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调查发现,很多中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诸多不良学习习惯,表现为:课前预习不主动,缺少实干精神;上课注意力难集中,课堂效率低;解题情绪化,准确率低;不善思考与质疑,缺乏合作探究精神。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结合初中数学课堂特点,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究,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着力培养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习惯养成
一、 引言
初中阶段承上启下,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阶段,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更深层面的是可以提升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文章从教师的视角,首先,对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做了调查与研究,其次,是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特点,提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情况
学生学习习惯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目前还存在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呢?经过对两所中学共抽样600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
(一)课前预习不主动,缺少实干精神
大多数学生只做到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虽然大部分学生也知道数学学科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课前预习,只是想想而已,怕麻烦。习总书记讲得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而大多数中学生恰恰缺少的就是实干精神!
(二)上课注意力难集中,课堂效率低
学生上课时总会有这个那个原因,导致上课注意力会分散,特别是教师在授课时,时间一长就会走神。还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学生不知道干什么,生怕教师提问到自己。学生整節课便在茫然中虚度,课堂效率很低!
(三)解题情绪化,准确率低
数学每天都有作业,很多学生主观上就比较排斥。如果作业又多的话,再加上厌烦的情绪,做题时错的概率就更高了。另外,就是考试时,据我对班上学生的调查发现,大概1/5的学生会审题两到三遍,其余学生均是审题一遍就直接解题。还有些学生做数学题时看题目还没过半,若发现教师讲解过类似的题目,立即兴奋地动笔,有的同学甚至靠记忆教师讲过的解法来解题,却不知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变化了,错解便显而易见!
(四)不善思考与质疑,缺乏合作探究精神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让学生失去个性,形成依赖性,他们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根本不知道从何发问。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都缺乏反思和质疑意识,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不愿意独立思考,随波逐流,习惯性地依赖教师和其他学生的答案,缺乏思维的自主性。就算上课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还是习惯依赖,不想思考更不会去质疑,很少参与讨论,缺乏合作与探究精神!
三、 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虽然不在课堂范围,但是预习是学生听好一堂课的前提。课前预习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十分重要,预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的教学质量。对此,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制定合理的预习目标与预习提纲,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预习目标和预习要求,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科学预习带来的好处,从而形成预习习惯,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性预习。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这一节课的时候,预习提纲可以如下设计。
1. 阅读教材内容两到三遍,争取做到理解教材内容。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为什么k≠0且k为常数是反比例函数y=k/x的成立条件呢?如果将x和y倒过来,说x是y的函数行吗?)
3. 会画出反比例函数图像,并根据图像说出其性质。
通过这样的预习提纲来引导学生,使其有明确的目标和策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预习、如何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使其深刻的感受到预习的积极作用,从而懂得自己必须要养成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当堂记忆习惯
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还是比较敏感,注意力缺乏长久性,因此,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当务之急。1. 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看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2. 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听同学发言时,眼睛要看书或看教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回答与你思考一致,要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
数学不像语文、历史等文科,只要单纯记住就可以答题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只会背不会解题还是等于零。由于学生课后时间有限,数学课堂记忆更显重要。因此,教师要花大力气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堂记忆。例如讲解七年级上册数轴概念时,我们只需抓住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和直线就行,数轴概念就记住了。当然,最终目的还是要能正确画出数轴(可以通过错误数轴画图提醒学生,巩固对数轴定义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实用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必须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因此,学生必须要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习惯十分重要,对此教师必须重视起来,平时授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弧长”一课时,会涉及弧长公式的推导,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首先引导学生“圆的周长公式是?弧长和圆的周长关系是怎样的?”,随后启发学生用圆的周长公式推导弧长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并且鼓励,最后教师予以点评和总结。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明确了相关知识点,推导出了弧长计算公式,在加深对于本课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也实现了思维习惯的养成。
(四)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数学课堂上我们可按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身高等情况搭配成组,各组推选出小组长,并对各位组员做好具体分工,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低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并形成帮带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討,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习惯。不过,小组合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明确学习目的。当遇到我们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
2. 要把握好合作时机,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3. 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主要职责,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辅导本组的学困生。
4. 注重老师自身参与。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要多和学困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他们发言的习惯和兴趣。
(五)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讲的就是要质疑,不能教条。对于书本教材以及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任何习题,学生在有理论逻辑支撑的情况下都可提出质疑。质疑的过程也是无形中让学生参与和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的探索过程。因此,善于发现,善于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是非常优秀的学习习惯,同时,质疑这一学习习惯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如果遇到学生提出质疑,不管是否正确,都要鼓励学生,都要重视学生提出的质疑,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为了促成学生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就要培养学生提高创新性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要具有批判精神,吸收老师所教授的经验,融入自己的想法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养成创新性思维的习惯。
四、 结束语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但习惯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特别是好的学习习惯。在最重要的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学习的一点一滴。除了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还要养成课堂当堂记忆的习惯,并学会将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和问题,教师要积极接受并给予正面的鼓励与表扬,还要积极耐心地给学生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真正掌握其中的重难点。另外,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习惯,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5-56.
[2]温议凤.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舒琴.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60-161.
作者简介:杨德辉,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永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