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级《道德与法治》巧用绘本教学策略探究

级《道德与法治》巧用绘本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绘本特点:素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形式灵活,篇幅短小,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故事细微,学生们却能从中悟出大道理。将《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教材中规则类题材进行绘本模式化尝试,通过对熟悉了解的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分享他们融入故事当中的真实感受。将可以避免传统灌输式说教,生态有效地将“法治”内容传达给孩子:与绘本对接,获得规则体验;与绘本融合,唤起责任意识;……从而达成对学生法治意识的渗透与养成。

关键词:规则题材;绘本化;策略

一、 问题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法治和规则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培育的关键时期。小学《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观念、法治教育观念、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呈现,突显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教育,强化遵纪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兼道德与法治教师,尝试着将语文绘本阅读策略迁移进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然而纵观道德与法治绘本化教学课堂,由于教材的变化与教师的教学惯性使然,还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1. 空洞说教——灌输替代理解

2. 照本宣科——插图替代绘本

3. 教师主导——预设替代生成

当教育指向法治核心素养时,作为德育主渠道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如何在避免道德说教前提下进行多维度法治教育?如何通过课堂将法治内容、行为规则、行为责任等有效地传达给小学生呢?

二、 策略实施

把道德法治课要学习的内容搭载上儿童绘本这辆快车,图、文、声有机融合,必将以其强大的魅力满足了孩子们学习的愿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因此它改变着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助推德育教学效果。

(一)与绘本对接,获得规则体验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教”学问博大精深,古代的“礼教”就涵盖规则意识教育。当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名,“法治”第一次出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中时,规则作为法治的重要部分,小学生规则意识教育也成了时代和现实的迫切需要。

1. 绘本与生活对接,获得规则认知

笔者尝试收集了反映講规则主题的绘本,并将绘本带入课堂。

借着绘本知识,通过情景式绘本创设,从知识层面向孩子描述规则的存在状态,呈现对规则内容理解,并帮助孩子记忆。

例如:二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教学中,笔者选择《十一只猫做苦工》有声绘本来辅助课堂的教学。它是具有深刻教育价值的一本主题绘本,故事讲述十一只小猫盲目行事,漠视安全警示牌,后来自食其果的故事。不顾“禁止游泳”牌子,下水,不顾“危险,禁止通过此桥”的牌子过桥,漠视“禁止攀爬树木”的牌子爬树,漠视“禁止进入口袋”的警告一齐钻进袋子里,结果被怪兽抓去,白天做苦工,晚上睡监狱。

通过看绘本,孩子注意到了画面中的警示牌,并知道到了无视警示牌的严重后果。当孩子沉浸在十一只小猫的不幸中时,笔者适时告诉孩子们:那些小猫看到的牌子叫“安全警示牌”,就是学习生活中的“规则”。如果遵守规则,那就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此时,顺势引出书中的“文明棋”内容,也让学生认知班级学习生活中更多的规则。通过情景式绘本植入的方式,使课堂不再是空洞说教,也没有了训导痕迹,同时也让绘本成为文明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规则认知,并知道规则起的作用。

2. 绘本借情景思辨,内化规则认同

学生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借助一定思维上的对话、思辨来促进其内化。这要求从情感上培养低段孩子对规则的接受、尊重和信仰。为此,需要引导孩子在规则认知后,展开思辨,为什么需要规则?规则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遵守规则了,情况会怎么样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常按照原有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且也容易接受同龄孩子之间的智力启发。在教学中,巧妙创设有探求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暴露学生真实想法和相对应的生活经验,之后让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畅所欲言。

3. 绘本与自己对话,坚定规则意志

规则意志是从实践层面描述人们对规则的状态,包括人们计划按照规则来规范个人行为的意志、人们计划违背规则来进行个人行为的意志等。道德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道德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道德行为。从规则认知和认同后,如何让学生从他人规范到自我约束呢?通过绘本情景创设,运用场景自省,演练体悟,指导学生从他律到自律,进一步实现规则内化。

比如在上述的课堂案例中,笔者再次借绘本《十一只猫做苦工》追问: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猫,你从监狱里逃出之后,你会怎么做?

在老师的发问后,学生开始积极主动与自己内心对话,结合对规则的认知和认同,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批判与选择。课堂上,孩子们纷纷表示:会根据警示牌提示,遵守规则,禁止的事情不能做等等。

比如:校园里的校规、《中小学生守则》等等。于是,笔者在课堂最后,让场景再现,用准备好的校园规则牌,在教室里布置模拟绘本式情景,让学生现场分角色来演一演。其余同学当评判,看表演者是否遵守规则,遵守规则举绿牌,反之,亮起红牌。这样的演练体悟,相信表演者和评判者都能在情景中得到“提升”,摆正规则意志。

(二)与绘本融合,唤起责任意识

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发展,还关系到他人利益、社会的前途和自然的持续发展。生态有效的责任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积极负责任的道德观念的形成。那么怎样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转变责任教学模式、生动有效地落实责任教学内容再次引起我们的思考与探索。笔者依然尝试以绘本为载体,把绘本与课堂融合,把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呈现于课堂,润物无声地浸润于心田。

1. 借助绘本,唤起对他人负责任意识

新时期,加强青少年责任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小学阶段也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阶段。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首先要让孩子树立他人观、集体观,同时认识到个人言行关乎他人。为此,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需唤起孩子对他人负责的意识。确立对他人负责的意识,才能准确地认识自我同他人的关系,理解、尊重他人,同时尊重父母正确的意见和教导。

例如:在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中,为凸显尊重他人劳动果实,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在课堂一开始,笔者引入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并为绘文章字配上有声的对话。绘本讲述了一个老爷爷用巧思妙想把孙子的破毯子变成背心、外套、手帕、领带、纽扣等,变废为宝的故事。在欣赏了绘本后,笔者提问: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爷爷?爷爷这样做是为什么呢?笔者试图用绘本里的问题,来触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也有老一辈人的节约资源,有着为下一代(为他人)谋福的责任。紧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你有像绘本中的爷爺那么有办法,完成书后:我最熟悉的身边人是    ,生活在他们身边,我觉得    。就这样,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通过绘本展现和引导,让学生明白为懂得感恩,珍惜家乡的美好,让一代一代可持续地享受资源。

2. 借助绘本,唤起对社会负责意识

社会责任对低段孩子来说是个抽象、沉重的概念。社会责任感是中国自古倡导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是典型的社会责任意识内容,也是传统道德的主旋律和积极倡导的人生价值观。

二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就意在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从而萌发为社会、为国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责任意识。然而,低段孩子对社会、祖国的认识还模糊且浅显,若直接灌输服务社会、热爱祖国,肯定效果不佳。

为此,在这单元的设计中,笔者先带领学生欣赏绘本《祖国处处有欢乐》展示祖国各个地方的美,结合教材《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的欢庆场景,让孩子们比较直观地看到当前社会的样子,并感受到祖国的美,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笔者植入绘本,由爱家说起,让学生明白小到爱家,大到爱社会,爱国家。过程中,厚重的社会责任和爱国意识话题具体化、生活化,直观化、层次化呈现,引导学生意识到爱护公物、热爱国旗、唱好国歌等等,都是自己为社会、为国家承担的一份责任,这是了不起的。

3. 借助绘本,唤起对自然负责意识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养成最自然负责的意识,是当前教育者的重要责任。

笔者在二上《道德与法治》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中,植入绘本《树真好》,让孩子重温生活中有关树的体验。“树长在河边,树长在山谷,树长在高高的山顶上”;“树真好。高高的大树遮住了天空”;很多很多树在一起,就叫做大森林。“树让一切都变得那么好”……借此唤起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发掘自己童年与树木之间的联系:“踩树叶、摇树叶、爬树,用树叶贴画,捡树上果实……”此时,孩子们沉浸在家乡自然环境的享受中,萌生了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三)与绘本对照,修正个人行为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概念的灌输;不是脱离生活与社会的理想空洞教育;也不是“大公无私”的道德教化;更不是严肃的思想教育。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感悟。绘本以它的图、文、声结合,情景化创设的优势符合了学生接受心理,更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优质资源。笔者通过教材主题选择,将情景式绘本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将忽视、模糊的规则意识与抽象、厚重的责任意识进行自然生态阐释,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事华.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影响农村学生规则意识形成的因素[J].新课程:中学,2014(5).

[2]张红艳.中小学规则意识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7.

[3]严丽芳.三“对”引领体悟内化:以“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为例谈规则意识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7(17):75-76.

[4]李小月,万磊俊.试论小学责任教育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8):12-14.

[5]沈莉伊.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1).

作者简介:郑清,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5225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