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生物课堂教学来说,除了需要教育学生一些基层知识外,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能力也是十分重要。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研究,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培养更多更有用的人才。文章就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如何提升学生在物理学科层面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可行性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整体教育是十分看重的,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将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辅助高中更好地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
一、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发展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这一基础性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在社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更快的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体系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会更进一步。相比初中,高中生物学科会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敏感度,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高中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探索生物学科本身的奥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与其他科目的融合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串联起来,从多个方面培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
(一)生命观念
从生物学科本身来看,所研究对象自然是大多数属于生命体系的,从单细胞到多细胞,或是原核、真核生物,再或者是常见的哺乳动物等,都离不开生物的研究范畴。地球生物多种多样,学生学习生物学科,能更好地培养正在形成中的生命观念,更进一步地说,有利于学生人生观念的培养,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使学生对于生命产生更深的敬畏感,在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认识和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二)理性思维
目前来看,生物学被归纳在理科范畴,自然与培养理性思维有关。好的理性思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能够更加清晰的对生物知识进行梳理和理解,帮助学生理性地看待学科内涵和知识关联,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看待事物也有一定的帮助,使其能比较客观地评价。
(三)社会责任
生物科学的社会责任对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起到理性思维和理论支持。介于高中生的学龄特点,他们的性格普遍处于一个比较可塑的階段,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正是“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学生三观的培养和塑造。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有利于使学生自觉了解生物学科和社会的关系,担当社会责任,为国家培养人才。
二、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物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生物学科本身特点
生物学科,指的是研究生命现象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生活中,因为生物学科被划分到“理科”范畴,就难免有些同学会误以为生物学科十分严谨、十分难懂、十分难学。但事实并非如此,生物科学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生物学科本身有着趣味性。
顾名思义,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在地球的46亿年寿命中,高山沉入海底,水中山脉变成高山,森林被水淹没,熔岩变成坚硬的岩石。无数的生物在这片土地上活过又死去。而如今,现存的生物大概有200万~450万种;而已经灭绝的更多。生物在地球上的存在范围十分广泛,大到九天之上的雄鹰,小到脚下土地的每一个蝼蚁,都闪着生物学科的光辉。
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生物,自然不会精细到研究仍存活或已灭绝的某一种生物。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种类,能对生物进行分类,寻找生物之间的共性,明白生物基因变化等,通过这样的了解和学习才能更好地对高中生物学科有更深的了解,逐步深入的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生物学是一个统一而又十分丰富的知识领域。
(二)人教版生物教材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同时,教材还加强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走出校内知识学习,结合实践生活来进行更好的学习,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理论最终归于实践。在教学中,应该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人教版生物教材特点与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1. 沉浸式教学
游戏中有沉浸式体验的说法,意为提供参与者完全沉浸地体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感觉。沉浸式教学与其相似,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相关情境,为学生分配角色,以情景剧、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了解所要扮演的生物。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能够实现学生对于不同物种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对于高中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吸收、消化所要学习的内容,并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从心底里爱上生物。
2. “综艺体”教学
这里的综艺指的是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关于生物的综艺。如央视的《人与自然》或《跟着贝尔去旅行》,通过这些生物学科综艺的播放,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和认识自然界的博大精深,以及对生物科学的认知,而且生物科学综艺相对比较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当代学生在网络极其发达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综艺节目不失为吸引学生眼球的一个办法,能够使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度逐渐提升,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教师挑选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几期进行播放,与学生一同观看,在知识点出现时暂停,对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其实属于一种放松,且在放松的同时能学到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和老师一同观看综艺也能无形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 交叉式教学
所谓交叉式教学指的是学科之间互相融合,实现融合性教学,学科之间呈相辅相成的形态,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其他相关性学科的知识积累,实现学生整体的发展和进步。例如,生物进化过程和历史中原始人的出现等就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通过历史知识中所学习的原始人的历史由来和发展演变来初步了解原始人,然后在生物学科中感受和认识原始人的生物学由来和进化,通过这样的学习来体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生物奥秘,更好的掌握高中历史和生物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好地实现相关知识的掌握,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研究发现:学科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共同性,交叉式教学更加注重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 评价与研究
(一)方法可行性与效果
在上文提出的方法中,交叉式教学的可行性最大。交叉式教学对教室设备、环境等几乎没有要求,最为可行,实际执行和落實的可能性最大,也最简单易操作。沉浸式教学教师的准备工作可能比较大,学生在具体的准备过程中耗时耗力太多,对于高中生时间较为紧张的情况而言,可行性不太强,同时课堂时长也是需要注意的。“综艺体”教学同样如此,可行性不是很强。相较来说,沉浸式教学和“综艺体”教学的可行性差不多,但这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成效最大,交叉式教学则反之。
(二)要注意的问题
在沉浸式教学和“综艺体”教学中,教师尤其需要对时间有较好的掌控,如果过度娱乐,学生学习和培养核心素养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当然,这两种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室电子设备的配合,以及保持网络通畅,这样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相信在不远的未来,5G、6G等大幅普及之后,这两种教学方式能得到更好的呈现。
四、 总结
总的来说,上文中所提到的教学方式,正是符合当今教育观与国家政策的。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长期坚持,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不外如是。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会更加方便,也会更加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共同培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东升.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文存阅刊,2018,56(10):201.
[2]刘兴林.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的尝试[J].新课程,2019,23(9):187.
[3]刘沐华.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措施研究[J].新课程:下,2018,21(9):45-46.
[4]张林海.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策略初探[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2019,76(56):56-57.
作者简介:
彭中进,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