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如果学生对教学产生思维习惯上的依赖,事事需要教师帮助,那么他们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文章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对其初中数学学习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端正教学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习惯,为其更好地适应更有难度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一、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也会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轻松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这就要求,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教育,应该把教学活动变成真正民主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极具民主化的氛围中,发展自身个性,并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个性的平台,从而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帮助他们梳理思路,培养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同时,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还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促使他们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地、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进而为下一步的新课教学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数学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阅历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更加充足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参与其中,并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基于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兴趣为基点,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及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情境,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及手段,让教学情境更加契合教学内容,从而让整个教学情境变得更加丰富、形象,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尽情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之中。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的了解,笔者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了相应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对圆锥进行更加全面的观察。这样,学生不仅对圆锥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还能轻松掌握本节课所要教学的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
二、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开展任务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运用自身能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则是数学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还可以适当给学生在增加一些压力,以此激发学生数学潜能,使其自主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取数学新知,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完成课堂教学,让他们对任务量的存在产生深刻认知,进而为其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分数”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折纸来了解分数知识,以此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印象。首先,让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并通过折叠呈现出四分之一,不固定某一种方法,可按照自身想法随意发挥。然后,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提问:“有谁还能想到不同的方法吗?”听到问题后,学生们纷纷开始思考,并得出“将正方形对折变为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对角折,最后一个三角形出现在眼前”“将正方形對折成长方形后,任意重合对折长方形的两个定点,最后呈现出一个梯形”两种方法。虽然这两个方法最后呈现的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但它们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最后,学生在这种任务型提问的促进下,不仅可以运用自身能力来完成教师所提出的任务,还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指明具体方向。另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其自主学习提供更大助力,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导学案,对数学学习的目标与重点会了解得更清楚。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完成这一学习目标,学生会主动去搜集资料,并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去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客观评价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
笔者在《确定位置》的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了如下导学案:第一,学习目标:①在具体环境中找出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准确说出某一事物所在的具体位置;学会用“数对”方式在方格纸上确定定位;②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③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第二,学习重点:学会使用“数对”确定位置,并掌握正确的“数对”标识方法;第三,学习过程:①总结本课具体的学习内容;②用什么表示位置;③独立完成课后习题1;④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及重点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出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通过课堂学习寻求答案,最终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完成本课的自主学习。
(三)丰富情感体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及技能,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導或帮助,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动力,降低学习兴趣。反之,如果在遇到疑问时,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指点或引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终让这种快乐成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动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百分数的应用(四)》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存款客户。在这一活动中,两个角色,学生相互扮演,既可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方法
学生学会知识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方法,真正变“学会”为“会学”。
(一)制订学习计划,每天坚持完成目标
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及目标,并坚持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如,坚持每天完成5道应用题和5道计算题,或者每天整理自己在考试中或随堂测试中的错题,整理成错题集,并反思出现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暗示和勉励。只有这样,坚持进行自我归纳与整理,坚持进行自我反思,才能获得更大的学习进步,继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退却心理,无法坚持下去。因此,对着这类学生,除了需要有教师的监督和帮助以外,还需要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鼓励,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家校合作教学模式的背景下,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与家长共同合作,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家庭是除学校以外,可供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场所,因而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注重于家长之间的共同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教师可以提醒家长,学生在家学习数学时,要注意自行为,不要在旁边聊天、看电视等,要留给学生一个足够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防止分散学生注意力;让家长监督学生履行每日学习计划,并形成固定的规律或模式,长期坚持,学生自然就学会了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家长尽量不要监督,在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提醒或提示,但不能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最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使其养成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良好习惯。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洁,韩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47.
[2]王志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甘肃教育,2018(15):64.
[3]陈美杰.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4]张洁.巧施妙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0):39-40.
作者简介:曾美华,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