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坚持五育并举”战略的深化落实,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正处于提档升级的关键阶段。新时代,综合全面分析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新内涵,明确其内容和方式,致力于通过积极的教育培养实践,焕发劳动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文章针对新现阶段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劳动教育培养的实在价值,分析劳动教育精准发力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思路
一、 引言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德智体美的教育目标修正为德智体美劳,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建设者、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之中。在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前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具体要求,劳动教育发展迎来了提速升级的新阶段。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优化劳动教育体系,积极展开劳动教育实践,只有正确估量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深入领会《劳动教育意见》的内涵要求,积极探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活力所在,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劳动教育注入充沛的生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积极力量。
二、 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
劳动教育兼具独特的育人价值,又能够协调德智体美等多方面教育培养。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参与劳动的意识,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劳动教育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内涵,在新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化。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尊重劳动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最伟大的真理,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参与劳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新时期,劳动教育旨在幫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旨在能够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提升幸福感和自豪感。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的意识观念。除此之外,劳动教育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通过参与劳动体会到劳动最光荣,最伟大的真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劳动诚实劳动的能力,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与人类文明进步相联系,认识到劳动铸造中国梦的伟大价值和历史使命。劳动教育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参与相关的劳动项目,能够获得相应的劳动本领,劳动技能体会到劳动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强健体魄、强壮身体、增长智慧,同时还能够学会做人的道理,提升学生的审美品格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坚定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同时协调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
三、 现阶段劳动教育存在的局限
现阶段劳动教育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社会家庭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往往存在明显的局限,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并没能协调好与德智体美教育培养的关系
现阶段在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地位并不高,甚至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忽视。有些学校和教师以一线教育为借口,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劳动教育边缘化明显。
(二)现阶段的课程设计不适应劳动教育培养
整体而言,现阶段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地位不高,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完善,与德智体美课程教育体系的设计存在明显的差距。现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时间较晚,劳动教育课程以选修课为主。
(三)劳动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劳动教育装备不够完善,劳动设备的耐久性不强,缺少适用于劳动教育培养的实践场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利于劳动教育的顺利展开。
(四)劳动形式有待创新
现阶段劳动技能课程教师专业性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关于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不够单一,传统的劳动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很难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导致现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很难高效形成相应的劳动技能,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品格精神的培养。
(五)劳动机会有待丰富
现阶段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性不强,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社会关于劳动教育的舆论倾向性不强,缺乏高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制度保障。应试教育的压力过重,学生的课业任务量较多,侵占了劳动教育的时间。
(六)学生的劳动态度不够端正
当前学生大多缺乏积极劳动的意识,缺少参与劳动的兴趣,并不能尊重劳动,缺乏行动力。
四、 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切实协调好德智体美与劳动教育培养的关系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指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关关系。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五育并举,协调好与德智体美教育培养的关系,坚持知行合一。尽快突破传统教育培养重视考试和模拟的错误观念。要正确认识到劳动教育在五育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单一的教学课程,而是要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协调好德智体美的关系,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育、审美等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以内涵为引领,促进劳动教育观念的转变
劳动教育具有双重身份,劳动教育既是教育形式,也是教育内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点应当是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通过教育培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成长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育。首先要推进教育者自身观念的革新,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学习。要坚持学生在教育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此外,要将原本的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转变成协调好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要培养学生劳动的能力,教会学生劳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积极地参与劳动的观念。劳动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劳动,而是要帮助学生体会到蕴藏在劳动教育背后的重要意义,要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意志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劳有所得的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正确精神。
(三)建立多元化的师生身份关系
在劳动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是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多层次的,多角色的,教师要善于创新劳动教育培养方法,拓展教育面,劳动教育应当协调好成人教育和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劳动系统应当肩负好自身的实名职责,积极作为,坚持积极奋进的态度。教师要转变教学脱离的错误观念,教师既是劳动教育的主导者,也是劳动教育的受教育者。新時代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从而实现劳动和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素养的同时,促进教师劳动素养的良好发展。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元化选择
劳动教育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实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指导,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教育工作者展开科学的劳动教育活动,推进方案的制订,协调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设置多个种类,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模块。结合学校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坚持科学性的教育培养原则,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被学生提供适应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劳动教育培养服务。
(五)社会、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完善
劳动教育场所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应当协调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关关系,建立完善、和谐的劳动教育大环境。设置的劳动教育活动项目要考虑家庭和学校之间是否互补,避免给学校家庭造成较大的教育负担,同时还能够建立起和谐的育人环境。要积极地展开家校互动,尽快转变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提升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积极作用。家长委员会要肩负好自身的职责,在家长沟通活动日,为家长提供劳动教育理念和素养发展的机会。
(六)建立真实的劳动教育情境
借助真实的教育培养情境,解决复杂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和谐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要建立协调和谐的劳动场景,完善劳动装备和基础设施,重现实际生活问题,明确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要积极组织少先队、共青团等开展实践活动,利用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教育基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劳动教育与真实生活建立起联结,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探讨如何锻炼自身的劳动技能、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品质。
五、 结束语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优化实施,需要教师肩负好自身的使命职责,强化劳动素质和专业知识。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措施,致力于推进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劳动素质的提升和劳动技能的发展。还应当协调好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发展智力、品德、审美能力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综合、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志祥.“育”见未来: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装备现代化[J].基础教育课程,2017(21):10-15.
[2]孙震.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发展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9,6(88):87-88.
作者简介:石明春,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永登县新城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