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基于教材母题的期末一轮主题式复习模式探究

基于教材母题的期末一轮主题式复习模式探究

摘 要:以教材母题为前测内容,基于前测数据,准确制定复习主题,“母题式前测”做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针对前测错误—自主反思—同伴互助—变式巩固—自主创新—有所收获”的蜕变过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题式复习”动起来;通过评估式后测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评估式后测”用起来。“母题式前测—主题式复习—评估式后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通过探索基于教材母题的期末一轮复习教学模式,力求有所突破。

关键词:母题式前测;主题式复习;评估式后测

一、 曝露问题,急需解决

学生每个学期都要经历期末的一轮复习,各种复习卷明显增加。一轮复习看似系统但却少了新意,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很难在一轮复习结束后准确把握学生的盲点在哪里。复习课旨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实中很多的一轮复习课存在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学生兴趣不高

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学的改革处处可见,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现在的复习课却依旧停留在学生做题、教师讲题的方式。常见的期末复习资料无非就是两种形式:按选择填空解答出题,纯粹刷题;按知识点分块,流于形式。部分课堂就题论题、一讲到底,甚至出现报答案的现象。这种缺乏教学互动的模式不仅不能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还会使部分学生觉得期末复习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

(二)师生的付出与收获之间不成比例,学生再错率高

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节复习课下来,教师精疲力竭,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经常埋怨学生“这类题明明讲了很多次,怎么还是错”,学生则是“虚心接受屡做屡错”。师生共同花了很多的时间进行讲评,有时一张试卷甚至用两课时把它讲完,有些老师课内来不及就到课外抢时间把它讲完,结果却是师生在共同劳累中,依然出现高比例的再出错率。

查阅中国知网发现,现阶段“期末一轮复习”没有系统的模式可以参考。希望通过实践探索,旨在解决三个问题:以教材母题为前测内容,基于前测数据,准确制定复习主题;引导学生通过错题反思、主题式復习等自主学习方式逐步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评估式后测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力求实现期末一轮复习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探索一条以“教材母题”为切入点的初中数学期末一轮复习的教学模式。

二、 调整思路,整体制定

文章以布鲁姆和皮亚杰理论为基础,尝试用“母题式前测—主题式复习—评估式后测”的模式来优化初中数学期末一轮复习教学。

(一)母题式前测

教师课前精心编制以教材例题、课内练习、作业题、探究活动、目标与评价为主体的诊断测试题,包括知识性测试题和思维性测试题。通过教师的综合分析把握学生复习重点,确定复习课主题,一般一个章节两三个主题即可,看学生学情而定。

(二)主题式复习

立意素养下以前测错题为载体,围绕一个复习主题,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知识建构的过程,形成高效的复习模式。主题式复习的主题可以是一个乘法公式、一个方程、一个几何图形、一种计算技巧、一个解题方法、一个习题,该主题应该要连接起很多个知识点,整合期末的很多高频率的考点,并设计问题串和变式,让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三)评估式后测

教师围绕本节复习课主题,编制后测诊断测试题,通过课后学生的测验,教师的评阅、统计、分析,了解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和补救。

除了常用的纸笔测试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外,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与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调查,获得定量数据并进行分析。题目数量根据不同的复习主题会有相应的变化,不一定是10个小题。

三、 贯穿课堂,实践应用

(一)“母题式前测”——做起来

1. 前测无定法,摸索中前行

建立在学情的基础上筛选教材母题是一件比较耗时的事情,需要教师平时就有比较充分的积累,对学生的错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案例1】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一轮复习中,本人筛选了如下几个教材母题:

(教材P35探究活动)如图,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下面给出四个论断:①AB=DE;②AC=DF;③∠ABC=∠DEF;④BE=CF。任选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可得到几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有几个?分别给出证明。

(教材P55页作业题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cm和6cm两部分。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教材P86页目标与评定17)已知:如图,点A′,B′,C′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三边上,且AC′=BA′=CB′。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教材P166页作业题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x-y=12x-3y=1的解。

此外,还有教材P58页作业题5、P61页作业题5、P75页作业题5、P87页目标与评定28、P77课内练习2、P103页作业题1、P136页目标与评定10、P159页例3等。

前测评阅统计时,既要统计答对人数,也要分析失分原因。

【案例2】简要设计失分原因统计卡,并分析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

通过统计失分原因,明确学生常见失分点在什么地方,于是可以:①准确把握学生盲点和思维困惑;②准备制定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③针对共性问题选定主题,精心设计有效的学习单,同时设计好课件。

【案例3】经过前测统计,共有9个共性问题,相应设计9个主题。

【案例4】其中对主题“与等边三角形有关的计算与证明”举例:

(教材P86页目标与评定17)已知:如图,点A′,B′,C′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三边上,且AC′=BA′=CB′。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错题反思:

变形1:△ABC为等边三角形,DE⊥BC,EF⊥AC,FD⊥AB,垂足分别为E,F,D,则△DEF是等边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总结经验:

变形2:已知△ABC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OC,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BF;③FG∥BE;④∠BOA=60°。其中正确的有?你还能找到其他结论吗?

总结经验:

变形3: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结AC,AD。(1)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总结经验:

2. 与综合卷比较以后的利弊分析——更贴学生心,更合学生意

(1)便于统计——前测是活的,以教材例题、课内练习、作业题、探究活动、目标与评价为诊断测试题,题量小、批改快、统计方便。

(2)适合分享——学习单的设计意图很明确,这里不再赘述。

(二)“主题式复习”——动起来

通过自主反思、尝试解决、同伴互助、教师引领、自主创新、有所收获等环节调动学生的个人潜能,牵引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启发,激活学习欲望,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仅仅起到引导、激励、评价的作用。

1. 自主反思,寻找方法

课堂上教师展示前测中学生反馈的主要困惑,引领学生先自主反思,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如下:

【教师活动】投影在前测中反馈得到的思维困惑,让学生先自主反思有什么改进的办法。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效反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积极反思的习惯。

2. 同伴互助,总结提炼

通过同伴间互助交流,补充完善,提炼出较好解决方法。设计如下: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引导同伴间的互相帮忙,善用小组讨论,提炼出解决问题的较好方法,板书,给学生做好解题示范。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交流心得,其他同学倾听并且补充,及时记录相关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相互协作,总结提炼,优化思维,希望做到通1题能答5题的效果,同时规范解题步骤的书写。

3. 變式巩固,提升能力

教师提供情境变化但本质相近的新任务让学生自主应用、巩固,给足时间让学生应用所学,巩固内化。主要设计两种变式,一是情境变本质不变,适合大部分同学;二是情境变本质微微变化,适合中等以上学生。

反思:无论是变式还是提升,都是建立在教材母题的基础上,难度已经降低。

4. 自主创新,推向高潮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等较高级别的能力,尝试学生命题。具体操作是:

(1)教师提供稍微复杂一些的情境素材,角色互换,让学生变成命题者。

(2)分组命制与面积有关的问题,3分钟内命制问题又多又好的小组胜出,给予实质性奖励。比如向班主任申请小组优胜奖学金等。

(3)组间交流,优化思维。

好几次,学生听到精彩的命制,都会发自肺腑地给予热烈的掌声。即使此时铃声响起,学生仍然是意犹未尽,哪里还会有期末一轮复习的疲劳状态呢?

(三)“评估式后测”——用起来

可以偶尔舍弃常用的纸笔测试法,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与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调查,获得定量数据并进行分析。

【案例5】七下一节主题复习课的评估式后测题如下:

实际操作中,根据课型主题的不同,问题数量是不一定的。解释一下,每一栏的评分都是0~10分,最后再根据学生自评表,计算出平均分。

(四)“母题式前测”“主题式复习”“评估式后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母题式前测是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主题式复习属于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评估式后测是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针对前测错误—自主反思—同伴互助—变式巩固—自主创新—有所收获”的蜕变过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四、 效果分析,反思断后

1. 通过探索“母题式前测”诊断测试题和“评估式后测”问卷调查表如何命制,在摸索中找到易操作的前测方法和后测手段,利用“母题式前测”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利用“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评估式后测”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经历这些,能够提高教师自身命题、分析学生错题的能力。

2. 利用“针对前测错误—自主反思—同伴互助—变式巩固—自主创新—有所收获”调动学生个人潜能,挖掘团队力量,牵引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启发、激活学习欲望,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复习课,享受在数学复习课堂里。

3. 应用“母题式前测—主题式复习—评估式后测”期末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释放学生的疲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幸福感。

4. 这一套活动体系的完成,既有师生一起进行归纳与分析,改进和完善的经验总结;又有定量分析同学间的优缺点,认识进一步精确化的行动;还坚持对一些特殊群体如优等生,学困生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应用于数学的期末一轮复习,对其他学科也具有指导意义。

在实践过程和最后的反思整理中也发现了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

1. 前测、学习单、后测的设计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情况,所以不可避免会有所缺失,需要在后续的调整中不断改进。

2. 奖励是最好的助推器。要考虑在奖励形式上多样化,奖励的间隔时间再减小些,奖励的方式方法可以再多样化,如果能协同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相信效果会更加明显,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对教师而言,有时候会比较贪,既想解决前测暴露的问题,又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学生最喜欢的环节可能会没有时间展开,会有点可惜。这个时候,需要教师要大胆取舍,只解决少一些的问题,让学生的交流更加充分,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开阔。

五、 结语

总之,期末复习中,莫让固有复习课“形式”遮住双眼,尝试着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拨开复习课的“疲惫”,感受数学复习课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郑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8(71):5.

[2]李彧南,祁国斌.自学·议论·引导:涵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范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8(9):4-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邱海燕,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回澜初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5320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