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历史品质和品格,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形成完整的历史逻辑,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课堂的核心素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凸显。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对教育工作者和中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传承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而且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发展唯物史观,使他们懂得如何正视史料,实事求是,培养民族感情。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二、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解读
基于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学科素养体现在科学育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对历史的了解与尊重。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素养是知识文化及人文素养的基础部分。这体现在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空观的掌握,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并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即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即对高中生历史观、时空观和家国情怀的培养。高中教师要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对历史事件及人物有严谨的逻辑分析认证,既要注重历史真相的研究,又要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从而帮助高中生逐渐形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发现历史事件中的复杂成因,透过历史真相,学习文化知识和人文情怀,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广阔的胸怀。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较为显著,历史学科涉及的方面具有多样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学科育人价值,符合当前教学高中历史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历史教学的环节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将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主要在历史学科中具体化地呈现,历史学科色彩较为浓厚。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构建完善的历史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知识内涵以及构架方式,引导学生将历史学科思维充分展示出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形成良好的品质以及行为习惯。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整体水平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优化与升级,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具体掌握历史学科特性。当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依据是在规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理解,将育人功能的优势充分展示出来。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 当前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具体教学中过于关注理论知识讲解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了解历史事实还原真相的一门学术。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枯燥性,一些教师只注重于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一种抵抗心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上课的时候应该促进师生之间的完善配合。
(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枯燥
教学方式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教科书为中心展开的教学。许多教师上课的时候都是以教材走向开展教学工作。教材尽管是有专业的人士编撰的,但是其表达的价值跟内容还是要根据教师自身的个人学术理解进行讲授。教科书般的教学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式。
(三)家庭历史教育不完善
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本身家庭教育就比较缺失。监护人的文化水平程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就不能给予孩子学业上的帮助,无法实施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家庭教育的能力。
四、 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提炼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培育核心素养的内容
让学生从古代到现在的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從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感受家乡和生活的变迁。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这些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以五四运动的教学内容为例。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上山东省的归属问题。作为一个胜利的国家,中国要求日本归还领土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外交失败。此后,工人阶级和学生发动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运动。通过本章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他们可以借助一些影视作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多地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比如陈道明先生扮演的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把今天的中国和过去的中国做比较,他的演讲铿锵有力,推理有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又能改变高中历史教学的刻板印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细化教学内容时要灵活变通。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按一个模板来教。根据教学内容、事件背景和学生心理变化,科学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
(二)注重基础性史料教学
重视史料研究,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详实的史料和教材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文化素养的基石。史料论证是指辨析所获得的史料,用可信的史料再现历史真相的态度和方法。知识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需要不断积累和改进,为更高水平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培训过程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历史教科书是由许多专家学者编写和挑选的,比较规范,详细易懂,符合史实和科学规律。它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工具。教材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广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教科书中历史事件的时间跨度、空间广度、历史人物和相应的关系,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方面,帮助他们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完成对历史事实的横向和纵向认知,并且要根据教材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进行梳理,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进而对历史学习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质。因此,我们可以说,注重史料的学习和解读,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质的基础,是提高各项能力的前提。
(三)明確五大核心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的学习有非常多重要的教学内容,根据各种教材以及不同的参考资料的学习,不同的教师会制定各具特色的教学目标。但殊途同归的是,高中历史都应该将最终的教学目标落脚到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之中。对于学科目标的制定,要认真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本学科的考试大纲,根据权威文献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身心发展程度以及历史认知水平等方面,来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历史解释”这一点的培养为例,要培养学生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例如在学习“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章节时,由于高中生很难理解相对复杂深奥的经济知识,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济学作用以及金融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很难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讲解时,应更加侧重于本体系的形成背景、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重点讲解,避重就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从而对现代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当今世界格局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学会理性分析历史事件,解读其深层次内容。
(四)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历史学科与其他科目的不同点在于,除了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要注重评价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历史学科的评价绝不能局限于卷面成绩,更要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实施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机制。小组对历史课题相互之间讨论,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综合性评价,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设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对本学科学习的主动性,为高中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玲.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简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58-59.
[2]耿怀存,刘伟娣.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47.
[3]李君.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2):505.
[4]吴露萍.刍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J].科学咨询,2019(2):121
[5]陈祖华.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5):27.
作者简介:梁潇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