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因为受信息技术的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能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能刺激学生的多元感观,信息技术能丰盈资源这几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优势,探讨有效提升课堂实效性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多元思维;多元感官
当下的学生生活在信息过载的社会,不可能沿袭着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一支笔、一本教材、教师讲一堂课,这样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信息时代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突破性的改变,数学不再是枯燥、单一的计算形式,而是把声、图共存的教学媒体带入了课堂,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整合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 巧借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的课堂引入信息技术之后,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它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改革后,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成为了唱主场的角色,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这样就能收到课堂的真正实效。
初中数学复习课,巧用多媒体,就能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教学课件,均衡考虑班级学生学情,选择有层次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觉知识梯度上升,而且还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让他们对数学学科保持充分的热爱。
例如,在复习与圆有关的计算时,笔者就是借助于信息手段进行知识梳理,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呈现的就是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先让学生回忆,自由讨论,再指名学生说,最后笔者呈现: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作出一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什么呢?学生就能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接着笔者又带着学生回忆正多边形和圆的概念,这部分的内容,笔者直接借助于信息手段以半命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回答,同时给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接着笔者出示一些计算公式,这样借助于信息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就能省下很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有着完整的知识结构,笔者再次借助信息手段呈现一些针对性的中考命题如:
圆O的内接正六边形ABCDEF边心距OM=2,则该圆的内接正三角形ACE的面积为( )。让学生自己把题目读一遍,
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把题目的条件理清,以及借用刚刚才复习的正多边形内角和度数的求法,再让学生理清相邻两个顶点与中心的连线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样让学生找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学生理清这些的内在关系,就知道这样的题目该如何去做。借助于信息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条件,这样既能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还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最后借助与信息手段出示当堂练习,练习的内容要有梯度,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去做,课堂的容量很大,但是有信息手段的帮忙,学生却感觉学得快乐,练得轻松,在课堂上寻觅着自己学习的快乐。
二、 巧借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多元感官
声情并茂的信息手段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倾听和发现,甚至有的可以借助动画自己操作,这样的课堂,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比教师反复的讲解有效得多。信息技術的丰富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制性,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一)化无形为有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涉及了一些理性的知识较多,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可是缺乏一些图像的支持,甚至缺少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探究,只是针对这样的问题,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没有信息手段的支撑,只能是教师无休止的说教和学生的死记硬背。例如在“生活中旋转”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把这部分的内容忽略不计,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如果没有信息手段的支撑,即使教师无休止的讲解,学生也是只知皮毛。有了信息技术,笔者就借助于微视频,为学生播放生活中的常规运动现象——平移和旋转,让学生观察,并且能够判断哪些运动属于旋转运动,接着再借助视频分别演示自行车车轮的转动,风车和风扇扇叶的转动等。学生观看完这些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现象都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学生在讨论之后最后达成共识(1)这些运动的现象都存在一个运动的主体,即几何图形。(2)这些运动的现象都有一个中心。(3)这些运动的现象都是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一定的角度。学生观察视频中看到的现象,这些动态有形的图形,完整清晰,远远超过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而且在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人教版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效果不佳,如果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实质意义。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便借助了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笔者告知学生对于
x来说,y均有一个对应的值和它对应。而且生动解析了y=x+1,且借助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等,通过精彩动画演示函数。再通过具体情境出示,引导学生自己去写函数式。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仅有着自豪感,而且还对函数的概念了解得非常透彻。
(三)化静态为动态
学生都是生活在信息过载的当下,一些运动的图形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能够形成强烈的印象。例如教学“圆”这部分的内容时,笔者就是借助于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来演示相交弦,切线定理等,只要鼠标移动,这些定理就能有效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这样的操作中无需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一目了然,特别是一些“圆心角”“弦”“弦心距”等需要旋转、平移等的知识来证明定理,这些都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信息技术,把原有的静态知识演变为动态生成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演变过程,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化繁杂为简约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学习“频率分布”这部分的内容时,借助于信息手段,简洁明了,我们直接把数据输入EXCEL,并进行排序,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的数据就能一目了然,运用EXCEL还可以绘制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只要操作一遍,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知识,提升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不仅能够借助于信息手段,同时让学生也能有效借助于信息手段辅助学习,让学生不断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
三、 巧借信息技术,丰盈资源
信息技术的资源的丰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有效的资源,包括一些声音,图片、视频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丰富情境,辅助学生探索知识,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镶嵌”这部分的内容时,笔者借助于微视频,播放了“美丽的镶嵌世界”,学生对这样的图形特别感兴趣,他们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时笔者就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接着学生搜集校园里的一些镶嵌的图案,笔者不断地引导,由浅入深,探究了多重问题,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小组互相交流、对比。在学生明白“镶嵌”的过程之后,笔者出示题目:边长是324厘米的正多边形,配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设计地板的平面镶嵌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经过学生不断地复制、粘贴,学生的作品千姿百态,甚至有的学生的图案非常有创意,因此,信息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大脑,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数学的素养。
四、 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求知主動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这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能否具有充分的求知主动性,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消极应对,无疑极大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不妨利用信息技术带给我们丰富的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教学“投影与视图”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便利用皮影戏的表演,让学生初步了解投影。然后,又给他们演示了测定时间的“日晷”,太阳照在日晷的中轴时,晷针的影子便会投在晷面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用来测定时间。通过这两个鲜活的例子呈现,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投影?提升了他们投入学习的自主性。
众所周知,我们教学的过程,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我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也逐步提升。我们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即吸收、储存、再现,而积极向探索、转化和创造转变,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纠正,交流各种学习的思想,对比各种思路的优劣,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
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用多媒体制作了多样化的复习课件,其中既有知识要点的复习巩固,又有基础题目的考查,还有拓展延伸性质的题目选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巩固提升,人机互动、电脑评价等,教师可以随时调阅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复习结果,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络学习的魅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升。
五、 结语
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数学课堂溢满着活力,不仅创新了教学的方式,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其学习的自主性,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要能更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让数学的课堂更加有效,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孙景富.浅析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7).
[2]李红珍.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1).
作者简介:陈姗,江苏省溧阳市,江苏省溧阳中学附属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