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全面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推理、演绎能力,而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可以有效实现其教学目标。但从传统教育的模式来看,绝大部分教师仍将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数学知识的讲授、灌输上,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品质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基于此,文章介绍了自主学习品质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指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旨在为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一、 引言
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即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和主要特点。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中也提到,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即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对课本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并自发地为提升学习效果而努力,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二、 自主学习品质的含义
自主学习品质是学习者所具备的主动学习的行为或作风,即在学习活动的开展时,能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全过程能够有效地控制,并通过学习效果的反馈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检测和调节,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获取和相关技能的提高。初中是承接小学和高中的重要阶段,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成型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对后续阶段的学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我探究精神,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并形成独特的学习技能。
三、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品质的基本特征
(一)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具有较高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品质的本质特征,在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自觉、自发的学习行为所产生的。主动性的产生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有较强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体现在外在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并努力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享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二)学习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开放性即在数学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享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放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呈现出动态特点,一方面,学生以自身固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不断思考、运用必要的学习技能来获取知识,从而有效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后,也能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行调整,进一步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而教师则应充分解放学生思想,给予学生有选择的权利,从而促进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有较多的情感投入
对学习活动的情感投入使得学生能够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并为获取知识而努力。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投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教师的合理引导,如跟学生讲述著名学者年轻时求学的趣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形象化的方法进行讲解等,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对数学科目产生情感同化的态度,从而加大对该学科的情感投入;第二,来源于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易受群体思维的影响,同学之间对数学学科共同的情感投入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热情,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情感越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更坚定,并且在战胜困难后,学生也会获得较强的成就感,从而逐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应遵循的原则
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主体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和形成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其实质在于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主动获取知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即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究与主动发现,让每个学生从现有的知识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并建构起属于自身的认知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但应注意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非对教师角色的忽略,而是教师应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把控,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建立适合的学习目标,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二)对知识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即对某一知识进行研究、探索,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的有效掌握。体现在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方式上,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特定的知识内容,通過探讨、研究等学习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某一知识点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以及最终得到结果的所有环节,教师都应让学生深入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猜测和验证机会,如在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可让学生自行用纸板制作三角形模型,再用量角器、直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边长进行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记录后与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就更易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点,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更为顺利。
(三)注意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即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进行培养时,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与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一致。比如,教师在对某一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应对该知识点的难度进行有效把控,确保学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能有效掌握,一旦教师在讲解时超纲较多,会增大学生理解的难度,从而导致学生掌握该知识所花费时间远高于教师的预期,也会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打击。因此,教师应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将教学难度控制在学生通过合理努力即能达到的范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自我激励,并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五、 初中生自主学习品质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内外自主学习氛围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课堂内外自主学习的氛围。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处于较为轻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和提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并且教师讲解时应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潜力的开发,以提高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出发点,特别当教学中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时,更应和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其次,应将自主学习的氛围延伸至课堂外,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课下以互助协作的方式完成,在互助作答的过程中,能增强对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并促进学生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又能体会到奋斗过程所产生的成就感。
(二)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数学知识进行获取的过程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环节所组成,为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灵活应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全面获取。学生一旦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后,他们就可以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未知部分进行探索。如在计算直棱柱的侧面积时,应尽量避免让学生硬套公式,可首先引导学生对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形进行想象,再用纸张制作相应的直棱柱模型,并沿侧棱进行剪开,由此对想象的图形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很好的掌握“直棱柱侧面积=底面(顶面)周长×侧棱,或等于几个侧面长方形之和”。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进行培养时,重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完善自主学习的评价模式
在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评价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来自教师的主观看法或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并不客观。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模式进行完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进行充分表达,学生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当然教师应对评价过程进行有效把控,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六、 结论
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为促进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釆用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以及技能的形成,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参考文献:
[1]蓝伟胜.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8(48).
[2]杨道娜.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6(11).
作者简介:罗润旺,福建省建瓯市,建瓯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