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初中生对于物理学习存在兴趣不高的客观现象。基于此,从兴趣激发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养成探索学习的习惯,是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采用故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这些策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学习习惯,能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物理思维。
关键词:探究学习;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教学策略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质,物理学上重要的发现或者发明都是对于通过各种探索方式来获取的。对初中生来说,由于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因此有些学生会觉得物理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容易产生倦怠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导致部分初中生的物理课程学习效率并不理想。若是能够从激活学习兴趣角度出发,有效促进初中生探究学习习惯养成,不仅对于初中生的物理课程学习极为有利,而且还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对物理进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基于此,以兴趣激活为导向,引导初中生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就很有必要,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 运用精彩生动的物理故事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物理属于自然科学,然而各种物理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国学者很早就开始关注、研究和利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物理现象,解决现实物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初中生年龄尚小,好奇心比较重,非常愿意听取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讲故事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初中物理教师而言,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是重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颗探索物理知识的种子,物理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展示物理学家的生平或者解释某些物理现象,生动而又富含道理,是不错的教育材料。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力会不知不觉就被引导到物理教材中的内容上面,这种过渡非常自然,并且效果很好。以初中物理的杠杆原理为例,阿基米德就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教师在讲述杠杆原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讲述阿基米德这句话的故事,尽管故事很短,但是却通过夸张的说法,展示了杠杆原理的本质特点。万有引力知识也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而“砸到牛顿的苹果”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重力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而且还说明从最简单的事情就可以推出最伟大的物理定律,在重力知识方面,不仅有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还有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或许有的初中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万有引力事实存在,但是了解万有引力有什么作用么?面对这个情况,教师用专业知识解释起来,或许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然而可以用海王星的发现来解释万有引力的价值和作用。海王星的存在与发现,最初并不是通过天文观测发现的,而是通过计算出来的,在19世纪中叶,法国人勒维耶和英国人亚当斯,根据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异常表现,认为在天王星周边应该存在一颗行星,其通过万有引力影响了天王星的正常运行轨道,然后结合万有引力、天文学和数学知识,计算并判断还存在一颗行星,于是海王星就是这样被发现了。除了物理知识的故事,还有物理学家的故事,如牛顿、爱因斯坦、瓦特等,他们在探索物理知识的道路上,留下了诸多精彩的追求知识的故事,瓦特发明蒸汽机,就是能量的转化,尽管在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挫折,但是他一直坚持,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平时多收集一些有趣的、生动的物理故事,然后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故事来穿插在教学中,或用故事导入,或用故事解惑,或用故事设问,通过故事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原理的兴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 选用精巧趣味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动力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当代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并阐释物理原理。为了保持物理知识的严谨性,书本物理知识总结会相对枯燥,然而物理实验却可以更加灵活,通过一些精巧且充满趣味的物理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动力。在学习大气压力的时候,尽管大气压力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但是却无法通过肉眼观察获得,只能通过物理现象来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瓶子吞鸡蛋”的趣味实验,实验器材也比较简单,一个瓶口大小合适的广口瓶,一个煮熟且剥去了外壳的鸡蛋,然后加热工具即可。具体实验过程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先直接加热玻璃瓶,加热到一定程度之后,将剥壳之后的鸡蛋轻轻放在瓶口,注意要达到密封效果,否则实验效果无法显现,随着瓶子里的空气温度降下来,瓶子内外的大气压差出现,鸡蛋就被大气压力推进瓶子里,看起来就像瓶子把鸡蛋吞进去一样;第二种就是点燃一张纸片,扔进瓶子之后,将鸡蛋放在瓶口,同样注意密封好,伴隨着纸张的燃烧并且熄灭,鸡蛋也会被瓶子一点点吞进去,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大气压力。此类实验操作简单,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容易激活学生的探究动力,当学生有了探究学习欲望的时候,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讲述大气压力就很容易了。物理趣味实验很多,尤其是有些实验,与人们的常规认知不一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浮力知识学习为例,在很多学生的常规认知中,铁制品是很难浮在水面的,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钢针浮水面”的趣味实验,实验器材就是透明水杯、水、钢针和卫生纸(辅助器材),教师将“处理过”的钢针放在卫生纸上,然后轻轻放在玻璃杯中水面上,卫生纸很快就会下沉,而且钢针则会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这一物理现象颠覆了学生的日常认知。实验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其中的道理,学生就很容易激发探索兴趣。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与分析,找出其背后的原理,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会非常好。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平时可以有意识主动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实验,然后酌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操作展示,以大气压力知识为例,除了前文中的“瓶子吞鸡蛋”趣味实验之外,还有用有孔纸片覆盖住装满水的水杯倒置水不流出来的趣味实验。此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趣味实验的时候,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参与操作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也会进一步增强对于实验的直接体验,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探究兴趣。
三、 建构真切实在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应用物理知识
我国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存在一个显著不足,即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很少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物理问题解决结合起来,知识仅停留在书面上,而没有转化成为物理思维或者物理知识应用能力,这对于初中生学习物理是不利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基础的物理知识来解决。若是能够以初中物理知识为基础,建构与某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物理生活问题,并且应用所学习和掌握的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而成就感则是让学生维持兴趣,并且持续探索物理知识的关键因素之一。以电学知识为例,有的初中生对于电是充满好奇心的,初中所涉及的简单的电学知识,在生活中其实也有一些应用。以电学知识为例,初中电学知识就涉及简单电路设计知识,教师可以建构这样一个情境:在某同学的卧室里,电灯开关在进门的地方,而睡觉的床离进门处有两米远的距离,该同学每次关灯睡觉都很不方便,有时候冬天躺在床上看会儿书,想要睡觉还要特意起床去门口关灯,会感觉特别冷。那么,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个电路,让该同学既可以在床上开灯关灯,也可以在门口开灯关灯。从理论上来讲,这个电路设计并不复杂,初中生掌握了基本的电路设计原理与知识,就可以完成,但是要想真正做好该电路设计,也还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电路知識才能够完成。由于该生活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愿意探索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方案来分析和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水平,然后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安排与点拨。初中物理知识大都属于基础物理学知识,这些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中诸多知识都可以应用于现实物理问题的解决。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并且敢于积极尝试的年龄段,他们若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物理问题,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可以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反馈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某些合适的知识点建构对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思考物理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促进其物理学习兴趣的增长,并努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提供一个与现实生活链接的切合点。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更了解物理的价值,并且更愿意探索物理问题解决。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以兴趣为导向,致力于学生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此则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而不至于出现教与学的脱钩现象。物理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兴趣是动力,探究是前进方式,在这两者的作用下,初中生物理学习行为会变得更有质量,更有内涵,从而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变得更高效,更轻松。
参考文献:
[1]刘涛.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尝试[J].青海教育,2020(Z1):85.
[2]庄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3):73.
[3]李益娟.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0(3):10.
[4]王云霞.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创设激发学习兴趣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03.
作者简介:朱娟,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