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来,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需解决的育人难题之一。其中,高中语文学科新课标前言指出,教师需加大教改力度,践行立德树人任务,贯彻我党教育方针,推进公平教育,实现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及建设者,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重要性可见一斑。文章通过探析新课标视域下的语文高考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标修订后进一步明确教育定位,面向大众提供基础教育服务,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将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视为教改任务,为学生适应职业发展、高等教育、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夯实学生终身发展基石。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教育目标是着力增强学生核心素养,学生综合素养有所提升,确保学生具备学习能力、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沟通合作能力、自主发展等能力。基于此,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立足高考背景,探析新课标视域下的作文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 新课标视域下语文高考作文教学必要性
(一)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标指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建立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紧密关联,挖掘学科渗透教育方针潜能,实现立德树人,体现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独有价值,凝练语文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学习实践需具备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情感态度、技能知识。其中,写作能力作为学生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同时是学生语言建构及运用能力、审美鉴赏及创造能力、思维发展及提升等能力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为此语文教师立足高考背景进行作文教学,一方面可体现“以考促教”作用,另一方面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全面得到发展。
(二)精选语文作文教学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筛选教学内容,强调学科大概念主导地位,确保课程内容结构得以优化,突出情境、主题引领作用,为核心素养落实提供有利条件,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及语文学科特征选择使用贴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生态环境的作文教学内容,将作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社会责任感等素养联系到一起,继而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教改目标,助力作文教学内容持续升级,为学、考、教有机衔接,增强育人合力给予支持。
(三)加强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本着为教学服务、为教材编写服务、为考试评价提供服务的原则,新课程标准具有可操作性,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指导。新课标逻辑清晰,內容通俗易懂,每个模块均由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内容要求构成,针对语文学科增设教学及评价案例,细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达到高中语文“以评促教”目的,能指导教师提高语文育人质量。其中,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育人重要一环,亦需贯彻新课程标准,发挥该标准作文教学指导优势,继而助推高中语文育人活动稳健发展,凸显新课标下语文高考作文教学必要性。
二、 新课标视域下语文高考作文教学原则
(一)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旋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多样性课程,需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语文课程需引导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依托积累经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及文字特点,使学生能加深对本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及理解,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基于此,在语文高考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底蕴等方面进步程度,为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二)以发挥语文育人功能为基础
新课标指出祖国语言是学生精神家园,要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化,还需助力文化创新,体现我国语言文字不可替代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作文教学为依托弘扬民族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融入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及中华文明,从作文教学中汲取昂扬向上的生活能量,能自觉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作文教学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我并规划未来,发挥高考作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功能。
(三)近年全国卷作文题分析
通过对近年高考作文题进行分析可知,出题规律更倾向于时事政治(2017年课标全国III恢复高考40周年我看高考)、国家战略(2017年课标全国Ⅱ两三个关键词读懂中国、2018年课标全国Ⅲ三个口号看中国发展、2018年课标全国Ⅰ时光瓶与中国梦)、核心素养
(2017年全国课标Ⅱ两三个名句化育后世、2019年全国课标Ⅲ毕业前最后一节课、2019年课标全国Ⅰ围绕“热爱劳动”的主题写演讲稿),其命题意图在于检验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反观学生思想观念,为此教师需在剖析近年全国卷作文题基础上引领学生增强语文核心素养,展开专题式写作训练活动,用以应对语文高考作文教学挑战。
三、 新课标视域下语文高考作文教学策略
(一)基于“读写结合”开展语文高考作文教学活动
“读写结合”是具有灵活多变、科学渗透、夯实基础、拔高能力特点的经典作文教学策略,可保障作文教学知识输出与能力培养兼顾。例如,教师在进行《我和祖国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学时,可在学生读完全文基础上引领学生探讨文章中心思想,抒发个人想法并写下读后感,还可引领学生缩写、扩写或围绕较为感兴趣的片段进行续写(创写),使学生能带着作者与“中国梦”的情感完成随堂写作练习指导任务,在提升写作能力同时还可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当前“中国梦”在语文高考作文领域属于热门话题,每个高中生都应该有“中国梦”,明晰“中国梦”与自身学习成长紧密关联,为此教师可将《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文章中的一段视为作文材料,展开材料作文写作教学指导,引领学生剖析文章主旨,立足新时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选定写作角度,确保作文精神思想与社会主旋律一致,用爱国真挚情感写作文,继而使学生能掌握材料作文写作方法,基于“读写结合”提高语文高考作文教学质量。
再如,教师在进行《归园田居》《短歌行》《迢迢牵牛星》等古诗文教学时可指引学生在翻译古诗文同时将教材内容视为写作教材,根据诗文主旨写出散文,用现代人的笔触抒发古人情怀,以相同中心思想为导向磨砺学生写作能力,落实“读写结合”高考作文教学目标。
同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素材积累。如教《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根据“烛之武满腹经纶却不受重用,但他并不妄自菲薄”去引导学生思考“逆境与磨砺”的主题;也可以根据“烛之武在国家的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去引导学生思考“责任与担当”的主题;还可以从郑伯的角度思考对人才的信任与任用的主题……总之,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多角度思考,充分利用教材去引导思考和素材积累,可以让写作教学事半功倍,达成高考作文教学目标。
(二)基于“以人为本”开展语文高考作文教学活动
作文质量与学生人文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造力、语文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关系紧密,为此新课标及语文高考改革均侧重增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使学生能根据个人能力发展规律及学习需求提高作文质量,教师需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指引学生从主观角度出发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运用“微课教学法”,发挥“互联网+高考作文”教学优势,将写作倾吐、阅读吸收、主题训练、好词推送、短篇仿写、技法磨砺、写作指导等视为模块,用以整合线上作文教学内容,达到在课程标准加持下充实语文教学内容目的,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作文学习实践需求。与传统作文教学指导材料相比,微课具有内容多变、图文声兼具、重点突出、短小精悍、强调自学等特点,学生能自主展开作文学习活动,通过下载或在线浏览微课高效学习,使学生写作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再如,教师可运用“电影教学法”,为培育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语文思维能力,使写作内容更具逻辑性、可读性、文学性,能在描述客观事物中渗透个人真情实感,同时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周为单位鼓励学生选看一部自己较为喜欢且值得推荐的电影,如《小偷家族》《养家之人》等,在此基础上写下观后感,以自媒体电影推荐为参照,详细叙述电影情节并掺入个人体悟,使学生思维更加敏锐,能在海量信息中捕捉关键内容,旨在拔高学生写作能力,通过教法创新在轻松愉悦、以人为本、趣味横生的环境下提高高考作文教学质量。基于“以考促教”开展语文高考作文教学活动。
高考作文真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必备素材,为此教师可发挥“以考促教”作用,使学生能了解高考作文考试特点,明确高考作文考试要求,适应考试环境,调整考试心态,消除作文考试紧张感、陌生感,在作文真题磨砺下强化写作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选择近年高考满分作文引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根据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选择3-4篇作文,在阅读过程中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从中学习写作技巧,提炼写作经验,摘录具有借鉴意义的词语及短句,达到通过群文阅读提升个人文学赏析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目的。再如,教师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选择近年高考作文真题引领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选择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全国I卷中的材料作文题目,引领学生先阅读“春秋时期齐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相关内容,而后提出问题,围绕上述材料进行讨论,结合个人对鲍叔、管仲、齐桓公三人的感触写一篇发言稿,而后给学生30-40分钟时间写作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互相针对作文进行评价,摆脱以教师为主点评作文旧态,达到基于新课标改革教评方法目的,旨在营建“三人行,有我师”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看到个人写作缺陷,并在相互帮助下提升写作能力,同时还可培育学生合作精神、责任感,继而贯彻立德树人,有效提高高考作文教学质量。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视域下开展语文高考作文教学活动具有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精选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加强语文作文教学指导必要性。基于此,教师需基于“读写结合”“以人为本”“以考促教”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培育学生文学素养、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素养,助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落实新课标下的高考作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晓铮.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策略[J].读与写,2020,17(11):110.
[2]韩立福.语文高考成绩低下的原因剖析和理性建议[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3):119-121.
[3]郑旭华.新高考与作文教学中的学生思辨性思维[J].文教资料,2019(23):70-71.
[4]邹建平,卢江奇.新课标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历时分析(2007—2019)[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6):99-104.
[5]李维民.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发展趋势和教学启示分析究[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5):40-42.
作者简介:李文丽,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