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思想交流与情感表达的有效工具,语文这门学科在承载人类命运与传播社會文明方面功不可没。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呢?应该用语文的自我魅力,吸引学生“爱”语文。语文老师要用自己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译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还要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语文课堂;开放活力;兴趣;参与意识
只要提起语文课堂,脑海浮现的是那种单调枯燥乏味的课堂,甚至许多老师还在用老一套“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死记硬背、机械式抄写,这种守旧固执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文学知识的美,将他们的兴趣和信心阻挡在知识海洋之外。因此,在不少学校的语文课上,学生似乎都是一种发蒙的状态,感觉他们只是机械式地配合老师听讲和回答问题,从孩子们面无表情的课堂表现中我忽然意识到:语文课堂成了学生的负担,语文成了学生最头疼的一门学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身上,也不是因为孩子们讨厌学习语文,我认为主要原因于语文老师身上,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语文老师用死板守旧的传统教案,没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还没有感受到语文乐园学习的快乐,就被现实中的教学课堂打消了想要参与进去的积极性。如何重新打开语文知识乐园的这座大门,让学生在这座乐园里面自由漫步,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汲取丰富的营养价值,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新课程语文教学要做到开放而有活力,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让学生爱上语文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首先老师自身肯定是语文爱好者,且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因为通过这种方式,老师才可以用自身的才华吸引孩子们,最终感染并征服学生。通过前期认真用心备课,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结合授课主题引经据典,利用精美的语言款款道来,通过自己独到的见解,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学习热情,并启迪他们进行思考。详细讲来就是,老师上课的语言要形象生动、表述要准确、思维逻辑性强,通过这样的教学语言叙事、讲人、描述景物、读诗诵文、讲解事理,一定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语言文学的美,从而极大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语文老师要做的不仅是熟练掌握教材,对名言佳句和名篇佳作脱口而出,而且应该通过自己刻苦钻研教材,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能够推陈出新,让学生受到文学以艺术的熏陶,成为孩子们求知路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上的指路人。
与此同时,语文老师的审美与创新能力,对于活跃教学环境与课堂气氛很有益处。在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课堂上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通过老师的引导与点拨,孩子们从刻板的学习里感受到了文字的美、语言的美与生活的美,让自己的身心体验到教材妙趣横生的教材内容,进而极大提高语文学习的热情,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持久活力。其实教学课本中许多文章,无论是叙事说人,还是描景状物,抑或是其他类型的文章,全部都充满了让人着迷的美感。因此,教师要紧扣文章中任何一个真善美因素,抓住文章的每一个亮点,启迪并激发学生欣赏并领悟的热情,从而使孩子们的性情得到熏陶,感悟得到提升,心灵得到进化。
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教学课本中一篇篇优美文章,加强孩子们对文章内容的领悟。语文教学中,我通常安排以下几个层次的诵读:先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大声朗读,将课文读通读准确;然后再划分成小节细读,在读每个小节的时候,再划分成不同层次。举例来说,在教学叙事性强的课文时,在文章第一小节诵读时,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大声诵读,进入故事高潮时,让学生按照不同角色朗读,孩子们在一起时,互相激励,投入越来越多的思想感情到故事里。接着我再让同学们进行朗读比赛,分小节读完后再将课前准备的背景音乐进行播放,学生最后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这些循序渐行的朗读后,学生真正领悟到文学的优美。比如《金色的鱼钩》《匆匆》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等都是很好的美文,特别适合孩子们反复朗读。
课堂作为老师传道授业和学生吸取知识的场所,双方都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言行和举止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广大教师要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通过自身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育人能力,用自己广博的知识来征服学生,激发孩子们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语文。
二、 让学生积极参与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广大语文教师要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帆和桨,让热爱作为船,最终让学生成功驶入知识点海洋中。要使学生乐于学习,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要让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就要让孩子们对课堂产生兴趣,这样方可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我多年语文教学以来,总结出的一些粗浅想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影像与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将影像声音与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结合,通过3D立体教学环境,启迪学生思维,从而打造出良好教学环境,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授课文《藏戏》时,通过播放优美藏戏配乐,学生内心默读课文内容,用心去感悟文中描写的美景,学生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藏族地区草原与雪山的美丽自然风光,感受藏族同胞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因此书本中单调的文字就变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从而展现在孩子们眼前,让他们浮现出文章描绘的场景,不但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孩子们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了新知识。因此,将现代高科技的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有机组合,不仅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更是让学生在这种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对今后的人生和生活产生新的体会和感悟。
(二)音乐艺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学生身体与心灵的一种碰撞,更是一种内心深处情感的激发与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在合理情境下配上饱含真情实感的美妙乐曲,不但营造出美好的课堂气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活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比如在教授《伯牙鼓琴》一文时,我提前准备了古筝的伴奏曲《高山流水》,又配上一段满怀豪情壮志的引导语,瞬间打造出良好优美的教学氛围。正式开讲后,我满怀激动心情娓娓道来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在两千多年前,世人称晋国上大夫俞伯牙为琴仙,他在出使楚国返回的途中,偶遇一场大雨,船只停泊在汉阳。看到耸立的高山,听到一阵阵的涛声,伯牙不禁抚起琴来。这时岸上有一个打柴樵夫,他用青布包头穿着布衣,循着琴声悄然来到伯牙面前。于是乎两个身份如此悬殊、素昧平生的两人成就了一段关于知音的佳话!故事叙述完以后,我让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高山流水》,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这个音与景的绝妙融合,学生瞬间进入到那个千古佳话的意境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更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年龄阶段的人,喜歡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
因此将故事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领悟。我在教学《迢迢牵牛星》这一古诗的时候,我先把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讲完,然后再去讲解诗中深层次的含义。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入相关背景故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老师和学生都很享受这一环境。
三、 提供参与机会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项美与知识融于一体的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陶醉。比如,在教授语文园地中“汉字”的知识时,我让四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指派一名小组长,四人各有分工。上课时,我先把学习内容变成情境问题,接下来小组内先开展学习活动,按照自学、讨论、互评等程序进行,最后各组交流学习心得,我进行适当点拨,最后得到结论。整个环节通过情境设计,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激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学语文,课堂学习不再是老师独自表演的舞台,而是一个激情四射的魅力场所。我记得在教学《匆匆》一文时,先让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描写有优美的好句,且让大家说出美在何处,接着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最后学生之间互评,老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在这种完全平等的活动中,探究知识的奥秘,学习成了一种自由轻松的活动,孩子之间的交往情境变得和谐融洽。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体验到由学习语文带来的乐趣!语文教师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领域,注重使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与方法,使孩子们在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过程中拓宽视野,提高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改变先前那种刻板的传统模式,注重孩子们对语言的感悟与积累,让学生灵活应用语言,努力为他们创造广阔的学习天地,在自发与探索中开发能力,在活泼轻松的语文课程中开心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学习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学习,因此不能局限在课堂与课本的有限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应树立起大语文的观念,不断拓宽学生语文学习领域,让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语文,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逐渐获取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闻一多.神话与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4.
[4]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0.
[5]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J].河北师院学报,1996(1).
[6]陈日亮.我即语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成作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