将系统成长的信息及时反馈,实现系统的自我调整与完善。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过程要注意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建立科学、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不断克服各种阻力,实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的系统设计架构

自组织是系统科学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概念,我国学者朴昌根认为:“系统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自身适当的信息交互,自发地形成一定形式的结构与功能,就称之为自组织。如果在系统的演化发展来自于系统外部,就称之为他组织。”[5]系统科学的自组织原理为构建和生成内外部多元和谐、动态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提供了思路、方法和路径。在制度设计上满足职业教育系统的内外部自组织状态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的关键与重点。

(一)构建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动力系统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部自组织动力系统本质上是要处理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其内部要素结构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作为不同教育层次要素的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作为不同教育类型要素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系统的两个子系统——职前、职后教育系统相互协调和自然过渡。

要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职业教育系统,招生政策改革是关键和首要任务。招生政策改革是从系统输入上实现其内部结构要素的协调和融合。具体来说,可以积极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的比例,突破中高职生源对口招生5%的比例规定。从招生和升学入口上协调中高职两个层次要素的关系与矛盾,构建有机、有效衔接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拓宽中职生的深造和发展路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招生制度改革时应注意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同时,应注意打通上级教育对下级教育的流通与开放,打破两个层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障碍,建构中高职有效联通的办学机制。例如可尝试推广五年制高职(3+2)、高职院校与基础教育学校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等。

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构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实际上是推动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相互融合与协调,构建满足不同教育对象多样化需求、终身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我国企业培训的普遍缺失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学历教育应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要实现自身的功能,满足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就要不断拓展和更新自身内部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多地开展在职培训、转岗培训、提高培训等。因此,构建类似美国社区学院式的职业教育是构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6]。尽管我国早已完成“两基”任务,公民具备了基本文化素养。但是,对于个体职业发展而言,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生要形成于工作中学习的终身教育模式,须实现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的相互协调和衔接,推动实行学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二)构建职业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适系统

实现职业教育系统的自组织必须处理好职业教育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的外部环境有两个层面:一是职业教育系统作为教育的子系统与教育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是职业教育直接与其存在的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处理好职业教育系统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紧密联合是发达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突出特征。我国教育体制是明显的双轨制体系,尽管也建立了職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渠道,但由于缺少两种类型学生共同学习的平台,使中职生和普通生在文化课和职业素养上的差异很难得到弥补,这就给一部分职教生继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和普校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效仿发达国家建立一定的补习教育制度,构筑两种生源实现交互的“同等学历”补习平台,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补习普通教育,具备与普通高中毕业生共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补习职业教育,具备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共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构建不同教育系统之间沟通的立交桥[7]。

二是处理好职业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来实现系统内外环境的交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以产业结构的发展来调整、设置相应的职业教育专业,将社会发展的复杂、精细需求与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动态适应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对接;将人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形成内外驱力的合力,实现职业教育内外环境间的复杂适应与多元融合,共同驱动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保障系统

现代职业教育保障系统包括办学体制的支撑、教育资源配置的支持和人才培养体制的支持。本质上是要处理好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中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的利益关系。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其复杂主体利益关系的协调表面上需要学校和企业,但是校企利益的协调和两者达成真实的合作离不开政府统筹。主要因为教育和学校、产业和企业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益主体和发展诉求,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遵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和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生产与发展的主体,追求产值、利润和经济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协调两个发展目标相异甚至矛盾的主体之间的合作,离不开国家制度的统筹和安排;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制度建设的主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受益者,同时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多为公办,政府有责任参与到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的建设,统筹两者利益,以便实现均衡与融合。政府发挥其统筹作用对于有效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对保证、支持、促进校企合作非常关键。

首先,从国家层面讲,要不断健全与完善政策、法律法规,通过国家权威,将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上升至法律层面。完善企业税收制度,向企业预征收培训相关税费,通过税收建构校企合作的桥梁,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让企业意识到参与职业教育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其次,从职业院校方面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不断加强与企业、行业的相互联系,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加强教育与社会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构建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新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相应岗位的技术骨干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和制定委员会。为学校调整培养目标和相应培养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第三,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主动吸引、接受职业院校学生的参观、实习、实训,组织企业技术骨干专家兼任职业院校教师,积极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政府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单位,给予相应税收制度的鼓励和支持。

三、系统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度评价机制

系统控制论认为,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行为目的”,而目的在系统要素的相互关系之间表现出来,并能够在一系列行为中反映出来。对系统行为的控制,是实现目的的保证,能够引导和鉴定系统行为目的的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的反馈控制系统实际上是在前述制度设计、制度实施的基础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评价系统,从对制度设计的反馈控制方面引导系统沿着建设目标演化、发展,见图1;从对制度执行的反馈控制,保障整个系统的有效适用;最后对制度建设的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鉴定,其中既包括建设结果——主要是人才输出的鉴定,又包括对制度建设整个过程的反馈控制,以實现系统内部循环发展。具体来说,表现为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的导向功能、保障功能和鉴定功能。

(一)系统导向:关注体系的贯通顺畅

导向功能指反馈控制系统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演化的功能,该功能发挥由制度建设目标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性决定,是系统行为发展的起始点。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贯通顺畅不仅是行为目标,同时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前提。职业教育内部的贯通顺畅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体系设计上,不同教育层次阶段是否贯通、顺畅;二是在实际效果上,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后,实际实施时会出现怎样的新情况、新问题,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有多少学生能适应这种贯通。其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贯通顺畅还应该考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培训体系之间的贯通顺畅。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含职业培训系统,并且为职业和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因此,对这类教育在制度评价上要保持一定的独立评价方式和导向,避免出现与普通教育制度评价同质化的问题。

(二)系统保障:关注体系的有效适用

系统的贯通顺畅是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但制度建设目标真正实现本质上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考察。这里的教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狭义所理解的课堂教学过程,而是广泛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过程。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强调构建一个独立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制定完善、系统、科学的督导制度,主要包括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办学体制和建设目标的评价与反馈;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等课程目标建设的评价与反馈;对具体的专业设置、课程实施、实训资源、师资结构等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评价与反馈。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从办学体制到课程目标,再到课程资源开发以及课程实施的评价反馈,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度评价的“心脏”体系。教育教学过程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对教育教学过程系统、全面、完整地评价与及时的反馈、调整,能够保障系统不断实现自我“迭代”与更新,从系统的生命活力上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适用[8]。

(三)系统鉴定:关注结果的真实客观

系统鉴定功能是指对系统主体认定、判断系统产出结果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从反馈控制系统的鉴定功能上来看,要将评价重心放置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度建设结果的客观事实之上,职业教育体系制度建设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系统运行的结果,包括体系内各个要素结构、各子系统之间的适应与协调,如各办学层次、办学主体、办学模式等与体系相互作用是否真正实现多元融合,存在哪些弊端等;二是指体系的输出,也就是人才培养的结果,主要包括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未来发展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结果是对制度建设是否取得一定成果的真实反映,也是职业教育生命价值所在。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反馈控制系统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与系统鉴定功能对结果的关注虽然存在一定重合交叉,但各自功能却有很大差异。前者主要关注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载体的贯通顺畅,而后者主要考察系统各要素结构和子系统之间(也就是制度实施过程)是否将制度建设的目标落在实处,制度实施产出的结果——学生的培养是否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系统科学不仅打破了传统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和特征的理解,同时,系统科学影响下的哲学思维将关系本体论的思想贯穿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制度评价中,着力于建构一个适应当前复杂内外环境,实现多元办学主体利益融合、各层次各阶段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参 考 文 献

[1]陈朝宗.现代关系哲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0.

[2]颜泽贤,范冬萍,张华夏.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3]杨近.复杂适应系统视野中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90-93.

[4]黄耀五,阳作林.复杂科学视野下的职教集团有效性解读[J].职教论坛,2012(24):13-15.

[5]朴昌根.系统学基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382.

[6]Colleges,A A O 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FACTS 2008[J]. Jorg.chem, 2012(13):2927-2929.

[7]曹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41-45.

[8]陈效民,刘磊.质量保障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9-1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520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