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强调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初中时期的地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地理常识,使得学生对国内外地理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现如今的地理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需求,应做出创新和改良,利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以及地理综合思维。因此,文章针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展开一些教学策略上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视角;分析探究
一、 前言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其中包括作为人应该具备的各项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拥有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必须具备的良好个人意识以及情感态度等内容。初中时期的学生所要打造核心素养的科目有很多,地理核心素养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展开初中地理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推动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不断提升。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学情、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展开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促使自身教学质量能够有所提高。
二、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从2016年开始在我国教育事业中逐渐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时期的教育当中各个学科都陆续提出了相应的核心素养内容,这使得我国各个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为明确的培育角度,并且推动广大教育者对此展开深入地思考,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够利用各科知识的教育来帮助学生认清自身价值并且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增强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对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其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四个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能够掌握和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观念以及方法和技能等,并且能够运用地理视角来展开对事物的观察,同时运用地理技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初中时期的地理课程属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集合体,其中涉及的概念以及知识非常繁多。地理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展开相关概念以及知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认知到人地关系协调对于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深刻掌握地理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
三、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初中地理教学
(一)开发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想要保证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师不应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展开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拓展和开发,提升教材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并且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初中时期的地理知识主要以区域地理为主,所以具备很强的区域性,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素养,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区域认知方式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以区域视角来认知各种地理现象的思维意识以及思考习惯,使学生可以利用区域比较以及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来对各个区域的特征以及人地关系展开有效认知。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展开地理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区域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三江源地区的风貌。从网络上搜集相应学习资源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并且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从视觉上让学生感知该区域的特点,并且配上文字说明。如: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地区,而青藏地區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地理位置在我国青海省南部,属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此外,三江源地区还是我国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著名发源地,一直以来都被誉为“中华水塔”。以这样的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向学生讲述三江源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还能扩增学生的知识面。而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的区域位置和分布特征有更为细致地了解和认知,教师需要借助电子地图来为学生进行相应位置展示。由于电子地图具有放大和缩小的功能,所以能够弥补纸质地图在不同比例展示方面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地图为学生依次展示三江源地区在我国整体版图的位置、在青藏高原所处的位置以及在青海省所处的位置,这样能够让学生从我国整体版图到青海省局部区域来认知三江源地区所处的区域位置以及具体的分布特征,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效掌握一个区域相对位置的具体描述方法,促进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不断增强。
(二)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以及地理教育中最为核心的一个观念,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形成良好协调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理解和认知。对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来讲,人地协调观极为重要,这也是展开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人地协调观下展开地理教学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发展观、环境观以及人口观和资源观,使学生能够正视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作用。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现如今教育事业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凸显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下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式地理知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人地协调关系展开自主判断和思考,通过分析地理问题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渐构建出一个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能够更为客观地去看待各种地理环境问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组织学生开展一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和判断人类活动给黄土高原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并且分析和讨论如何才可以更好地处理人地关系。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认知到黄土高原环境治理必须要协调好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和认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建立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应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时积极做好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如此,教师才能够正确地为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既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又能够学会保护自然环境,推动整个社会实现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地理知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地理知识网络树,从而以树状图的形式呈现出地理课程的整体知识结构。思维导图能够以生动形象、主题清晰、支脉分明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并且形成一个明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思维逻辑,促使学生综合思维得到有效培育。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以“西北地区”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分出两条主要支线“自然环境”以及“农业”。接下来再从这两条主要支线上分别做出更为详细的其他支线,如:自然环境可以延伸出“地理位置”“地理范围”“气候特征”以及“地形特征”等,而农业可以延伸出“种植业”“畜牧业”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将思维导图制作得详细、充实,当思维导图做好之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思维导图各个支线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并且据此解决相应的地理问题,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引导能够逐渐促进学生综合思维不断地实现有效发展。
(四)利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为了响应新课标地理知识运用的教育要求,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以学科核心素养视角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地理知识实践习惯。在教学条件不够充足的前提下,利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欧洲西部”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遨游欧洲西部”的教学活动,并且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旅游场景,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前往欧洲旅行如何进行签证,进而了解“申根协定”。此外,为学生讲解欧洲的饮食文化,渗透出当地自然环境和当地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欧洲西部著名景点,帮助学生认知当地人文特点以及自然环境特征等。以构建旅游情景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切实体验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及技巧,使得学生可以知行合一,不断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清晰准确地认知,然后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四个主要角度展开合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展开地理知识学习和思考,进而逐渐形成相应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阳.浅谈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方式[J].速读,2019(7):178.
[2]杨兴军.浅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20(10):94-95.
[3]袁媛.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5):233.
[4]王瑞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9(41):152.
[5]邢有亮.初中地理課堂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天津教育,2019(5):79-80.
作者简介:
何旭辉,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忠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