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材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教材细节的挖掘,会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从文本细节的重要性入手,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述如何挖掘文本细节,打造《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文本细节;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一、 前言
教育部颁布相关文件,要求我国各地区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部使用统一的部编版教材。教师应提高对教材文本的重视,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开发文本细节,为教学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使课堂教学更贴合教材内容,满足新課标的教育要求。就此,关于挖掘文本细节,打造高效课堂的研究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二、 《道德与法治》文本细节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是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核心,注重学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的培养,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更适应自身发展、社会发展的要求。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还体现可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使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细化来说,文本细节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1)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通过对文本细节的挖掘,可扩大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高知识传递的有效性;(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内容丰富有趣,凸显学科特色,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3)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教材设计综合考虑理论与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发展学生创新、认知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挖掘文本细节打造《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措施
在实践教学中,因部分教师缺乏重视,在文本细节挖掘中存在误读、解读不全或解读偏差等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发挥文本细节的重要价值。文章结合部编版教材教学案例,总结挖掘文本细节,打造《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措施,为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帮助教师正确挖掘、解读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切实实现教材设计意图,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一)深入挖掘教材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基础,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获取均来自其对教材的感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综合考虑多种要素,更为注重课程教学的全面性、教育性及综合性,围绕某个主题设定教材的教学单元,教师可从教材整体入手,深入挖掘各个单元与章节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系统化《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的《团团圆圆过中秋》章节为例,该节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等,单纯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教学内容相对单薄。某教师从该章节所在的单元入手,从围绕“我们的节假日”这一主题,在互联网收集一家人过中秋的视频资源,选择吃月饼、赏月等场景,编辑为微视频,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回想自己与家人一同过中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从视频中可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为本节课总结一个主题吗?”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与视频观看感想,给出“中秋”“团圆”“一家人”等主题,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角度分析教材内容,将章节知识与单元知识相联系,了解知识间的共性,有助于《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的构建。
结合上述案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各个单元与章节间联系密切,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主题,从宏观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知识内容,提高《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归纳总结思维。
(二)深入挖掘教材图画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配置了丰富多彩的图画,将文本内容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认知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图画,改变传统以文本教学为主的模式,尽最大限度开发图画资源,扩大学生探索图画的广度与深度,发挥图画的教育价值,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
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的《班级生活有规则》为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将教材的文本内容覆盖住,只观察教材的图画内容,与同桌讨论图画中表示的内容。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形象力丰富,但因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局限,在描述教材图画内容时,思维发散效果不理想,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未得到有效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组织学生观察图画,分析图画所发生的场景在哪个地点?地点间有何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图画内容的分析更为全面精准,思路得到拓展,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明确图画描述内容位于教室内,与当前学习状况息息相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总结学习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合上述案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教材插图的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教材插图的自主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明确课程学习的重点。因小学生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其对世界的认知全部来自自身的生活体验,教师应做好引导,为学生分析图画重点提供指导,使学生对图画的感知更为全面深入,利用插图的丰富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深入挖掘教材故事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应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含有丰富的故事资源,具有丰富教育意义,教师可将其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便于学生感知文本知识,进而将文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的“大家排好队”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故事,使学生对故事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脱稿进行故事的讲述,可丰富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感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取《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基于学生的不同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其认知水平不同,对故事的感知也不同,在讲述故事和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均可获得思维的拓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为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奠定基础。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章节主题,进行故事的创编,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知。例如,某学生以教材中第一幅插图中“学生等待同学哄抢作业”的场景为基础,进行故事创编,总结在公共场所要“排好队”的主题。
结合上述案例,教材中的故事具有趣味性、故事性强等优势,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故事讲述与故事创编,可深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认识,根据感知内容总结文本精髓,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故事内容的重视,有意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内容,培养学生對故事细节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注意更多教材细节,养成探究教材文本细节的习惯,为后续《道德与法治》教与学提供便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深入挖掘教材习题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完成后,大都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课堂训练方式单一、僵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习题,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发挥教材习题的特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觉挖掘题目与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以部编版教材《我们小点儿声》教学为例,某教师结合教材习题内容,在课前收集相关视频与图片资料,整合为题目相关的拓展资料,在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前播放,创新训练方法,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参与习题训练。在习题训练过程中,教师选择图片观察与习题解答的训练模式,为学生提供电影院、公交车、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场景,深化学生对“公共场所”和“小点儿声”的认识,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认知结果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自己在公共场所的音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同时,在习题训练中,教师可明确学生难以解答或解答错误的题目,分析学生的知识薄弱之处,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巩固,确保所有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习题训练时,应提高对教材习题的重视,结合互联网教学资源,对教材习题进行挖掘,丰富习题训练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教材习题教育价值与检验价值。基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应将图片或视频等资源与教材习题整合,以直观的方式呈现《道德与法治》知识,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使教材习题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发挥文本练习细节的教育价值,提高习题训练效果。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节与教学设计同等重要,教师应提高重视,深入挖掘。通过文章的分析,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主题,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深入挖掘教材图画,拓展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故事,强化教学价值;深入挖掘教材习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万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16):37-38.
[2]曾志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0(16):18-20.
[3]周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0(12):73,75.
作者简介:马娴敏,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香雪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