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在小学语文阅读需求增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学生有针对性的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不仅能从书中获得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从观察整本书的封面作为切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以点带面完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与记录的有机结合中获得丰富的阅读情感,并且巧妙地组织学生把阅读的内容表现出来,从而在整本书阅读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实现阅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完善阅读理解和思维拓展都有较好的帮助。在部编教材整体改版的前提下,阅读教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有效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既符合语文教学内在的要求,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保障。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编排上,“快乐读书吧”中的阅读推荐也成了引导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优秀素材。教材之外的小学必读书目也就成了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例如在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快乐读书吧”板块中,就以“想象”为主题,推荐了五本可供该学段学生阅读的童话。文章重点选择《小鲤鱼跳龙门》这本书作为范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策略研究。
一、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有效观察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对小学低段学生而言,阅读的兴趣远大于阅读的数量。学生有效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也同样应该从兴趣开始。一本书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便是书的封面。倘若只是随意的让学生观察封面,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师可以从文字和图片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如果先从文本来看,就要引导学生注意关于文字的表达,除了书名、作者、出版社等,还有很多诸如定位、评价、推荐语等等,这些都可以由教师指导着学生进行阅读。从文字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再来看封面上的图画也就增加了很多新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图片的时候要注意,封面有书的正面封面和底面封面之分,两者都要仔细观察。不仅如此,细致观察图片中的细节,也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故事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观察封面的同时提出相应的阅读问题,更有益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例如在观察《小鲤鱼跳龙门》的封面时就可以相机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让学生细致地观察本书封面,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文字和图画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通常最先关注的是本书的名字,但是这本书的书名不同于平时在田字格里看到的生字,书名中用了不同的字号突出了“小”“跳”“门”等字。如果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强调的“小”说的是鲤鱼的年龄,就像正在读二年级的这些学生,还是一些小孩,一个“跳”字突出了故事的主题,而这里的“门”也并非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门。如果结合着图画,学生不难想象小鲤鱼其实跳过的是“挑战之桥”。“明天出版社”很好地限定了这本书的版本,“彩绘注音版”的标注更是通过看封面就可以明确该书更适合哪个阶段的学生。再看这本书的底面封面,具体诠释了美绘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从而能够切实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而让儿童尽早接触儿童文学,也确实能够为学生打好读写结合的基础。有了这些基本内容的了解,学生再兴趣索然地去看封面图画,就可以进一步猜想故事内容,从而引发学生在自主意愿上可以完成整本书阅读。
二、 善于运用多维度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学生从封面中获得一定信息后虽然能激发阅读兴趣,但要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还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继续鞭策。对于一本书来说,有不同的用途也相应有不同的风格。通常来说,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有的是长篇章节式的,有的是短篇篇目式的。对于情节性较强的章节式阅读,因为内容情节的推动,学生讀起来津津有味,也就自然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继续进行阅读。而对于不同的阅读篇目则需要多花费一些心思。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阅读的新鲜感,教师就可以用对比异同的方法来不断吸引学生继续阅读。这里所说的异同,可能是基于不同故事题目之间,又或者是源自不同的故事内容。也就相应地既可以通过先看整本书的题目,或者是直接任意从书中的内容进行选择。甚至是随机翻到某一个故事,学生随意地读上几句,抑或是观察随手翻到的插图。这种灵活多变的方式更适应促进低年级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这一点,在范例《小鲤鱼跳龙门》这本书中就可以充分体现。
本书虽然是以《小鲤鱼跳龙门》作为书名,但是只要学生仔细查看书中的目录就会发现该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篇目。除了这篇经典篇目,本书还有其余的九个故事。那么如果让学生从这十个故事的篇名里找出不同,学生就可以找出《枣树和西瓜藤》这篇故事,因为其他几篇都和小动物有关,而这一篇则描写的植物。如果顺着阅读完小鲤鱼的故事来引导,学生通过猫和鱼之间的联系,可以从这些篇目中找出和猫有关的故事,也就是会找到《猫妈妈的担心》《谢谢小花猫》《小猫钓鱼》这三个故事,这样也可以引发学生继续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随意翻开书来阅读文字或者看书中的插图,以随机翻到的书页本书的85页为例,这一页是一张整幅的插图,学生翻开后可以看到一只青蛙正张开身子往小河里跳,好像很着急的样子。再往上看则是一只黄鼠狼咬着一条蛇,黑绿色的蛇伸着长长的蛇信子。这样一幅插图足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三、 灵活借助阅读与记录结合的方法促进阅读情感
让小学低段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结合习惯对完成整本书阅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读写结合的阅读方式是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一定困难,写作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应用得更为全面。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写的形式可以是摘抄,可以是仿照,也可以是感想,一些阅读程度好的学生甚至可以选择图文并茂。阅读不仅仅是学生与内容的对话,更是与作者思想的交流。那么,选择合适的读写记录方式让学生切实做到“读有所得”更能促进良性阅读的发展。通常来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很多教师会选择用打卡的形式让学生坚持午阅读或者晚阅读来最终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毫无疑问,这也是阅读与记录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不仅如此,让学生把阅读内容整理成阅读心得,又或者是制造成阅读记录卡,都可以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学生在阅读成就的正面促进下,也乐于坚持不懈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例如在阅读《小鲤鱼跳龙门》这本书的时候就可以运用阅读记录卡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记录卡是边阅读边记录的一种方式,其制作的项目可以由学生自主确定。比如说在项目的第一列可以列出阅读时间,这样就能够用连续打卡的直观记录来刺激学生进行阅读。对于书中十个故事的阅读顺序选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权,因此在阅读篇目这栏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进行篇目内容的设计时,也可以考虑封面中书名的呈现方式,就像是在记录本书的时候可以重点突出“跳”字,同时让学生多角度选择凸出字义的形式。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来或者变换字体来强调,既鲜明醒目又符合儿童心理。此外,在阅读记录表中学生可以摘录一处阅读到的成语,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表达的一种感受,又或者通过“开怀大笑”和“愁眉不展”来展示今天阅读的心情。这些多形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投入更多阅读情感,自然也就使阅读更为高效。
四、 巧妙组织学生分享阅讀收获形成及时性的反馈
“独学则无友”,想要有质量的完成一本书的阅读通常都不是在一朝一夕。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时,适当的阅读分享更能促进阅读的完成。但是这种分享不能太过保守,按部就班的形式性分享反而容易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分享形式,比如说现在微信比较流行,那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发现有意思的内容都可以拍摄下来。又或者可以鼓励学生录制微信小视频,把相关内容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然后发送到班级阅读群里。假如学生有充足的阅读分享准备时间,也可以积累好阅读素材参与班集体的阅读分享会。对于一些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有效地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不仅可以使分享的方式变得更加全面,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一举两得。基于这些方式,在进行《小鲤鱼跳龙门》这本书阅读中就要巧妙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成果,形成正面的反馈,推动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针对书中的十个故事,每个故事都重点讲述了一个道理。小鲤鱼的故事更多的是让孩子学会勇敢,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最后终会成功。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明确这个阅读中心,就可以通过及时的分享反馈来把握学生的理解情况。比如说可以把小鲤鱼遇到的人物作为分享线索,那么就可以在时间顺序的支撑下将故事串起来。通过有效阅读,学生先是从文本中找到不同的人物,或是在书上圈画,或是用手机拍照,或是口述表达,对寻找龙门时遇到的大螃蟹、火车、大鱼等,也都可以是分享的切入口。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分享表达,描述出在阅读故事中的收获,适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正面影响。为了最大化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以一种直观的舞台性分享形式来展现学生的阅读收获,从而促进学生继续阅读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学校教学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假如学生没有充足的阅读量就无法实现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而这种阅读素养的缺失也势必会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进而也相应地会致使学生缺少语文习作的素材。所以,有效地掌握整本书的阅读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有序提升。
参考文献:
[1]万银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与完善[J].语文建设,2016(20).
[2]郭佳.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3]邢贞民.论小学语文教师在部编版教材推行背景下的教学调整[J].科技通讯,2020(1).
[4]黄秀芸.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作者简介:孙楠,江苏省新沂市,江苏省新沂市新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