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统编教材中的现代诗以儿童诗为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长规律,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小学语文中现代诗的教学要求入手,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分析现代诗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统编教材;现代诗;教学策略
一、 前言
在小学统编教材中,现代诗占比约为六分之一,其容量相当于两册书,体现了现代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但在实际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中,以组织学生诵读诗歌和内容解析为主,在学生情感体验和领会方面稍显不足,组织学生创作诗歌的情况更是少有出现,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 小學语文中现代诗教学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现代诗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在第一学段,教师需组织学生诵读儿歌、儿童诗及浅近的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获得初步情感体验,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在第二学段,教师需组织学生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领悟诗歌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教师需组织学生阅读诗歌,从整体把握诗歌的含义,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上述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现代诗教学时,需注重学生的诗歌诵读教学与赏析教学,深化学生对诗歌的认识。
同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此,在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中,教师需在诵读与赏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与情感表达方式,用于语言实践,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及实践素养,实现其全面发展。
三、 小学统编教材中现代诗的教学策略
基于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的上述要求,文章以小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阐述现代诗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参考,使教师引导学生“轻叩诗歌大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现代诗,分别是冰心的《短诗三首》,诗人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母爱、童年、自然的歌颂;艾青的《绿》,通过孩童般的视角描绘了满世界的绿,呈现出了大自然独特的美;叶赛宁的《白桦》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白桦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则用一种愉快的口吻生动地描绘出天晴时和雨后走在小路上的感受。这几首诗创作背景各不相同,要让孩子们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充分地感受诗歌所蕴含的童真,就需要在依托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加深孩子的阅读体验。
(一)多种方式诵读,获取独特感悟
统编教材中现代诗的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琅琅上口,通过诵读教学,可使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为学生感悟诗意奠定基础。就此,在开展现代诗教学时,教师需开展合理的诵读教学,培养学生对现代诗字音、节奏的掌握。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需在现代诗诵读教学中应用多种诵读方法,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某教师在《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不同诵读教学方法。
在《绿》的诵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首先进行范读,为学生展示诗歌的正确的停顿和字音;其次,组织学生进行齐读,整体感知诗歌;然后,为学生播放《绿》的朗诵音频及视频,引导学生明确诗歌中不同的描写“绿”的词语的层次感,加深学生对诗歌节奏和语气语调的认识;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读音和节奏,添加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独立进行小声朗读,使学生通过诵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个性化感受。
在《白桦》的诵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把握内容整体读,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初读,找出学生读不准音的字词,如“摇曳”“涤荡”“狂妄”等,使学生流畅朗读诗歌;其次,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对诗歌进行分节,明确诗歌第一节描述了“窗前有棵白桦树”,第二节描述了“雪中白桦树的美”,第三节描述了“寂静朦胧中白桦树的美”,第四节描述了“朝霞中白桦树的美”,使学生对诗歌有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美读,体会诗歌中白桦树色彩变化呈现的动态美感。
在《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诵读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雨后天晴的场景,组织学生回忆雨后天晴“出去走走”的经历,使学生对诗歌描绘的场景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展示“雨润过的泥路”“泛着新绿的小草”“潺潺流动的小溪”等短视频,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组织学生在该情境下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明确诗歌中重读和轻读的部分,实现有感情地朗读。
(二)不同维度赏析,体会诗歌魅力
现代诗的美体现在语言和形式两方面,在诵读时琅琅上口,诗歌内容滋养心灵,兼备音韵和情感之美。就此,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需组织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含义,明确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白桦》为例,教师通过激活想象和审美鉴赏两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赏析诗歌。
第一,激活想象。在教授《绿》时,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回想自己曾走过的地方,联想其他文章中关于“绿”的描写。某学生回想自己曾去到的龙脊梯田、张家界森林和春天的植物园;联想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绿遍山原白满川”。通过场景与诗歌联想,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绿意盎然的景色图,丰富学生的诗歌体验。在《白桦》这首诗中,诗歌第一节用“银霜”和“雪花”便表现出白桦洁白的身姿,“涂”和“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达了白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从而突出白桦树的高洁品质。在教授这句诗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想象白桦洁白的身姿,从而体悟作者对白桦高洁品质的赞美。在教授第二句诗时,引导学生抓住“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联想到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感受作者对白桦傲然挺立于雪后的赞美。
第二,审美鉴赏。在《绿》的教授中,教师通过色卡向学生展示诗歌中提到的“墨绿”“浅绿”“粉绿”等颜色,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为审美鉴赏奠定基础,并展示更多颜色的绿,使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分析诗歌中“出”“挤”“重叠”“交叉”等字词的含义,感知诗人将“风”“雨”“水”“阳光”看作是“绿的”情境,并分析为何“绿会按着节拍飘动”,使学生感知景物随风飘动的场景,体会诗歌对春天的赞美。在《白桦》的第三节诗句教学中,引导抓住“寂静”“朦胧”“玉立”“闪着”等词,理解作者运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高尚的气质,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特别的动态美。
(三)独立创作诗歌,强化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语言的应用,在学生诵读与鉴赏的同时,教师需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现代诗创作中,教师可按照如下两种技巧,组织学生独立创作诗歌。
第一,迁移仿写。教师可将教材中现代诗的格式、句式结构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短诗三首》中,教师可将冰心老师的诗歌句式结构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仿写。例如,在《繁星》(七一)中,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如下句式仿写:“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 ”空白处为学生填写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创作诗歌如下:“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满星的月下/茉莉的花香/奶奶的蒲扇”,使学生养成将自己生活感悟与体验记录下来的好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绿》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按照诗歌原本的句式进行仿写,或结合生活中的绿色,描述不同的场景,如“长的枝是绿的”“开的花是绿的”等。
第二,想象补白。教师可将统编教材中现代诗的词句、图文或标点符号为基础,组织学生以其为圆形,向周边辐射,将现代诗为基础,进行拓展改编,可深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应用能力。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中,教师可将“……”作为基础,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绿”的想象,将“……”填补为词句。有学生将诗歌中的第二个“……”为基础,填补上“草绿”“葱绿”“豆绿”“果绿”及“青绿”等词。在《在天晴了的时候》的第一节诗句中,引导学生抓住“慢慢地抬头”“试寒”“试暖”等词语,想象小白菊在雨后开放的慢动作场景,从而再补白想象其他动植物在雨后天晴时的表现。在补白的过程中达到诗歌创作、语言训练的目的。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开展现代诗教学时,教师需教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体会诗歌的魅力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通过文章的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多种诵读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诵读感知诗歌;通过激活想象与审美鉴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通过迁移仿写和想象補白,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孩子们在现代诗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童年、童心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庄美芳.带领学生品味诗歌之美:小学语文课程中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36):56-57.
[2]黄立新.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54-55.
[3]麦珏昉.语用、思维、审美:现代诗歌教学的“铁三角”: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二学段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56-57.
作者简介:张月锦,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集美区三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