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文章主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与完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具体措施,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问题与措施;教学策略
从目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以及缺少对学生的综合性培养等。教师需要进一步落实好深度学习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订更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收获成长。因此,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但首要问题仍是学生兴趣低下的问题。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习时,他们理所当然地会表现出抗拒。同时,小学生受限于思维的成熟度与个人经历,也无法准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此,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两大主体,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也需要校方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研讨大会,鼓励优秀教师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联动,开展更大范围的教师交流,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缺少对学生的综合性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后,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也承载着智力的发育,以及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引导小学生认识生活、感知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品格。但是从目前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仍难以达到这一目的,仍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还是建立在学生分数这一基础上的。同时,即便存在一些教师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部分家长也可能不理解教师的想法,认为自己的孩子去学校就是为了学习,就是为了取得高分的,从而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矛盾。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当前教学工作的窘境。
二、 优化与完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深度学习
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在与教育工作的融合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此,便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教学的展开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同时,就深度学习的要求来看,也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多的还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要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时,学生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立体思维。对此,教师便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视频实际演示一遍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转化的过程。以圆柱体为例,便可以简单看作矩形图形在弯曲连接后所围成的圆形空间。而圆柱体的体积也可以理解为在这一空间内存在着多少个和底面平行的圆形,并将其面积求和。待教师播放完视频后,也要将这样一种思维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自行总结体积公式。那么届时问题的难点便转移到,到底存在多少个这样的圆形上了。不过很快便会有学生想明白,圆柱体的高便代表着有多少个圆形。因此,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便可以得出为底面积乘以高。相比于过往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一种公式记忆是学生在自行总结和剖析后得出来的,理解效果要更好,在今后运用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的灵活。同时,在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尝试自行总结其他图形的体积公式,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出深度学习的作用。
(二)巧妙设置问题,开展深度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后,一再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建立以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教师主要担任引导者与观察者。对此,教师也需要完善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设计来开展深度学习。但是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过往的问题设置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虽然在过往教学中,教师也经常性地设置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难免过于直白,或者是存在既定答案。教师设置问题的目的,也并不是延伸学生的思维,而是希望借助问题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或者是通过问题来让学生说出教师想要说出的东西,以便继续接下来的教学。对此,便需要教师对传统的问题设置方式进行优化,通过问题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开展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面积与周长”的知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在正式教学前,向对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讓学生先去思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二者是否可以相互转化。以一根简单的绳子为例,当这根绳子首尾相连后,必然会围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围成的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呢?如果不相等又该如何保证面积的最大?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通过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其实这样一个过程,在经历了假设、验证假设、推翻假设以及得出结论后,便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了培养。最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分别上台展示,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期间,有一个学生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他给出的理由则是“三角形的结构是最稳定的”。且不论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但是仅凭学生能够联想到图形的稳定性,便是学生思维的一次解放,便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体现。之后,教师在告知学生“周长相等,越接近圆形面积越大”的道理。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普及了数学知识。
(三)通过微课制作知识信息库,开展深度学习
从过往的教学工作来看,学生群体在面对数学学习时,会经常性地感到困惑,也会遇到很多共性问题。而这些共性问题也大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且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即便教师经过了反复的讲解,学生的记忆依然不理想。对此,也需要教师针对这些共性问题,做到更为有效的教学干预。
一般认为,良好的教学应该是具有整体性的教学,它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的课堂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后,是教学从课上走向课下的一次延伸,是系统化的教学体现。但是从实际的教学工作来看,教师对学生课后学习的干预仍然十分有限,这也是导致共性问题持续发酵的原因之一。因此,便需要教师利用好微课视频,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并制作共性问题知识库,加个深度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笔者的教学工作中,首先会与其他数学老师进行沟通,通过交流来总结各自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并连带解决方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出现教师理解的分歧。一般认为新教师的方法比较具有新意,但受限于教学经验的束缚,可行性仍有待商榷。同样的道理,老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同样容易受到经验的限制,出现“经验主义惰性”的问题。对此,也需要针对新老教师的不同观念,做好筛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当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后,教师可通过微信、QQ等平台与学生分享,形成共性问题的知识库。
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比的过程中,微课教学具有更多明显的优势。首先便是微课视频的时长比较短。一节微课视频大都能够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也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门槛。同时,一节微课视频大都对焦一个知识点,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达到深度学习和共性问题解决的双重目的。
(四)理论结合实际,开展深度学习
知识原本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万事万物的总结和归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知识的最终去处也必然是回到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此,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既要在课堂上开展教学,也要在生活中开展教学,延续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科学手段。并在这一过程中创建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基本运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联欢会”的生活情境。一方面联欢会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兴趣点会更好。另一方面在联欢会中导入生活元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推动深度学习的进行。对此,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先行思考“假如我们要举办联欢会了,那么都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呢?”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们踊跃回答,可能会想到要准备小零食、小玩具等。对此,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运算。但是这样一种初步的运算并不是结束,反而是开始。教师要通过简单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然后再去增加难度。期间,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折扣、满减的元素。而问题也要从简单的求和转变为“如何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等一系列探索性问题。深度学习始终是和探究绑定的,只有学生进行了探究,才能够提高学习的深度,才能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优化与完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置问题、通过微课制作知识信息库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等一系列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收获成长。
參考文献:
[1]高丽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1):1.
[2]张月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J].数码设计,2019,8(7):231.
[3]平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9,5(3):254.
[4]韩春琼.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J].南北桥,2019(12):203.
作者简介:
陈雅婷,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埭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