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层阅读教学策略”,即针对不同学情的教学对象,采用阶梯式的目标设置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学习要求,在大班额的情况下让各个层次的学习者受益。课程的设计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支撑,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深度学习理念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之初,不能拘泥于表层文字的信息传递功能,应当在文章结构,信息组合,意象修辞,批判思维等方面做更深的探究和尝试。基于学情考虑,任务式阅读的分层设置将会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关键词:深度学习;分层教学;思维导图;意象
一、 引言
中国英语教育改革历经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以“低效”“费时”等为代表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以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为例,语言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阅读课教学拘泥于表面,流于形式,追趕进度,部分偏重于,甚至完全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语篇的语言示范功能和其深层赏读功能的开发,忽略了语言的实际交流功能,重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学习而忽视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导致学生学习只学到了语言知识却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出现了面对一篇英文广告,词汇基本上都认识,却茫然不知其所云的“学用脱节”现象。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即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避免单纯地讲授语篇知识”。
二、 深度学习理论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也有译作“深层学习”,是瑞典学者Philrence Marton和Roger Selger于1976年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基础上,首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概念。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解决实战性问题、发展高阶思维、注重知识整合和迁移应用,深度体验的一种学习状态。
三、 分层阅读教学策略
所谓“分层阅读教学策略”,即针对不同学情的教学对象,采用阶梯式的目标设置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学习要求,力争在当下大班额的情况下让各个层次的学习者受益。
分层阅读教学策略,其本质是分层教学的具体化实施。基于多年一线教学实际情况,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方面做了一些针对性的思考。如何在大班额,学情差异较大的教学对象中让教学效益最大化,相信这是困扰几乎每一位一线英语教师的问题。经过笔者一个学期的整理和实践,语篇的分层次赏读策略得到了检验和丰富,其具体操作和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语篇分层次步骤示意图
(一)思维导图辅助阅读,在宏观框架中寻觅“细微”关键信息
以往的语篇教学,大多会经历“fast reading” 泛读,“careful reading” 细读,“skimming” 略读“scanning” 扫读等阅读策略和技巧,表面s上看似“繁华热闹”,实则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学习对象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试想一下,让一个满篇词汇只认识一半的人去“scanning”,他究竟能够“扫读”出多少有用的信息?或者他的阅读有效性究竟有多高呢?更不用说在阅读后老师再让他归纳段落大意,整理篇章结构了。
借助于思维导图的辅助阅读,提前建立文章大框架,将思维导图二级结构少部分重点信息挖空留白,降低学生阅读寻读信息的难度,从而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够掌握文章整体结构和大意。同时,将思维导图的三级或者四级结构中涉及的重点细节信息大面积留空,以考查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以笔者教学实践中必修二第四单元思维导图设计为例,见图2。
图2 必修二第四单元思维导图设计
(二)以修辞,意象为目标,从语言层面赏读语篇
浅层次的阅读,类似应用文阅读,完成字面信息传递即可。但是,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中大部分并不属于应用文序列。其中所含有大量的修辞,以及意象的描写,都需要深入地去赏析,去体味语言之美。
以必修一第一单元阅读文章“Anne's Best Friend”为例,在节选的这篇日记中,多次出现了以nature为代表的表现自然的各个意象,如第一自然段中的“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第二自然段中出现的“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等。
首先,“nature”一词就实写实来讲,是身处躲藏地的Anne渴望透过小窗看到外界的一切与“nature”相关的事物。而从全文来看,此处的“nature”就不简单指与自然相关的事物,而是代表了“freedom”,代表了主人公曾经不屑一顾而此刻却求之而不得的“自由”。第一自然段中的“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等意象象征了从前和平而幸福的生活,深蓝色天空,鸟鸣,月光和鲜花在那时都是那么的平常,从来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如此的求而不得,如此的让人向往。而这一自然段中的这些意象都象征着和平。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这些意象接连出现,象征着纳粹统治的阴云密布,象征着曾经的美好被黑暗势力所打破,给人以压抑和窒息的感觉。
通过对以上意象的分析和赏读,通过意象间的强烈对比,学生在内心深处与彼时彼地的Anne产生了共情,产生了对纳粹暴行的憎恶,对于失去自由的Anne深切的同情,以及对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和平安宁的生活的珍惜之情。
(三)转换角度,勇于质疑,利用教材而不“迷信”教材
在使用教材的时候,需要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同时也需要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教材,培养学生批判性学习思维和习惯。
在必修一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的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笔者通过多层次的问题设置,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阅读学习,之后,鼓励学生质疑和发现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发现,阅读信息给出,Elias与Nelson Mandela在1952年初次见面时是12岁,由此推断出Elias应当出生于1940年。课本39页Life of Nelson Mandela的信息表中显示他创建ANC Youth League 的时间是1944年,Elias当时应该仅有4岁。然而,34页Elias' story一文第17行中有如下表述,“When he organized the ANC Youth League, I joined it as soon as I could.”“当Nelson Mandela创办非国大青年联盟的时候,作者很快加入其中。”所以学生认为,此处表述有失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就对教材产生了质疑,从而也证明了多层次赏读策略实施的意义所在。
(四)緊握单元主题,“借题”发挥,升华主题,传递正能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课程目标中的思维品质目标有如下阐述,“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高中英语必选修各个单元主题多样,这为深度阅读,“借题”发挥和升华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非常的有意义。
同样以必修二第四单元阅读课“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不拘泥于一般教学中的“How to protect wildlife?”这一命题,而是在读后环节设置讨论材料,引入了“刘海洋硫酸泼熊案”和“大学生打鸟被判刑案”,鼓励学生讨论动物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和民众认知程度的局限性。继而引入“Animal welfare动物福利”这一概念。完成了由普通概念即“动物保护”到高一级概念“动物福利”的提升。使得这一节阅读课从基本阅读,语言赏析,思想批判到概念提升等多个层次都考量和兼顾,从而满足了各个学习能力层次的学习需求。
四、 结语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当是每位从事外语教学工作者的至高追求。高效的一堂课,七分在设计,三分在演绎。课程的设计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支撑,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好的一节课,应当是能够让处于每一个学习能力层次的孩子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因此,深度学习理念要求在设计课程之初,就不能仅仅拘泥于表层文字的信息传递功能,还应当在文章结构,信息组合,意象修辞,批判思维等方面做更深的探究和尝试。基于学情考虑,任务式阅读的分层设置就非常的有必要了。如文章所述,一般能力的孩子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章思维导读的绘制或者填充,达到了解知识层面的要求。意象修辞的分析和体会可以满足学习能力更高的孩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情感升华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性培养,让一节课即在知识层面上有广度,又在情感层面上有深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贵丽萍.例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深层次解读[J].教学参考,2013(9).
[3]Keith Johnson.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新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