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利用生本理念,打造课堂环境,有助于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文章对核心素养内容简要介绍,提出高中生物教學生本课堂的构建思路,并对核心素养下生物生本课堂构建策略详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构建
一、 引言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生物学科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教学过程,可运用生本理念,优化教学设计,组织探究、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最终形成核心素养。
二、 核心素养相关介绍
生本课堂下,需要立足生物学科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联想学科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重视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此同时,还需渗透生命观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在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上,可通过生物实验,引导其观察、分析与总结,不断形成理性思维。此外,还需指引学生观察生活当中常见现象,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在此过程形成探究精神,能够和他人合作,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形成,提高其核心素养。
三、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生本课堂的建设思路
(一)转变观念
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需要教师转变以往教育观念,充分意识到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能够结合生物教学实际需求,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师方面可不断学习,和优秀教师之间展开沟通,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育人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为生本课堂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二)优化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生本课堂倡导学生主体,教师需要利用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等。鉴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化特点,因此,可采用分层教学这一方法,为学生划分层次,并设计难度合理的问题,组织学生利用合作探究方式,完成任务,展现其课堂主体性,学生互动期间,还能对其交际能力加以培养。还可借助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科特点出发,让学生展开实践调查、制作模型等,参与学习过程。此外,教师还需通过评价,体现出生本课堂的应用理念,为学生呈现民主化生物课堂,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身观点,倾听他人观点等。
(三)创新学习方式
生本课堂的构建需要转变学生以往学习方式,展现出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其联想和创造。可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设计生物实验,让学生主动准备、展开实验,以积极态度参与课堂学习,不断夯实知识基础。如: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和显微镜相关的知识,对此,可设计观察实验,让学生自主操作,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二者存在的差异性,之后,在班级内分享。观察之后小组讨论,最后回报结果,轻松记忆。
核心素养下,还需对高中生探究能力加以培养,使其具备探究难点知识的能力。因此,还可借助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回顾难点知识。如:讲授“遗传的分子基础”内容时,可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对基因概念、DNA结构、复制方法、基因和DNA关系等内容展开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利用资料,总结相关知识,提高其探究能力。
四、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一)运用生本理念,引导学生探究
生本课堂的构建需要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秉承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运用生本理念,挖掘学生潜能。在授课期间,为其预留思考时间,并且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教育者需要学会“放权”,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发挥创新思维,在学习过程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内化知识,形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讲授“遗传和染色体”单元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教学重点为,明确伴性遗传的概念,并且能够列举出生命性别决定类型,通过分析色盲遗传方式、遗传规律等对其遗传特点加以总结。从教学内容出发,确定学生能力目标,第一,掌握伴性遗传本质和常规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二,可利用分工合作和推理等方式,掌握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和他人沟通,高效学习;第三,将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推理出来,培养学生缜密思维。此外,还需从学生情感和态度角度出发,适当引入伴性遗传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科学学习兴趣,并借助探究,形成严谨科学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面对此类疾病,在课堂上融入生命教育,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立足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的之后,结合基因自由组合现象、实质、概率计算、遗传病分析等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一,选择逻辑推理法,以学生为核心,关注课堂对其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写出男女基因类型,之后以小组合作方式,对不同婚配方式色盲患者出现比例进行探究。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伴性遗传规律。之后使用“正推”“逆推”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色盲的遗传特点,并掌握伴性遗传规律。第二,运用探究引导法,由于本节课当中假设情况较多,因此,为让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方式,适当提出假设,让其动脑思考,并动手计算,通过不同婚配方式,借助统计数据,体会重点知识,形成探究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
生本课堂需要以教材为基,并对其展开“二次开发”,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在教学过程巧妙合一,引发学生共鸣,师生共同组建学习“共同体”,在引导过程中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其形成探究欲望,对知识深度思考。生物知识与科学知识有紧密关联,需要教师掌握二者关联性,才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形成生命观。例如:讲授“身边的生命科学”,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重点让学生收集信息,明确生物和生活二者关系。难点部分是掌握基因诊断、诊断原理、治疗途径等。由于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可通过观察讨论方式,设计探究问题“癌症对于人类存在哪些威胁”,并向学生提供和癌症相关的信息资料。为理清学生学习思路,提出思考问题:癌症是什么?癌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治疗现状是什么?学生在系列问题的引导之下,结合给出材料,阅读教材内容,可能够回答出上述问题。
为让学生明确基因诊断以及基因治疗原理,仍然可设计探究问题,创设生本課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4页,并回答下列问题:何为基因诊断,原理是什么?基因诊断有哪些特点?基因诊断为什么具有灵敏性(对于肝炎病毒来讲)?基因治疗是什么?针对概念类问题,学生阅读之后,即可回答出来。针对诊断技术的灵敏性问题,为本节课核心知识点,因此,可结合学生答案,教师适当补充:“检测肝炎病毒时,主要通过将其DNA中携带遗传信息进行破解,并借助与肝炎病毒DNA相同的DNA分子作为探针,对待检样品加以检测,结合DNA的分子杂交这一原理,形成双链区,若不是肝炎病毒,难以形成或者极少形成双链区。检测过程,可利用同位素、荧光分子等做标记,即使不同的DNA分子之间存在少量双链区,也可精准被检测出来。”
在讲解基因治疗内容时,主要是将正常的基因向细胞内整合,通过将致病基因进行置换、校正等,将遗传物质向患者细胞之内转移,使其发挥作用,治疗疾病。
为培养学生生命观念,可联系生活,进一步说明知识和生活之间关联。由于引发癌症的生物因素为病毒,其入侵人体之后,可导致组织产生肿块。化学因素主要是腌制食品当中亚硝酸盐,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盐碱等。物理因素为各种辐射。因此,在生活当中,需要远离辐射源,尽量少食用腌制食品,不吸烟,渗透习惯教育,培养学生生命意识。
(三)科学引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生本课堂构建,需要教师将知识和实际相互联系,展现学科育人作用,通过课堂引导,引入案例,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自主受到知识熏陶,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如:讲授“生态系统的稳态”内容时,可将碳循环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融合其中,指导学生对温室效应加以分析,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体会温室效应危害,形成环保意识。运用生本理念,组织课堂活动,将“雾霾”现象引入其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其感受温室效应危害,强化情感教育,对生态知识深度理解,形成高度社会责任感,在生活当中自觉践行环保行为。
(四)激发兴趣,激发参与实践热情
构建高中生物生本课堂,让高中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使高中生可以高效学习生物学科,一方面,提升生物学科的学习总体水平,另一方面,锻炼生物学科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生活认知水平。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具有学习兴趣,才能将注意力和学习精力投入到生物学科学习中去,这样才能促使高中生可以开展优质、高效的生物学习活动,进而优化高中生的观察、探究、分析、总结、解答等学习过程。“生本课堂”主要围绕学生来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的思维有效开拓、意识科学建立、能力全面提升,进而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利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课堂学习习惯,促使生本课堂的全面构建。
五、 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运用生本理念,从核心素养出发,需要教师理清教学思路,转变观念,以科学之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习核心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将生活现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形成高度社会责任感,全方位形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唐艳梅.试论构建高中生物生本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7(6):48.
[2]时玉华.高中生物“生本课堂”的有效性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6(26):99-100.
[3]张纪琴.“让学引思”模式下生物实验生本课堂构建的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5):51.
作者简介:杨帆,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