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主要是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等,使现阶段初中阶段的教育中重要教学目标。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精神及社会责任感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养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不同角度切入,通过关注生物学概念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教学;基于实验合作探究教学和开展生活化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优化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其综合能力提升,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生物课堂中,从而达到优质的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课本教材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人才。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理念,运用科学正确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要素分析,探究高效生物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
一、 关注生物学概念性知识,形成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人们对生命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之后总结而出的抽象概念,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相关知识进行不断深化,对生物知识点进行利用以有效形成自己的生命观念。
比如,在教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找到心脏所在的位置,用手摸摸心脏,感受心跳,让学生明白心脏的跳动表示生命的延续,同时,多媒体出示人体结构图和心脏的形状图,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观察心脏,帮助学生树立全新的生命观念。又如,在教学《单细胞生物》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在课前预习时观察水中的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充分观察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生物体结构,还能认识到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在这节课教学之初,我先是以“现存海洋中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什么动物很渺小”等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回顾了生活常识,观察了相关图片。待学生的思绪聚焦到课堂中后,我继续说道:“通过先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然中几乎所有生物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病毒例外),我们看到的公园里的花草植物,哪怕是人类都是这样的,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地球上还存在单细胞构成的生物呢!他们在哪生活,他们如何生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由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本课知识学习中,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生命理念。
二、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教学,发展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以加强思维认识,通过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理性思维的培育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向,同时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心脏的结构”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将课堂还给学生,在问题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如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参照课本上的心脏彩图结构,找出问题的答案,如:心脏是由哪几个腔构成?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左右心房是否想通?左右心室是否相通?这样,通过科学的问题启导手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环环相扣,基于学生学情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有效提升其生物思维能力。
三、 基于实验合作探究教学,提升探究精神
传统的生物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方式传递生物知识信息,课堂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机会较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颠覆了过去“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发展,可以借助实验教学方式,引导班级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感知生物知识内涵,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比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相关知识时,我先是让学生观看了种子生长的视频,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过后,我提问道:“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要在春天种下种子吗?种子萌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学生阐述各自想法的过程中,我将其中有价值的猜想记录在了黑板上,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阳光等。在这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有知识和教材中的提示来共同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并通过动手实验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又如,在教学《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课时,教师可以辅以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如图A表示将一个无色、无盖、透明塑料瓶倒放在盛水水槽中,图B表示用手挤压塑料瓶时发生的现象,图C表示不挤压塑料瓶恢复原状时发生的现象。在演示实验观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课前备好的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相关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而在本节课后续的实验操作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动手演示观察,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开展生活化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人类道德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增强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责任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实践出发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体验生物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同时在主题实践中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比如,为了让学生对人类遗传病有全面认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去了解自己所知道、所见过的遗传病例,并对其进行记录。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们对自己的时间进行了有效的安排,并以组合的形式投入到了分散性的实践活动中。在对实践活动效果进行检验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在内化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养成。而在学习“单细胞生物”时教师可以注重强调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分小组从单细胞生物体与人类生活、医药健康、环保及食品等多个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将生物知识与人类社会事务有效联系到一起,在理性的判断中让学生体会生物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创新多样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形成
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合时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挖掘和实现核心素养要素的逐步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致力于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之中,将构建高效课堂当作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关注项目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项目式学习法主要是指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和内化吸收过程中,以合作形式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技能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将凭借其对素质教育特征的契合而充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关注项目主题目标的设计,通过确定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和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在协作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在本节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关注每日膳食的合理搭配,以此确定探究思路设计目标,在真正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小组每位学生负责不同的任务去探究核心内容要素,在协作学习中深化生物科学知识,同时在完成任务后自主整理所得成果内容,通过关注學生探究成果教师可以设计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项目学习中,内化生物所学知识,获得思维和情感的双重提升。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其凭借自身强大的影音功能,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且日益成了课堂教学的时代新宠。若能将其有效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而且还能够将生物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生动感知所学知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内容。
《人体废物的排出》这节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的,以及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知识,学生不易理解。于是,为突破教学难点,我先是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泌尿系统和肾脏实物的图片,以引导学生对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肾脏的形状、颜色等进行初步感知。为使学生理解肾脏是如何形成尿液的,我通过图片展示了肾单位的结构和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渡动态图片,并让学生认真观看该动画,回答出血液的成分,并注意这些血液成分流经肾小球时的变化。此外,我还通过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和对课本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了肾小囊中液体与尿液成分的不同,通过展示尿液排出的动态图片,使学生对尿液的排出过程进行了直观认识。
综上所述,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不仅符合当前时代对人才的发展要求,也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培养符合社会整体发展的人才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个体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核心素养的要素分析着手,在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实施中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闫卫林.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才智,2017(22):39.
[2]张有理,王云香.把初中生物课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平台[J].宁夏教育,2017(6):44-45.
[3]张成.兴趣驱动 提高生物核心素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9):72-73.
[4]胡玉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进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8):69-73.
作者简介:
金娟娟,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