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五育并举,方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美育不仅渗透于艺术学科,渗透于学校开展的各项体验活动中,更应该蕴含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如何让美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落地生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值得实践与探索。文章将从品读语言、想象意境、感受情感、模仿表达、观察创造等方面去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合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承载着以文育人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住美好的东西,融合美育教育,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多样品读,感受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特别的优美,读着读着会让人感到精神愉悦,这种美的享受要在抒情的朗读中,在还原画面中得以实现。通过多样化的品读,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深刻体会散文的意境美和画境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景色迷人,语言描写优美。教学时,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尤其是夏天这个季节,色彩感、画面感十足,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品读、评价,再品读。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朗读技巧,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已有的体验,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把内容转换成一幅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夏景图。在美美的朗读中,学生品味的不仅仅是美的语言,连美的情感也被激发出来了。为了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语文素养,课后我还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导游”带你游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活动,学生任选一个季节,以导游词的形式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导游词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抓住景物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在活动中学生感受美,融入美,提升审美能力和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 展开想象,感受意境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从字面上感悟语言的美,还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美,使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一)多方想象,赏析美景
教学时,对于写景的文章我们要善用想象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意境。《观潮》是一篇文美境美的写景文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雄浑气势,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之美。除了想象画面,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声音。如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动起来。配乐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想象潮水奔腾的声音有多么的惊天动地。学生在想象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大自然的壮观之美,从而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为祖国拥有壮丽河山的自豪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二)想象画面,寓情于景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幽远。教学时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加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可以用描述性的指示语言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其眼前出现古诗描绘的画面,进入意境,想作者所想,思作者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体会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所蕴含的美的哲理。如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写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诗中运用了很多意象来表现他的满怀愁绪。要引导学生深入诵读时,我们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去感知,同时配上这样的语言描述:诗人落榜归家所搭船只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夜里,当他看到月亮西沉,听到乌鸦在啼叫,寒霜布满整个天空。再看到江畔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点点,诗人心中忧愁不堪,久久难以入眠。此时,又从远处的寒山寺传来悠悠的钟声,敲在诗人的心头,诗人更是愁上加愁。这时候再让学生潜心诵读,学生才能感受到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三、 角色体验,感受情感美
审美价值是以情感为核心的,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感,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文章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因此大部分文章都情感丰富,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亲近角色,用心感悟。
《掌声》就是一篇充满情味的美文。而这种情味来自同学们对英子的掌声。课文中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性格,转变了她的人生态度。这掌声传递了关爱,传递了尊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所有美好的情感全部蕴含在这发自内心真诚的掌声。教学时,先通过比较英子前后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细读品味第二、三自然段,找出掌声的句子,在交流中探究掌声响起的原因,体验英子内心情感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最后再来品读英子的来信,感悟掌声带给英子的强大力量。文章语言质朴,情感丰富,除了探究感悟,运用换位思考也是理解掌声所蕴含的美好情感的关键。再者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切感受掌声带给英子的变化。教学本课一定要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才不辜负这是一篇情感教育的深度美文。
又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刻画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镇定自若,舍己救人的伟大形象。教学时,要通过捕捉三个画面:庄严的指挥、简短有力的对话、悲壮的沉没,引导学生通过找出乘客和哈尔威船长不同表现的句子,运用对比手法设身处地感受哈尔威船长的精神。首先抛出问题,当灾难来临时,比如地震,你们会怎么做?紧接着播放“诺曼底号遇难”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假如你就在这条船上,你会怎么做?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再来通过三个画面,对比一下当时的乘客和哈尔威船长的不同表现,学生在交流汇报中才能深刻地感受到在灾难面前船长是那样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在对比中,突显了哈尔威作为一名船长保护乘客、与船共存亡的伟大形象。这种伟大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乘客的心中,刻在了克莱芒的心中,也刻在了读者的心中。课的末尾再来读雨果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由此升华对哈尔威船长由衷的敬佩之情。这种体验式、对比式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激起阵阵涟漪,在生死抉择面前,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四、 模仿句式,学会表达美
好的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往往独树一帜。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秘决,欣赏美的表达,然后根据年级特点,巧妙设计语用练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端午粽》一课,学到“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让学生在比较青的箬竹叶和青青的箬竹叶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叠词所描述的事物会更加形象,表达更美。进而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归类积累和运用。课堂上试着让学生用叠词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事物。孩子的思维活跃,一下子表达了很多的事物。除了用上色彩叠词,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上别的修饰词。我说,校园里的大榕树长得高高的,孩子们马上接着说,它的枝条长长的,叶片绿绿的,真美!孩子的视角一下子回到了校园。有的说,沙坑里的沙细细的,软软的,摸起来好舒服!有的说菜地里的蔬菜宝宝叶片大大的,绿绿的,身子挺挺的。有的说,篮球架高高的,怎样才能把球投进去呢?……这时候叠词的运用水到渠成,孩子在模仿中不知不觉表达变美了。
又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第四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这一中心句来总写,分写采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来具体写鱼群的好看。这样的表达,语句优美而且形象具体。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欣赏文本表达精妙的同时,随即结合课后的小练笔:从四幅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让学生进行片段仿写,且有效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排比修辞的运用,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视角来表达一个意思。这样的模仿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 善于观察,激活创造美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创造美的眼睛。”生活中,只要你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其实美无处不在。春天来了,校园的樱花开了;菜地里,蔬菜宝宝们长得绿油油的;运动场上,孩子们矫健地跑着。这些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学校里,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的东西,学会欣赏美的东西,然后用笔把这些美通过文字进行创作。
(一)观察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学生是那样的熟悉,然而正是因为熟悉,学生就缺乏观察的灵动性,常常熟视无睹。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激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将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所看,有所思,有所感。在观察中寻求新的发现点,在普遍的现象中发现独特之美。春天开始,校园的樱花含苞待放,粉红的花苞缀满枝头,在充满绿意的校园中是一处亮丽的风景,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观察,注意交给孩子任务,让他带着问题:樱花是怎样绽放的,花瓣是怎样的?它的样子如何?带着任务去观察,这样才能够真正引发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随后,在语文的习作课堂上我们就让同学们用笔书写校园的樱花,由于有了细心的观察,学生的习作写得具体而又生动,美的语言在孩子们的笔尖流淌。
(二)留心生活场景
在校园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同学们的互帮互助,大集体的温暖,下课后同伴们之间快乐地玩耍也给他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这些画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观察点。这学期学校开展了爱绿护绿的活动,高年级的种菜,低年级的种花。菜地蔬菜的生长变化,同学们田间劳动的身影,花儿的生长情况,这些都给孩子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我们强调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具备一双慧眼,捕捉常态生活下瞬间出现的一些美丽镜头。在班级我们准备了一本校园生活日志,每天轮流由孩子们做记录并在早会上轮流诵读美的习作片斷。这不仅为孩子积累了习作的素材,同时也让孩子真正懂得欣赏美,感受美。美的情感教育也在不经意间水到渠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融合美育教育,充分挖掘语文学科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美育教育,让美育之花绽放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感情,涤荡心胸,完善品格,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引导学生学会品鉴文本深层之美——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J].学周刊,2015(11):202.
[2]余映潮.说说《观潮》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7(9):44-45.
[3]崔传杰.运用古诗背景资料真切体悟古诗韵味[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4):65.
作者简介:
蔡秋艺,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瀛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