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探究

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探究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奠定数学基础的有效途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实现有效教学,首先就需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有效解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使得数学教学有的放矢,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文章主要对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一、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小学数学教师纷纷转变教学观念,并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而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无疑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最佳途径。那么如何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有效解读?这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新课题。接下来,我们就此课题进行具体分析。

二、 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现状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使用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教材“吃不透”的问题。由于部分教师在课前没有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教材结构体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灵活应变,进而大大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照本宣科式教学。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只会对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演变为教材内容重现的过程,教材说什么就说什么,教材大纲写什么就教什么,教学活动方式一板一眼的实施。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会使得教学中心偏离教材本质。

第二,走马观花式教学。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上改变了以往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采取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的设计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但就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使用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入了解教材编写的真正目的,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教材的学习呈现形式,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流于形式,教材真正价值无法得以体现。

第三,就事论事式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上减少了知识点简单重复的例题和练习,增加了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并且练习设计上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教材例题所呈现的单一知识点,而忽视了教材以及配套作业中相关知识点的展开,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过于就事论事,缺乏灵活性。

三、 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

(一)从“编者编”角度解读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都是编者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编撰而成,并且经过多次、反复的论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学教材解读时,必须要站在“编者”的角度,思考“编者为什么要这样编写教材?”“教材编写对于教材有哪些启示”等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读懂、读透教材,进而明确要“教什么”。从“编者”角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读:

1. 明确教材整体结构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相扣,形成了一个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体系结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教材解读时,应从全局角度出发,注重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阶段性,并明确各部分知识纵横两方面的联系。在对教材的具体解读中,首先教师需要立足于单元看全册,通过全册看整体,明确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各年级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其次,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回到单元看知识点,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目标,制订详细的教学方法,落实好每个知识点。例如,在对“加与减”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编排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逐步掌握,北师大版仍采取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将“加与减”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第一阶段安排在一年级,让学生对加与减计算有着初步认识,并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第二阶段安排在二年级,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掌握竖式运算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第三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并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当教师对小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前后关系读懂后,在对教学目标定位和教学设计时就能够做到高屋建瓴了。

2. 明确例题的用意

例题是小学數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和规范性,在对例题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清楚地意识到教材例题的重要性,并对例题设计的用意进行仔细揣摩。例如,在对二年级上册除法“分苹果”这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就有这样的例题“有20个苹果,每个盘子可以放6个苹果,20个苹果可以放几个盘子?”这一例题所创设的情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先关,并将除法知识融入问题情景中,通过对问题解决方法探索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可见,通过对例题设计用意的认真解读,对于备课和教学设计都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从“学生学”角度解读教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编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过程,真正体会到数学价值。因此,教师在对数学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角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读:

1. 找准学习起点

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和特征,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两个方面。现实起点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后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学生的现实起点会受到生活背景、心智水平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根据教材进度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是教材编写者根据教材结构为大多数学生而预设的一种标准。教师在对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进行有效对接,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的教材进行解读时,教师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学生能否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产生知识正迁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哪些困难?”等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前测,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掌握情况,正确把握教学起点,确定教学重点,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在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知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教材读懂、读透。例如,在对“图形的运动”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材解读时,由于学生在“图形的变化”学习后,对于图形变化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在对“图形运动”教学时,教师则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教学定位,并让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三)从“教师教”角度解读教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教材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在对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教学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度钻研,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将教材用“活”。从“教师教”角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读:

1. 挖掘教材深度

教师在对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应围绕教材的核心知识开展“追问式”阅读,促进自身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思考以下问题“教材内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哪些?”“公式、法则的成立条件与使用范围?”等。例如,在对“认识面积”这一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解读时,教师在开展“追问式”阅读时,就需要思考以下问题“面积概念的本质是什么?”“教材中隐藏了哪些面积计算的数学方法?”然后教师再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课程标准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研读,找到问题的答案,理解面积的数学本质。

2. 拓宽教材宽度

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依据,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材中的内容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对教材深度解读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来拓宽教材的宽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样以“面积”的教材为例,教师没有必要过多地去纠结于教材中面积概念的定义,而可以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知面积的存在和面积的大小,丰富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进行比较,以此来深化学生对面积的理解。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有效解读,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強对教材解读的重视和探究,并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将教材用“活”,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专业指导,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王建.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9(18).

[2]李成芳.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现状透视及解读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100-104.

[3]崔玉兰.如何运用比较借鉴策略解读小学数学教材[J].基础教育参考,2019(6):64-65.

[4]曾维琴.浅探有关小学数学教材文本解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2):121.

[5]孙志祥.浅谈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J].教书育人,2015(4):44.

[6]李霞.浅议小学数学文本合理使用的几点策略[J].数码设计(下),2019(5):60-61.

作者简介:

施清云,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恢斋中心小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5340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