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利用多种数学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数学世界,提升其能力和素质水平,发挥综合发展个人技能的作用。微课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在线资源,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的掌握,对于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阐释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应用
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并非过去单向的知识传递,教师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学生本位思想的践行效果,积极引入多种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升的办法,细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使用针对性的策略,注重信息化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辅助资源,微课的出现展示了在线资源的丰富程度,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起文字信息和语言讲授,更倾向于直观具象化的内容,有助于提升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一、 利用微课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所起的作用
(一)激发数学问题解答和应对的欲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微课将展示现实生活的缩影,将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现象以情境模拟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数学氛围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问题探索的喜悦,有助于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理论知识建立起联系,结合图像,利用声音传递准确的知识信息。学生各项能力的养成需要借助微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探究欲望,并在实际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观看,调整视频进度条,充分应用重播和暂停的作用,设定符合自身节奏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及时解决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不同的微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具有指向性的特点,刺激各种感官同时作用,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利用动态的图像变化,剖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组成,将抽象想象转变为可视化的图形结构,提升观察能力的基础上,缩短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时间,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接收到具体的数学信息,了解立体图形学习的积极意义,强化对立体图形的认知程度。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仅通过机械的记忆公式,没能正确认识体积所对应的含义,而利用微课可保证在后续的计算中,结合图形结构,给出精准的公式。
(二)展示数学知识理论的重难点
每个微课的时长限定在10-15分钟,此时间段内,教师为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充分利用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将知识的重难点予以展示,体现出对难点问题的重视程度。学生在图像和声音的刺激下,逐个击破学习难点,并结合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反馈效果,针对性地听取课堂内容,合理分配基础知识夯实和应用的时间。对于需要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题,使用传统的绘图的方式,不仅浪费学生的有效时间,而且不利于形成直观的认知,仅通过抽象化的讲解方式难以提升学生对函数、数轴等图像内容与文字信息的联系程度。利用几何画板,将函数形态精准展示,为学生预留观察的时间,剖析各区域关系式中限定条件的具体图像,转变过去抽象的认知,降低习题难度。
二、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办法
(一)创设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的创设将真实反映社会生活与理论知识间的联系,符合核心素养培养和渗透的标准,教师在此过程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和选择适用于学生现阶段学习状态的启发方式,充分体现出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微课中可加入现实情境,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视频、图像和动画创设符合数学知识理论内涵的场景,即便是虚拟场景,由于学生与现实间产生必要的联系,能够很好地感受情境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随机事件概率的知识时,在课前导入环节增加一段微课内容,教师准备两段对比视频,其中准确显示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的影響效果,另一个视频中则显示最近在发生泥石流、土方坍塌等自然灾害前,气象局及时预警,疏散人群并未造成大面积的损失。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同样是地质灾害,现在就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程度?”学生回答是提前预测的作用。提前预测是一种不确定性的事件,只能将事件发生的概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不到完全预测准确的目标。由此引出随机事件的定义,对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而言,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而其中能够确定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定义是概率。而在概率的基本性质的讲授过程中,在上一节课内容讲授完毕后,要求学生查看班级群内的任务,查找生活中两个事件存在交叉的情况。在课前导入环节,根据学生的反馈,将生活事件例如掷骰子出现点数不大于3和出现3点,准确放置在不同的韦恩图内,接着利用微课将两个韦恩图相互融合,学生观察到两个事件存在图形相交情况,帮助其理解两事件的含义,转变文字形式,利用动态的运动图像,达到与现实、与抽象概念相连的效果。
(二)突出重难点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较为细碎,若通过较为抽象或者带有总结性意味的文字内容活跃在课堂讲解和新课预习环节,将抑制学生的兴趣。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通过使用微课,将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图像、声音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在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增加特征性图像,可适当调亮某处文字颜色或者提升声音分贝,引起学生的注意。预习对于有针对性的听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传统预习手段难以推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进度,利用周期性的视频观看方式,并引入打卡制度,在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在视频下方的讨论区及时反馈自己没能理解的知识内容,便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为提升学生交流频率,可采用评论加积分的形式,形成教育的闭环,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所欠缺的部分,提升兴趣的基础上,创建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问题前,要求学生观看微课内容,并私信教师回答视频中的问题。视频内容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和图像同步绘制的办法,首先建立坐标系,在x轴上取一点做单位圆,与x轴相交于点A,然后将单位圆平分成12等份,每一等份与圆的交点均延长到与等角相等的x轴点坐标上,保证在[0,2π]的区间内,角度和正弦线一一对应,并用曲线将已确定的点相连,形成y=sinx的图像,然后依次平移此周期图像,形成在x∈R内三角函数图像。教师平移的过程很好地解释了图像周期性的特点,得到周期为2π的结论,在区间-π2,π2上函数逐渐递增,此段用红色或者其他鲜艳的颜色标注,在π2,3π2间函数逐渐递减,用其他颜色引起学生注意,加深记忆。为满足刺激学生总结能力产生和深化知识的要求,设置问题:通过图像的绘制和周期,确定正弦函数的增减函数区间,并确定极值。学生在周期为2π的启发下,关注图像变化,发现在区间-π2+2kπ,π2+2kπ内,函数为增函数,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减函数的区间是π2+2kπ,3π2+2kπ,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教师最后在视频末尾提出问题,结合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之间的关系,画出余弦函数图像,并总结性质。利用微课,架起知识间联系的桥梁,有助于延伸到其他三角函数中,分析图像的性质,同时在图像绘制过程增加练习题,要求题目短小精悍,能够充分显示出理论知识的应用环节,比如设置比较大小的问题:sin-π18和sin-π10,确定x所在区间为-π2,0,在此区间内函数为逐渐递增,通过比较x的大小-π2<-π10<-π18<0,最终得出sin-π18>sin-π10。
(三)适当介入数学活动
高中阶段需要教师准确获得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情况反馈的内容,设计教学计划,创建以微课为导向的合作氛围,转变教师的基本角色,充分应用现代化的设备,加强对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将在线资源转变为可利用教学辅助工具的目标,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理论内容,发挥出启发式教学的优势,监督学生独立开展数学活动。微课可作用的教学范围较广,例如,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可将微课作为指引学生方向的工具,播放一段合作学习的目标,利用带有幽默意味的视频和声音,缓解学生情绪的基础上,提醒其注意在实际学习活动中规范自身行为,对接情感层面习惯养成的标准。比起教师具有威信力的形象,学生更愿意接受虚拟图像对于行为的指挥作用。除了在合作前期,还可提前判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启发性视频和内容,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数学问题解答的思路,充分满足数学方法深化的需求。
例如,在讲解有关柱体和锥体的体积内容时,可在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前为学生播放一段微课,其中的内容是五棱柱、圆柱和四棱柱的切面确定过程,在教材上无法准确感受到空间立体的效果,而利用几何画板和动画,很好地展现出截面图形。接着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Sh,即体积=底面积×高,询问学生是否可将此公式应用于所有柱体中,结合祖暅原理内容,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出问题答案,然后教师继续播放视频,此时准备一个三棱柱,将其按照平面A′BC和平面A′B′C将其分为三个棱锥,要求学生继续结合所分成的立体图形研究其体积间的关系。在直观视频图像的刺激下,學生很容易发现所分成的三个棱锥之间的关系,其中两个棱锥的底面积S△A′AB=S△A′B′B,并且点C到两平面的距离相等,同理可得S△B′BC=
S△B′C′C,最终得出分得的三个棱锥面积相等的结论,充分体现出对微课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微课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可知,其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能够将抽象性的文字信息和数据转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具象化内容,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和作业的精确度,教师利用微课丰富学生的阅历,延伸知识可作用的范围,提升学生对数学世界的认识程度。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应用微课可提升课堂效率,因此为达到既定的效果,需要保证个人素养的提升,充分研究信息技术,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程度。
参考文献:
[1]玉苏普江·优力瓦斯.高中数学微课实践的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
[2]张美茹.翻转课堂下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万凤燕.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数学微课程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4]黄睿.基于ACTR理论的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5]葛金凤.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林雄,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