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探析让计算课教学设计有效的策略

探析让计算课教学设计有效的策略

摘 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情境生活化的创设有了足够重视,对算法特别是算理有了足够的掌握和理解。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课的学习是相对枯燥乏味的。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助力计算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计算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计算教学;有效;策略

一、 引言

数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其具有实践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也在探索中发生蜕变,从传统模式到“以生为本”。那怎样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改变当前课堂普遍存在教师主导课堂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足的现象呢?“适性课堂”这一概念的提出点亮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所谓“适性课堂”,就是能适合学生学习力生长、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在实践的层面,我们要探索出使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真正发生的有效策略,在进行计算课教学设计时灵活地运用这些有效策略,使计算课堂真正生成。

二、 让计算教学真发生的必要性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而计算课的教学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课例来说较为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较低,计算能力也不尽如人意,表现在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不高,没有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等方面,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对“如何让学生的计算学习真正发生”的探索刻不容缓。而一节计算课的课前准备,即教学设计这一块就是重中之重。怎么让计算课的教学设计增效呢?有效的策略实施至关重要。

三、 让计算教学真发生的有效策略

那如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计算学习真正发生呢?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做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如何使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活”过来?这就要求教师发动脑筋,在教学设计里巧妙地采取有效的策略,点燃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这里采取的有效措施,就是让计算学习真正发生的重点所在了。那在教学设计这一块采取怎样的有效策略呢?下面我将以《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

(一)巧设迁移点,激发探究意识

学习是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师在设计计算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巧妙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

例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需要思考在乘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连续进位的正确性。因此,在教学这节课时,采用复习旧知的方式导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师出示一道不连续进位乘法:72×4=,让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计算,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复习之后,教师开始有技巧的迁移,将72×4改个数字变成73×4,甚至在73的前面添上数字2,变成273×4。在生自主完成两道变式并说明计算过程之后,板书上清楚地呈现出三道乘法竖式:

教师适时地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乘法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终得出三道算式是“一次进位两次进位三次进位”的知识迁移,自发地指出后两道算式是连续进位,即今天的课题。教师再追问:“那列竖式计算连续进位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再次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得出“笔算连续进位的乘法时,不仅要记住向百位(千位)进的数,还要记得加上个位(十位)进上来的数”。

在这段教学设计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迁移的策略来设置迁移点(即三道乘法算式),从旧知迁移到新知的过程中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全程引导学生以已经习得的计算规则为基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推演出新的计算方法,完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巧出探究点,推动思维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即: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可见其重要性。所以,教师不仅要有策略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习得基础知识后,教师应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确定具体而又恰当的探究點供学生思考。从而推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一课时,当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出笔算连续进位的注意点后,教师可以精心准备一道探究题让学生挑战一下自己。如:273× =,要使这道题是不进位计算, 可以填几?一次进位呢?连续进位呢?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呈现结果如下:

这道探究题的设置,能让学生从结果出发,充分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知识来进行思考探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并且将所学的乘法笔算知识系统地梳理了一遍。这样,才能使学生吃透知识点,推动其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可以看出,区别于传统的教师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是否知道答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寻找或探索答案的意识。甚至用开放性的探究型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不仅是一种方法,也可以是内容,甚至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了解开放型的探究式问题,不仅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能不断地发展教师的提问技巧,让数学学习在师生互动中真正发生,让师生均有所得。

(三)巧用生成点,巩固运算能力

数学教学的过程既具有某种内在的规律性,又具有灵活的生成性以及复杂的不确定性,所以有效的数学教学既需要准确把握知识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也需要对课堂教学中及时生成的各种信息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回应反馈。

计算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多,而本班学生的错误资源是最好的教学素材。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错误生成资源,这是最好的教学材料。教师用好这个生成点,就能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学生自主計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这节课的“想想做做”第一题(如上)时,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校对一下答案就行了。要知道“这道题计算全对的同学举手示意,有错的同学及时订正”这句话并不能让全班的学生都乖乖照做,总有不自觉的学生试图蒙混过关。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这节课的计算学习就没有真正地发生,更不要谈巩固了。

那怎样才能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这时候就应当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点”——错题。并且在展示错题时,要让学生明确地指出错在哪里。要注意的是,计算课堂的教学不光聚焦在得数是否正确,从书写格式、计算方法上都需要认真观察,而课堂生成的利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并不只是教师的独角戏。

在实际教学中,这节课生成的错题有:

当然,学生一起总结出易错点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从课堂上生成的错题,学生能在交流中讨论总结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过程中的易错点和不规范处有:

1. 粗心导致的看错数字;2. 相同数位没有对齐;3. 横线不用直尺画;4. 表内乘法口算错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5. 没有记住向前一位进的数字;6. 不记得加上个位(十位)进上来的数字;7. 将进的数错写在积的位置上,使得积的数位变多;8. 忘记在横式等于号的后面写上竖式计算得到的积。

教师在这节笔算课的教学中巧用课堂生成点,将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源于学习本身、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生成资源,有效地让学生自发地总结出连续进位乘法笔算过程中的易错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巩固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更能让计算课堂真正发生。

四、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明确提出,在第一学段的数与代数学习中,学生应能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且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最终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由此可见,在第一学段的数学学习中,计算是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

曹杨,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5208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