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即在于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培养并强化学生语文素质、综合素养,而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渠道,教师需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因此,文章首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加以分析,以此阐述引入先进阅读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寻点—感悟—迁用的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寻点;感悟;迁用;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所展开的语言学习活动的重要目的即在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及积累,仅有如此方可为学生灵活应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而言,教学的重点即为阅读,而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需引入先进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阅读教学效率,以此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文章即围绕寻点——感悟——迁用的阅读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仍存在部分问题,对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形成阻碍,如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中均存在尚待改进之处。首先为教学理念方面。部分教师针对阅读教学重要性并未形成全面认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并未具备充足阅读时间,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严重阻碍。此外,因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较深,使得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予以足够关注,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却加以忽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根本性提升。阅读教学过程中,即便部分教师重视阅读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且并未向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环境、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的阅读活动主观性、随意性较强,阅读教学也仅停留于表面阶段。其次为阅读方法方面。阅读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主导性太强,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并未予以充分关注。教师无论在阅读技巧、阅读内容方面均有自身习惯、经验、角度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自主阅读意识、自主选择意识的培养并未加以重视,忽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难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因此,需教师对阅读教学活动予以足够重视,如可引入先进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二、 寻点——感悟——迁用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寻点——阅读不同文体文章,找寻阅读突破口
文章的文体即指文章的体裁,主要包括寓言、童话、小说、散文及诗歌等。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则应以各种文体的充分了解为基础,找寻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实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强化。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对不同文体的文章学习要点加以把握,具备语言应用意识,并以教学大纲重点为立足点,找寻知识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找到阅读学习突破口,实现学生思维的开拓。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记叙类文章时,便可引导学生对文章开头、高潮、结尾部分理清,对文章的核心思想、重点段落加以掌握;教师引导阅读散文类文章时,则应让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语言表达加以欣赏,并促使掌握并可应用文章中所出现的修辞技巧,对作者情感予以体会,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说明类文章时,应引导学生着重学习文章中出现的字词,并对所描绘事物特点加以掌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童话类文章时,应引导学生对作者在文中所展示出的丰富的想象力加以感知,并体会作者所应用的夸张及拟人等手法。针对学生阅读学习活动而言,学生需以文章脉络、文学体裁特点的掌握为基础,对文章中字词的应用加以体会。分析原因为往往文章中的某个词语,或某句话便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重点词句的应用,除可对作者的情感予以充分表达外,还可升华文章境界,并深化学生阅读体验。
如以《慈母情深》文章为例,文中对于母亲的描写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学生通过阅读前文可知,此句中“背直起来了”为重点词句,前文中描写缝纫工人弯曲着脊背在辛苦的劳作,而后文中又写到母亲再次弯下了脊背,由此可见,文中脊背的弯曲与挺直的描写为贯穿全文的重点,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此作为阅读及分析重点。
(二)感悟——启发学生思维,强化阅读感悟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对语文阅读思维训练加以重视。实际上,由于语文阅读思维具备情境性带入特点,因此使得语文学科的思维训练同其他学科间存在部分差异,主要表现为,其他学科所展开的思维训练对语言本身并不重视,语言在其中仅起到载体、媒介的作用,借助对本学科理论观点、公式的比较分析等活动的展开,实现学生思维训练,而语文学科的思维训练更注重语言本身,所展开的思维训练活动多通过集中且直接的解读语言本身加以实现。利用语言教授语言、讲解语言也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及基本表现形式。语文教学活动中,语言除为展开知识传授的媒介外,同时也为主要教学内容。因受语文阅读教学特定形式影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为记叙文的讲解时,需注重情境的渲染,以此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推动语文阅读感悟效果的提升。
如以《慈母情深》教学内容为例,文中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位弯曲着脊背在昏暗灯光下辛苦劳作的工人形象,教师可结合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构建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并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脊背为何不再挺拔,母亲的神态为何如此疲惫,当母亲听到孩子要钱买书时心中又是怎样的喜悦等问题。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以主人公视角思考问题,以此,可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及思想波动,并使得学生可对文中所表达的母爱予以深刻体会。
(三)迁用——深入理解文章,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迁用以字面含义分析即指语言文字的模仿及利用。语言、文字的学习目的在于创新、利用,仅有学生自己可灵活应用文字语言,方可表明学生对文章深度的理解及掌握。语言文字的迁用主要可分为以下三方面:一为字词意义的辨析。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课文中字词的音形义作为重点讲述部分,除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及写法外,还应让学生明确区分相近字词。如“花瓣”的“瓣”同“分辨”的“辨”字形较为相似,但读音、意义各不相同;“请假”的“假”,“弄虚作假”的“假”二者均有“假”字,然而读音、意义各不相同,诸如此类的字词,教师需加以强调,借助词语辨析,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此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设置多元化活动场景,为学生多练、多写、多读提供充足空间,熟练掌握文字应用规律。二为造句练习,造句练习为帮助学生理解字词意义的有效方式,借助文章阅读找寻相近词句,随后展开模拟练习活动,推动自我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三为对学生课文分析能力、课文理解能力加以训练,借助揣摩句子语境及理解字词含义,可逐步提高学生课文分析能力、课文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借助模仿,逐步展开自我写作,借助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如以《慈母情深》文章为例,此篇文章中便包含大量人物形态描写的词句,文章中描述“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等,均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位辛苦、疲惫、勤劳的母亲形象。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形象描写方式,对自己所熟悉的人物加以描寫,并完成一篇作文,促使学生可将所掌握语言文字技巧应用至实践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为实现学生所学语言文字的良好迁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供机会,促使学生可于适宜的学习氛围下完成自身的表达,借助表达活动的展开,促使学生对自身所存在的语言表达不规范习惯加以纠正。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将会于内在完美自我驱使下,对自身语言表达提出更高要求,以达成完美自我的塑造,推動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学生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此种珍贵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将自我展示欲望形成学生内心语用的惯性、需求,针对推动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具备重要意义。语文教学活动中,“寻点——感悟——迁用”三者间均存在一定内在关联,上述三者均以“思”为中心,以此实现输出、输入二者间的转化。由于语言学习过程为语言输出、语言输入两环节组成,若不具备输出环节,则学生无法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加以真正掌握,“学习语言文字应用”此学习目标也无法达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注重学生语言输出环节的设置,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充足空间,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推动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 结束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阶段所展开的语文教学活动,需将语言文字的实践、应用作为教学重点。而语文阅读活动作为增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渠道,要求教师需对语文阅读活动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先进教学方式的引入,可在弥补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不足的同时,推动语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强化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志红.寻点·感悟·迁用:小学阅读教学“语用型”课堂建构探究[J].学周刊,2019,391(7):138.
[2]姚瑶.小学语文感悟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35):123.
[3]任晓红.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独特感悟的有效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7):61.
[4]陈秀敏.寻点·感悟·迁用:小学第二学段“语用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9):29-31.
[5]尹波.探寻个性化阅读的“最佳路径”: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谈[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7(5):120.
[6]徐旭.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4):56.
作者简介:李志斌,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金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