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重要时期正是孩子打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机。语文的学习内容丰富,能够迅速“笼络”人心,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较为抽象的学科,难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就要使出“十八般武艺”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将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力争让孩子爱上数学。那么“十八般武艺”是什么呢?就是给数学加点“味儿”。加点“生活味儿”“信息味儿”和“趣味儿”。小学数学教学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又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化“抽象”为“具象”,丰富了教学形式,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在数学教学中加点趣味儿,即:把枯燥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图片,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呈现出来,迅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变“苦学”为“乐学”。文章以给数学加点“味儿”为切入点,阐述了它们的内涵、重要性、途径和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论证了给数学“味儿”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获得基础数学知识,开拓数学思维和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味儿;信息味儿;趣味儿;学习兴趣
一、 引言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孩子爱上数学,主动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理论最著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论,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异曲同工。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其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使信息化技术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工具与资源共享的工具,并为学生提供多姿多彩的教育环境。而在数学中增加“趣味儿”,改变传统数学课堂的模式,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主观地想学数学。在趣味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给数学加点“生活味儿”“信息味儿”和“趣味儿”的内涵
给数学加点“生活味儿”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主要包括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如数学符号、数字、数学计算等;二、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给数学加点“信息味儿”,一方面,指教师学会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并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结构,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提高信息素养。那么,给数学加点“趣味儿”有啥内涵呢?它指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增加趣味儿,将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味儿。
三、 给数学加点“味儿”的重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给数学加点“生活味儿”,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给数学加点“信息味儿”,首先,能对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产生影响。教师和学生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师有更超前的思想,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其次,信息技术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革。传统的课堂没有信息技术的融入,枯燥乏味,利用声文图像等形式使得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变化,让课堂变得更生动形象;最后,信息技术丰富了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室新增投影仪、交互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设备,丰富教室的硬件设施,让学生更喜欢上课。那么,给数学加点“趣味儿”又有啥作用呢?趣味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将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新知的美好品質。
四、 给数学加点“味儿”的途径
给数学加点“生活味儿”有以下五种途径:一、 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 熟悉学生的生活背景,如关注校园中的学生生活、留心社会中的学生生活、了解家庭中的学生生活;三、 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四、 用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事件;五、 提供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生活情境。那么,给数学加点“信息味儿”有啥妙招呢?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尽量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新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成效;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制度体系,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基础支撑;最后,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学生的听觉、视觉产生冲击,促进孩子发散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给数学加点“趣味儿”的几点建议:第一、可以通过情境化、游戏化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课堂趣味教学;第二、在数学练习中引入趣味化的理念,用适合孩子们的语言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渴望去解决问题;第三、对于课外作业,可以创新地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实践类项目,让孩子在玩中学,爱上童趣数学。
五、 给数学加点“味儿”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记得三年级下册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认识分数”,这一课是从淘气和笑笑分苹果开始的,第一次试上后,效果不佳,便进行反思:为什么孩子们一开始的热情不高,是老师的上课激情不够还是课堂导入没能迅速地抓住孩子的眼球呢?,跟指导老师讨论后,我决定换一个情境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那么创设一个什么样导入呢?我首先对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到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有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熊大和熊二等,所以这节课的课堂导入我就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喜羊羊和懒羊羊分巧克力的事入手,第二次试上,效果明显不同,再次反思:这个情境导入一方面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个教学案例向我们呈现了给数学加点“生活味儿”,教学效果将会大有不同。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也足以说明这点:暑期,教小外甥这道数学题“甲筐有40个苹果,乙筐有20个,请问甲筐给乙筐多少个苹果两筐就一样多?”时,他无从下手,只能一个个地去尝试,然后我跟他说,他感觉很疑惑,不晓得这是啥意思?我立马跟他解释了“什么是相差量,什么是移动量”,并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跟他说明“相差量=移动量×2”的道理,我说:现在有两个同样速度的电梯,一个电梯在6楼向下降,一个电梯在2楼向上升,它俩相差4楼,现在两个电梯会在几楼相遇(一边用左右手当电梯做示范)?外甥迅速反映出:在4楼相遇。我问他理由,他说猜的。这时我便跟他说明其中的奥妙,因为是同样速度的电梯,所以上升和下降的楼层是相同的,将4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2楼,这个2楼就是移动量。听完之后,小外甥很开心地说“数学真有趣”。当下我在想:真印证了那句话“数学来源于生活”。
给数学加点“信息味儿”和“趣味儿”又会带来怎样的教学效果呢?现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线的认识》”为例,来具体阐述。本节课原本的设计是以“斜拉桥的牵引绳”“激光”“海平面”这三副静态的图片导入,让孩子来认一认,说一说,从而引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备课时,我想这样的导入较普通,很难将孩子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过来,因而,我开始用一场动感十足的灯光秀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然后以新兴的教学软件希沃白板为辅助工具,以孩子们喜爱、感兴趣的宇宙为背景,通过制作地球和月球的动画来渗透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特点及区别和联系,给数学增加了满满的“信息味儿”,让孩子对本节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后用一个“激光发射器发射出射线,穿过窗户、村庄、城市……”的视频,恰到好处地幫助孩子理解什么是无限长。接着通过“小狗找房子”和“猜谜语”两个有趣课堂活动,不但让孩子收获了好多开心,还进一步清晰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通过“森林之王争霸赛,看看谁能第一个到达终点”的课堂游戏将本堂课推向高潮,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体会“童趣数学”的无限魅力。通过跟孩子们分享这堂课,我深深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相融合,能创造出一个异于传统课堂的神奇效果,带给孩子们别样的体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敢于创新。而“趣味教学”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孩子在游戏的同时,一不留神就将知识给学会了,做到事半功倍,发出“数学怎么这么好玩”的感叹,想不断地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
六、 总结
给数学加点“生活味儿”“信息味儿”和“趣味儿”,将会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喜闻乐见的方法和策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收集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重视趣味化教学的理念,广泛开展多元的教学教研活动,探讨如何适时地给数学加点“味儿”,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模式结构,以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同时,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体系结构,最终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更一个台阶,甚至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2]张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7.
[3]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4-6.
[4]林清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8):184.
作者简介:
林娜,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