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发展,现代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开始发生转变,素质教育的概念慢慢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拟通过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现状,最后针对这些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旨在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有效策略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生展开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和研究的方向,旨在提高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逻辑思维能力是通过对事物进行正确合理的观察,从而进行比较、分析、整理、概括得出事物精髓的能力,其典型特征就是对事物具有批判的思维能力,通过采用逻辑学的方法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最终形成对事物的看法。
数学是由数字、公式以及各种数学理论构成的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虽然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并不具备复杂深奥的理论推导过程,但是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学科,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理念。这些数学理念如果能够有效地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衔接,那么将会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教材的理解,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真正的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理念,为学生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批判的思维看待各个事物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二、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现状
(一)小学数学教师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度不够
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很多教师都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社会交往能力。但是,与教学改革方向相反的是,我国的考试机制仍然采用应试考试的形式,这就会导致以成绩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改变了教学的形式,课堂教学的本质仍然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安排、教学方案仍然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这就大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导致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停滞不前。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形式单一,教学模式老套
受我国考试机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小学课堂形式仍然单一,教学模式依旧老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引入一些新媒体设备,将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搬到PPT中,整体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为主。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机械性地向学生传输大量的知识,让学生对数学理论、公式等进行记忆,对教师的教学技巧和解题模板进行背诵,不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更不用说培养学生个人的数学素质。这种教学模式为二者的有效衔接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不利于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足,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严谨、枯燥
当前,我國小学数学教学氛围严谨、枯燥,师生之间严重的缺乏沟通与交流,大大影响了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在课堂上应该极具表现力与活力,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是由于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缺陷与不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热情地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和理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常常面目呆板,双目无神,明显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有甚者,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这大大降低了我国小学数学的课堂效果,同时也阻碍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不用说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程度,推进二者的有效衔接
教师应意识到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推动二者有机结合的进程。例如,在展开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带入到课堂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观看长方体的正面、侧面以及上面,充分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独自思考,最终动手画出长方体的正面图、侧面图以及俯视图。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对物体进行思考、分析和整理,最后得出关于物体的数学结论,借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教师应该创新数学课堂形式,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数学课堂形式,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借此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顺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该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增加与数学的共鸣,进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展开“树叶中的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不同大小的树叶带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亲眼观看到每片树叶的不同,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这堂课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内容,在丰富的课堂活动和内容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统计和条形统计图”和“班级联欢会”两单元放到一起学习,教师通过展开班级联欢会,让学生对吃糖果、喝饮料、吃水果的人进行统计,学生针对每个人的选择情况,制作出统计和条形统计图,借此统计出本班购买各种零食的人员分布情况。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类似课堂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得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在课堂进展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学生思维之间的碰撞,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展开“负数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小组交流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负数”的看法和认知,并通过举出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生通过交流能够完成思想上的碰撞与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思维,提高自身的辩证思考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理念,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此外,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点评。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学生在下一次的小组讨论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访问,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改进数学课堂的缺陷和不足,提高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教师在完成一单元的学习后,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访问,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采取匿名写书面评价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应该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案,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师应该增加与学生的沟通,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增加与学生的沟通,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展开“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法”这种教学形式,借助问题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可以设置有意义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等问题,让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借此增加学生与教师的思想上的交流,营造互动型数学教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四、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所有看法和见解。总之,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就应该通过有趣高效的课堂导入环节,勾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创建各种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接着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借此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教师应该通过课后反馈情况,不断改进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最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红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2]曲磊.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23).
[3]徐蔚.如何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
[4]宋维彩.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
[5]宋永红.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4.
作者简介:
瞿佳奇,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