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疫情背景下藏区寄宿制中学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研究

疫情背景下藏区寄宿制中学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研究

摘 要: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工作者和学校教师关注的重点。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发及快速蔓延,地处内陆的甘南藏区也深受其影响。尤其在全国“停课不停学”的大背景下,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状态较之以往会波动更大,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跟踪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详述了此类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关键词:突发疫情;少数民族;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 引言

特殊家庭是指健康家庭之外的其他家庭,包括: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子女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照顾的“留守儿童”;经济条件差、生活困难的“贫困家庭”;父母离异或离异后重组的“单亲家庭”等。因家庭的特殊情况,其子女往往会因为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面对突发的大规模疫情,学校延期开学等特殊环境下,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变化波动更大,及时关注这类群体并提供相关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笔者长期的跟踪观察及近期的问卷调查等发现,疫情背景下藏族地区高中寄宿制学校的特殊家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二、 心理健康方面

(一)心理处于消极的状态

青少年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快速时期与脆弱时期,因为家庭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的自主独立思想受到打击。部分牧区家庭本身对教育方面不够重视,思想观念老旧、保守、传统,觉得上学浪费时间,应早点结婚生子,赚钱养家。加之特殊家庭学生家庭压力大,负担重,觉得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没意义,前途无望,只是在混日子,耗时光,消极应对学习、生活。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汉语基础薄弱,在校交流不畅,自尊心与自信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害,心理的整体状态可能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消极;具体表现:自卑心理和厌学心理。

(二)孤独与发泄的心理

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了不良的情感,他们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关爱,也不愿意对同伴或者老师倾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通过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进行发泄。具体表现:人际交往困难、攻击性强、暴力倾向、与同学易发生矛盾等。

(三)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本身就是青春期的孩子所具有的特点。因为特殊的情感经历,特殊家庭学生更加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特点,他们经常在行为意志上与教师或者家长对着干。具体表现:不遵守学校纪律,情绪两极化明显。

(四)敏感度异于常人

此类学生本就因为自身家庭的特殊缘故比较敏感。尤其在面对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时,心理脆弱,比常人更为敏感、焦虑、恐惧。

(五)迷茫心理,难以树立正确的三观

比如,留守儿童思念父母,却无力改变相隔千里的事实,有时候父母离乡后,缺乏爱和鼓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通常矛盾重重,生活中充斥着无休止的争吵,甚至是家庭暴力,孩子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会对自己和家庭的未来产生怀疑;贫困家庭的学生面对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加之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有时会对未来失去信心。

(六)强迫症

部分学生面对突发的疫情,做出了一些过度预防行为,例如洗手次数增多,忍不住去看疫情相关消息等。同时,他们在此期间还需要面对临时安排的网课学习,可能存在不适应情况,难免产生学习压力,部分学生出现了情绪波动。

三、 家校沟通困难

(一)单亲家庭

牧区地广人稀,一旦家庭离异,很难找到家长,有的家庭则缺少通信工具或网络信号不好,无法与外界经常联系。

(二)特困家庭

特困家庭则主要是家长素质太低,有的家长从未接受过教育,且思想落后保守,有的家长一直在牧区生活,不懂汉语,无法交流,而且不支持孩子继续上学。

(三)留守家庭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父辈照看。由于父辈年事已高,有的疾病缠身且与孩子沟通有代沟,所以学生几乎处于放养状态。

(四)孤儿家庭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失去双亲后被寄养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心人家中,现在的监护人与学生缺少共同的成长背景,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从源头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四、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暴力游戏,色情网站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使他们极易结交校外不良青年,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局面,甚至被误导去犯罪等,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针对以上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一)及时建档立制,规范管理

通过各班班主任,各班心理委员协助,对全校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完善特殊家庭学生档案;发放调查问卷,对疫情期间这类學生的心理、学业、生活进行排查、调研、对症下药;制订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计划;班主任及包生教师每学期都对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家访;组织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进行访谈;学校组织党员及部分班主任教师与部分特殊家庭学生结对帮教,把工作落到实处,并建立有关档案;动员和组织部分教师撰写研究论文,从理论上对这部分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进行总结探索;不断搜集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案例;请班主任老师及时协调其他任课老师对他们的特殊“关照”;对经济困难者,在考虑到不影响特殊家庭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请求学校在经费上进行减免,使他们倍感学校及老师的温暖等。

(二)建立谈话制度,尝试心理咨询

谈话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面谈、打电话、作业本上谈、书信谈等形式多样,均可视情况而定。班主任与心理老师对学生们平日观察较多,谈话较多,与此同时,动员各任课教师根据课上课下的现象,对观察到情绪不佳、上课状态较差、成绩退步较大等情况的学生,多关心、多沟通、多鼓励、多帮助,同时也可以更加优化师生关系,增加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信任喜爱,优化教学效果,双向收益。

利用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对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进行访谈和心理辅导;组织党员及部分班主任教师与部分特殊家庭学生结对帮教。另外,心理咨询室要积极发挥其职能,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跟踪,通过《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学生心理咨询记录表》《学生求助者一般情况记录表》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与调查学生最新的心理健康状态。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住校学生以校为家,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教师作为寄宿制学校的主要教育力量,必须要树立心理辅导的意识,把心理辅导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将心理辅导的任务纳入自己的教学目标当中,所有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在技术架构下的教学形态中注入人文精神,还可以适时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教学,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可以在交流互动中对学生学习表现和作业给予周到、细致、热情的鼓励和评价,会让处于疫情期间寄宿在校的学生感觉到温暖,并成为激励他们热情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发展,培养学生蓬勃向上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藏区寄宿制学校大多是民普合校(即民族类和普通类学生融合)。一般有藏、汉、回、东乡等民族的学生,并且以藏族学生居多。他们大多来自牧区家庭,由于居住地区偏远,就近没有学校,很多学生从小学就离家开始住校生活,过早地离开父母,缺乏家人的关爱,以校为家。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园中的隐形课程,能够有效熏陶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园中的一花一草都能对学生产生触动,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寄宿学校的宿舍环境对学生而言极为重要,寄宿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外,宿舍与食堂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因此,寄宿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校园具有人文气息。因此要有意识地将宿舍环境家庭化、生活化,使学生的饮食习惯能够得以满足。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五)加强家庭与学校合作力度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教师来解决,必须要提高家庭的参与度,使家庭与学校加强合作,双管齐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对于学校而言,要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家长参观日网上家校群(微信、钉钉等)渠道,对牧区藏族家长宣讲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青春期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及和他们沟通相处的技巧等,优化亲子关系,减少亲子矛盾,共同关爱帮助学生。

(六)结合民族文化展開教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中学生在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我们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例如,在藏族传统文化中,提倡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这些思想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藏区寄宿制中学的特殊家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会比同龄的其他学生更容易产生消极学习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他们。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助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幼颖.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应对策略[J].中国教师,2018(9):108.

[2]宋艳.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32-233.

[3]王慧.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30).

[4]蔺平.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况[J].教育革新,2006(1).

[5]林杰.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马素蓉,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高级中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5535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