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且明白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初中教师若想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针对学科教学的现状,结合新课改教育理念,对学科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以及改进,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同时还要对深度学习的物理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与探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促使初中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并灵活应用。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一、 引言
深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理念,它主要是指由教师引导学生,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知识,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一理念强调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迁移,同时还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初中教师若想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则需要结合物理知识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深度学习的有效性。
二、 深度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不足之处
(一)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
对于物理知识而言,其自身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初中教师在教授学生相关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具现化,或者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借此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将深度学习理论渗透到物理教学之中,还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应用相关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将深度学习有效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根据深度学习的特点以及要求,设计出合理的物理教学方案,从而导致初中物理教学存在质量问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另外,还有些教师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特点缺乏深入且全面的了解,对于学生学习特征的了解也缺乏全面性,也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难以将深度学习的实效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物理学科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中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促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然而,在目前基于深度学习开展的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对探究教学活动的重视,甚至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很容易影响整个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学的枯燥性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了。另外,即使有些教师开展了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但是却没有根据具体的物理知识,对实验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以至于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混乱性,难以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无法对实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深度学习更是无法达成。
三、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创新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积极性
1. 创设奇妙的物理实验情境,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
初中生本身所处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高,且愿意学习一些新鲜且具有一定乐趣的事物或者知识。因此,教师在基于深度学习开展物理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出具有新奇性以及趣味性的实验教学情境,借此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白炽灯工作原理”这一物理知识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实验情境:准备一根日常使用的铅笔芯以及八节干电池,利用干电池为铅笔芯通电,铅笔芯会显现出先变热后变红的现象,而且会越来越红,最后还会发出很亮的光。学生在看到这一神奇的场景时,则会产生出较高的好奇心,这样则能够促使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积极且深入的探索,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2. 创设有趣的物理实验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非常爱玩,对于一些有趣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因此,初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以及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具有较高趣味以及玩味十足的物理實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就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创设“硬币跳高”“瓶吞熟鸡蛋”“纸盒烧开水”等多种趣味十足的小实验,这样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另外,初中教师还可以开设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实验作品,比如,利用鸡蛋壳做“不倒翁”,利用可乐罐做“浮沉子”等,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对相关小制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使其成为精美的作品。促使初中生在玩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其物理水平。
3. 创设具有悬念的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悬念式物理实验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心态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一探究竟的欲望,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相关物理知识,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大气压强”这一物理知识时,可以创设出“在大试管中上升的小试管”这一实验情境:将大试管灌满水,在其中插入一根小试管,当插入一半时,教师要将两个试管同时倒立过来,这时则会出现神奇的现象,小试管不会随着大试管的水流往下掉,反而会逐渐上升。学生在观看这一实验的过程中,则会产生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小试管不随着水流掉下来?是什么将小试管吸上去还是推上去?面对这样的悬念疑问,学生自身的探究欲望则会被激发出来,其自身也会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二)拓展物理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探索意识
1. 丰富初中物理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探究意识
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需要扩展相应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其获得独特的体验,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不易,这样既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还能够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逐渐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物理兴趣小组,结合学生的兴趣分组,让学生定期上交小组实践创新的作品;也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物理知识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些小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技创新比赛等等,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深入探究的兴趣,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2. 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的模拟,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相关知识
物理教学离不开相应的实验,但是对于多数物理实验而言,其实验过程比较短,且关键的实验现象也是稍纵即逝,导致学生因为无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而难以问题本质,这样也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之中,则能够模拟出物理实验现象,并为学生呈现出清晰的实验现象,同时还能够将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模拟出来,这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凸透镜成像”这一物理知识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出实验动画,手动操作模拟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过程:通过鼠标或者是触屏方式,拖动屏幕上的蜡烛,以此慢慢改变物距,在这一过程中,蜡烛成像的情况会随之改变,而且能够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直观的展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能够促使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分析。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提高学生深度学习思维
1. 在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
初中生本身的年龄不大,生活阅历也比较少,其认知水平也相对较低,而且基于生活经验的认知,也大多停留在表面现象,这也导致学生自身的一些认知存在错误。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物体的沉与浮”这一物理知识时,设置这样的问题:“将一块薄铁片放在水中会下沉还是会上浮?”学生肯定会回答下沉。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游轮在海上航行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等素材,借此引发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为什么钢铁制造的游轮能够在水中上浮?但是一片薄铁片却无法上浮?”接着再向学生提问,“将鸡蛋放入到水中,会出现上浮还是下沉的现象?”学生则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下沉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将鸡蛋放入到密度不同的盐水之中,鸡蛋则会出现上浮的现象。教师利用这些实验激发出学生认知冲突的同时,也会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些现象会与自己的生活认知不一样”,并且学生还会结合相关实验现象进行反思,以此發现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2. 在答题出错时启发学生,使其进行深度反思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经常因为对所学知识理解不足,或者是粗心大意而造成答题错误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同时还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并能够更好地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题,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比如,学生在面对这一题目时:小明竖直向上拉地面上重500N的物体时,使用了350N的力,那么这个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多少?很多学生都答150N。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回答错误的原因,还要让学生认真审题。题目中要求学生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并不是让学生求“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区别,使其意识到物体本身的受力情况,明确这一物体所受到的全部的力,包括150N的支持力。另外,教师还要点明物体本身所处的运动状态,物体本身还未被拉离地面,还处于一种静止状态,因此,物体所受的合力是零。经过这样的反思之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全面性也能得到提升。
四、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现代的学科教学应该摒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同时还要结合深度学习理念,以及初中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对以往的物理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力求能够构建出集教、学、评为一体的物理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此提高整个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侯丽容.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2):29-30.
[2]杨小春.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素养培育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22.
[3]孙萍.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J].物理之友,2020(3):20-22.
[4]简春姑.基于深度学习的备课思考与实践:以沪科版初中物理“认识浮力”教学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17,13(3):7-8.
作者简介:武珂璇,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