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增强网络课程与面授课的有机结合,有很多地区的学校和公共教育机构采用网课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教授。那么网课和面授课各自有什么样的优势?又应该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呢?笔者在本篇文章中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解释。
关键词:网课;面授课;优势;小学数学
一、 引言
网课指的就是通过网络手段来对课程进行教授,而面授课则是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教授,这其中也包括传统的学校教育。在笔者看来,网课和面授课都有属于它们的优势,但是如何有效地加强它们的优势,以使得二者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而服务?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接下来,本篇文章首先会详细地分析网课和面授课各自的特性——也就是优势方面的特性,然后再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详细叙述如何加强二者的教学优势。
二、 网课的特点
网络课程教学由于借助了高效而便捷的互联网,因此它在和面授课进行优势比较的时候就显得十分的便捷。网课的最大特点在于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而且由于背靠互联网,网课所能够运用的教学资源和习题资源比面授课更加丰富。而在进行网课准备的时候,教师所能够进行参考的教学资料也会更多。同时网课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将多媒体设备与网课相结合,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网课也有着受制于设备,以及不大容易監控到每一位学生真实的学习动态的问题。由于网课属于非接触类型教学,因此很多教师严格来说很难确定学生是否真正能够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
三、 网络远程教育的主要优势如下
(一)在自己的时间和地点学习
有了电话线和电脑,学生就可以上网进行学习,而不用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面对面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远程教育在时间和地点上彻底突破了各种学习方式。有限的是,部分学生由于家住在偏远地区,可能需要走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寻找信号。另外,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处理工作、学习以及学生生活之间的矛盾。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性,避免了在上述面对面教学来回奔波的痛苦。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时间掌握学习的方法,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敦促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难度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可以学习速度较快。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差,学习速度慢;有的章节易学;更多的章节难以掌握。但传统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是固定的、统一的,很难考虑学生的个别学习特点,不会因为对学生某一章节的理解而影响整个课程的进行。除此之外,远程教育课件提前在网上发布。学什么章节,学多长时间都是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学习。掌握能力快的学生可以减少学习课本的时间,甚至不学习。如果部分很难理解,他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对于一次听不懂的问题,可以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
(三)优秀教师资源共享
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不同,许多边远地区师资匮乏,良莠不齐,部分地区师资短缺,制约了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聚集全国优秀教师,让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听名师讲课,从而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
(四)有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
交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学生的回答时间和教师的教学时间是混淆的;而网络教学可通过答疑板、论坛等工具将学生的问题延伸到课堂之外,不再局限于短暂的课堂时间。学生可以随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提出问题,得到详细的答案。因此,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弥补别人提到的不足。
(五)扩大通讯范围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相对较为局限。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往往也只是短暂的几分钟。在学习交流方面,远程教育通过答疑板、论坛、聊天室等方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联系起来。从而可以一起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六)相关信息共享和反馈的及时性
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为了寻找科目相关的信息,把整个图书馆、阅览室、书店都翻过来,浪费了整整一天,有时更多的是因为信息完全没有发现传递的滞后。网络教育不仅提供在线课程,而且提供丰富的信息。在线数据库中,学生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在几秒钟内获得所需的数据。同时,与课程相关的教材同样在第一时间得到更新。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到第一手资料。总之,网络辅助教育的优势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四、 面授课的特点
面授课是当前很多培训机构和各类大中小学校所采用的经久不衰的教学方式。面授课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很多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即使是在面授课上也会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感染,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上。另一方面,相比于网络来说,面授课的教学之间的互动能够更为及时地被展现出来。在网课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依然可以展开互动,但容易受限于网速的影响,而虚拟网络之间的隔阂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不真实感,但面授课却能够真真正正地让学生体会到与教师的互动。还有一点在于,面授课能够有效地监督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能够比网课更快速地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答复和讲解。尽管面授课所具有的群居性特点,但面授课的优点依然不能够被抹消。
五、 如何增强二者优势——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在上面两段的分析过程当中,可以看出网课和面授课各有自己的优势。网课集中在不受空间和时间影响等方面,而面授课则集中在能够创造学习氛围等方面。尽管二者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是在笔者看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二者之间的优点应该得到有效结合和增强,才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之所在。笔者认为,不能因为以网课教学方式为主,就忽略了面授课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将网课与面授课的优势进行同步增强呢?笔者在这里举一个有关某小学数学教学的例子。
该小学在本次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所教授的内容是第一章《简易方程》。例如,在寒暑假,由于学生和学生之间不能聚集,因此网课逐渐取代了普通的面授课。但是笔者在这一案例中看到教师不仅仅是在增强网课自身的便捷性和不受时空束缚性的优势。同时也试图将面授课当中的一些优势带入到网课当中来。例如,教师在进行网课讲解的时候,对学生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将答案在评论当中进行回复,与此同时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进行网课的时候都要开启摄像头,以便于教师监督他们的上课学习情况。
这很明显是将面授课的优势有效地带入到网课当中来。从而弥补了网课在这方面的一定的劣势。与此同时,该教师还十分注重对于学生的疑问解答众所周知,在面授课当中疑问解答环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起着对学生所学知识点查漏补缺的作用。尽管教师是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课程教学,但他依然通过语音和视频这两大方式来有效地把面授课优势当中的极好的疑问解答沟通环节进行了有效的发挥。这位教师在每讲完这一章的一个小知识点之后,都会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向学生提问,或者是询问学生有没有听不懂的地方。如果有学生表示自己在这一小节的学习当中有地方未能理解,教师就会抓紧时间再为他进行一遍讲述。从这位小学数学教师的网课教学中可以看出,他有效地将网课的便捷性优势和面授课的互动性优势进行了增强和结合运用,这是十分值得思考和学习的。
(一)优化学习功能
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学习平台基本上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但由于学生水平和作用的有限,设置的不合理,这些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反而使平台扁平化、功能复杂(尤其是新生)、界面混乱。因此,有必要保证学生的使用和学生的反馈,将简化平台的功能优化,使平台界面简单、直观、易于操作。
(二)课程资源更新提醒
因为有部分学生都存在时间观念不强的矛盾。因此,为了让学生不耽误课程,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当平台上有新的学习任务时,系统将会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学生课程更新情况。让学生登录平台,并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三)学习评价
根据设定的条件,系统会自动将不符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的信息告知课程教师,教师会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以适当的方式向他们提供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评价或直接交流来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此外,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自动比较学习完成情况。通过传递鼓励和赞扬的信息,可以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自动生成时间表
为了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学生可以花一天的时间,而排课功能可以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系统会自动教授相关课程,排班信息会显示在排课中。学生登录后,系统会自动登录并显示其最新排名信息。
(五)改进联机帮助
虽然为了让学生顺利学习,网络学习平台基本上采用文本+操作截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使用的帮助文件,但大多忽视了学生缺乏计算机和互联网接入的问题。增加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能,提高其在线学习能力。在线学习FAQ、FAQ文件将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它将分类并分类到每一个分类行中,这样每一个特定的帮助文档只能识别一个问题或功能是合适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找到他们需要的帮助信息,并使用视频,使学生易于理解,还提供了查询功能。让学生自主寻找相关资料。
(六)添加实时帮助
为了随时回答学生的学习问题,平台可集成实时通信软件,方便员工随时回答学生提问,方便学生学习。如果目前使用的“教学语言”软件较多,工作人员不仅可以为学生实时答疑,还可以建立知识库,实现系统对常见问题的自动答疑。此外,“热线”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学生可以随时拨打热线求助。
六、 结语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越发发达的今天,网课的优势似乎越来越大,但是笔者认为,不应该在网课的优势不断增长的期间彻底否定面授课的优势,而是应该两手抓,將两种授课方式的优势进行增强和结合,这样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岩,刘俊强,唐文和.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优势互补的行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45(3):61-63.
[2]赵晓亮,崔新峰.浅析网络课程的优势、现状和设计[J].科技信息,2017,45(10):255-257.
作者简介:
陈军,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大公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