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热题,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受到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核心素养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和社会关爱,也更加突出学生自主发展、参与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意识的提高。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文章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对初中历史新型课堂构建的问题加以阐述,以期对一线的历史教师有所启发、有所借鉴,共同探讨优化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历史是国家、民族发展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既要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形成情感的共鸣,实现“以史为鉴”。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虽然新课改推进了20年,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根深蒂固,教学模式单一、内容局限于教材、不能与生活相联系,降低學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历史的价值、“以史为鉴”的意义都没体现出来,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鉴于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课堂的优化,方法的创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探讨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之路。
一、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的突飞猛进,课堂设施不断更新,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方法方式也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模式,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强化他们学习历史的意义的认识,把学生从知识的仓储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会学、乐学、想学的飞跃。
如七年级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的教学时,内容多且杂,“灌输式”教学会让学生枯燥乏味,也囫囵吞枣。笔者从新型的课堂观的构建入手,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对课堂教学创新、优化。课前,笔者在精心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与教学相关、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主动性的材料,鼓励学生借助于丰富的资源,也查询相关的史料和素材,课堂上通过视频的播放、图片的呈现、史料的分析、故事的分享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信息获取、比较、整理、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故事来讲述中国,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炎帝和皇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治水的创新和奉献精神,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渗透润物无声。
再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内容涉及张骞两次前往西域的意义,如果教师仅仅用“告知”的方式,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课前收集历史中西域相关的还原图片,将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视频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情境创设的同时,教师不断提出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增加了课堂的互动,也通过探究,明确历史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强化学好历史的认识,产生乐学、想学的欲望。
二、 结合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之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意识,可以通过历史纪年、历史顺序、阶段特征等的呈现方式而实现,结合知识的梳理而实现。为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发生的主线,将事件的背景以及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有机“串”起来,形成知识系统和脉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结构,发展核心素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可以在教学时运用绘制历史时间轴而实现。通过绘制历史时间轴,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时间概念。如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时,该事件中几个时间,让学生产生质疑:公元前230年,秦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灭了六国,完成统一的大业。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时,多数学生纷纷提问“为什么公元前230年开始发起战争,公元前221年才完成大业?”“我认为是编者弄错了,应该是公元前221年发起战争,公元前230年完成统一大业。”显然,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主要原因是将公元前和公元后相混淆,以现在的纪年方式植入到公元前的纪年里而产生的误区。解决这个问题,要绘制时间轴,让学生有数轴概念的基础,对这个时间轴一目了然,认识到公元前230年是在公元前221年的之前的原因了,于是产生顿悟现象,提高历史学习的理解力,提升学习效果。
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是发展学生历史时空观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应抓住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时间点,通过将时间和事件有机联系起来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状结构,也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如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时,该部分内容多、难,而带领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让古代史的主要事件和时间点、事件性质等跃然纸上。思维导图的构建,将古代史简明扼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的线索,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历史的学习不再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而是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脉络结构,让学生认识历史是一部发展史的实质,从而提升学科素养。
三、 设计自主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学习能力也是主要方面。为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能力。
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提出思维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事件发表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问题意识以及学会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从不同层面分析问题,提升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对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远古的传说》的教学时,教师改变灌输的教学模式,贯彻“不学不讲”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成为习惯。如笔者设计了下面的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先学”。
1. 炎黄联盟
(1)背景是 ;(2)如何形成的?(3)影响有哪些?
2. 传说中炎帝和皇帝的主要发明分别有哪些?
3. 尧舜禹的禅让的背景 、禅让制 、首领的主要成就 。
4. 借助于网络资源,查阅《炎黄联盟》的材料,了解“阪泉之战”“逐鹿之战”等故事,思考和探究是不是因为“皇帝”后来国家统治者都叫皇帝的问题。
自主学习提纲的设计,从基础知识到材料的拓展,从知识的识记到问题的分析,再到学习资源的运用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同时,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也是“让学于生”“先学后教”的主要手段。
四、 合理实施分层教学,针对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學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也是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理念,倡导不同的学生施加以不同的教育。新课改的主要目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而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兴趣、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层次教学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分层教学,要求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历史学相框,避免“一刀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层次性的学习任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从而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分层,再在分层的基础上,设计层次性的问题、布置层次性的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教学时,笔者首先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再设计层次性的学习任务或者提出层次性的问题,让任务的设计、问题的提出有梯度、有层次。如本课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条件这个知识点,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性的问题。如对于C层的学生,借助于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而对于B层的学生,笔者先给以引导性的方式,从思想条件、阶级条件、组织条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归纳;对于A层的学生,则直接提出问题后,让他们自主思考,要探究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应从哪几个方面思考?这样,不仅增强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自信,也利于进行分层教学中提升教学实效性,对于不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实现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发现历史的魅力,培养自主学习、创新拓展的能力,在学习中成就自我,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韩娜.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4).
[2]史晓楠.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新课程,2019(6).
[3]张廷桥.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C].2019.
[4]杨雪丽.调动历史学习兴趣 凸显学习主体地位: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2012(10).
作者简介:刘瑜,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