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生演唱能力及演唱水平提出较为详细的要求。影响演唱能力的诸多要素中,气息能力的训练、节奏感的培养、音准的构建这三方面尤為重要。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创设各种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训练气息、节奏感及音准,提高演唱水平。
关键词:专业成长;教育信念;个人素养;教学能力;课题研究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深深触动了笔者:“我的成功不是偶然!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笔者将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从内因入手,从教育信念的坚守,个人素养的提升,教学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的引领这四方面,与大家探析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四部曲。
一、 不忘初心,做有信念的教师
(一)坚守信念,心怀音乐理想
曾经有一位老教师偶遇自己的学生,交谈中学生吐露心声,“因为您,我选择当老师。我希望做一个像您一样的老师。”在生命偶然交汇的日子里,或许你已在无意中播撒了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只等着它慢慢孕育,慢慢长大。教育家林格说过:人生有很多事情可做,但教育是一件特别值得用心经营的事情,也许他不能直接带来财富和荣耀,但足以让人幸福。请带着这样的幸福,坚守你的教育信念,坚守你最初的理想。
(二)有效规划,初绘成长蓝图
强国必先强教,当前的教育形势也对教师提出更高、更严峻的考验。“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只有不断丰满自我,合理规划个人的成长路线,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既“专业化”又“个性化”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工作年限及教学经验的累积可大致分为:(1~5)年的新教师、(5~10)年的骨干教师及10年以上的专家型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其个人的专业成长规划也不尽相同。以音乐骨干教师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为例,骨干教师一般为中青年教师,已然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自己的教学思考。在规划中须明确规定每学年读2~6本教育专著(综合性教育专著1~2本,其余为音乐类教育专著)并撰写相应的读后感,丰实自己的理论积淀;听40节以上音乐课其中争取多听市区级以上的音乐展示课或研讨课,上两节校级以上公开课,反思课堂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理论结合实践,撰写一篇音乐教育论文,提升自我的课堂反思及总结能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以比赛打磨自己,提升自我;寻求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大胆主持或参与各级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教学成长,在团队的磨合与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个人声乐、器乐、舞蹈或戏曲等专业,扬长避短,虚心请教,自我磨砺,指导出富有特色的音乐社团。
二、 学无止境,做学习型的教师
(一)夯实功底,提升音乐素养
毛泽东说过:“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音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很强的学科,也正因为它的专业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然而技术性专业也最是无情,一日不练功,自己知道;二日不练功,老师知道,三日不练功,观众知道。所以音乐教师的专业训练只能常练常新,滴水才能石穿。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这里的功,远不止弹唱跳挥这些常见的基本功,还包括信息技术例如微课制作、白板使用、音乐剪辑等综合能力。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夯实功底,以比赛促提升。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视相对应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所以各级各类的比赛比如基本功大赛、技能大赛、创新赛、论文评比、微课制作比赛等项目纷繁复杂。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师在努力备战的同时也正是稳步提升,丰盈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虽身心俱疲既艰辛又坎坷,蓦然回首又何尝不是收获满满呢?
(二)广泛涉猎,拓宽综合素养
首先,勤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牛顿也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个巨人是谁,无疑就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书籍。
人们常常戏说,音乐老师不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其实不然,音乐教师也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底蕴,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透露着你的修养。现在大家都很重视书籍的阅读与积累,可以是自主的读书也可以是团队间的读书分享会或是好友间的读书沙龙。例如,在读书分享会中,教师需要认真细致地阅读自己即将推荐的书籍,标注—反思—总结,最后提炼成一份比较成熟的读书心得与之分享,读书的目标更明确,要求也更高。而自己阅读的书目可以广泛闲散一些,随性而至,每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每个时间段的特殊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目。例如,新教师可能会挑选一些比较初级但是实用性更强的工具书、专业理论书——尹爱青的《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雍敦全的《律动音乐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5~10年左右的教师可能会研读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张楠著的《音乐教学与文化修养》,10年甚至以上的教师选择的可能更多样性一些。比如周海宏教授的《音乐何须“懂”》等。
其次,勇担重任,共成长。作为音乐教师多才多艺,其中不乏兼任行政事务的经历,笔者也不例外。从教第一年,笔者从少总助理开始兼任了几年的行政事务,众所周知行政事务繁杂琐碎,经常要挤占好多私人的休息时间,然而有付出就有收获。
记得那一年,笔者刚接手学校的少先队总辅导员,“六一”前夕,学校“六一”联欢会准备在即,又恰逢学校要迎接市里的某项检查。一边是学校的迎检工作迫在眉睫,另一边是“六一”会演节目的排练和少先队的各项准备工作,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主持人的选拔,串词的审编,节目的联排等。笔者身兼数职的我,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时间一天天过去,笔者咬牙扛了过去。活动结束的那一天,感觉犹如重获新生,这一幕幕你是否深有感触。就是这一场场活动,一次次排练,一次次的历练,磨砺着自身的同时也默默推动着笔者的成长。慢慢地能大方地面对全校一千多名师生,能周全地安排活动,也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更高的位置全盘考虑事情,心境眼界也随之开阔,个人的综合素养也在无形中稳步提升。
三、 固本深根,做有主张的教师
(一)专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的主战场。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立足课堂,从教材分析入手,关注学生学情,精细备课;从教学设计入手,关注学生聆听、演唱等学习习惯,提升课堂调控及评价能力;从课后反思入手,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反思课堂,才能逐步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及班级的管理水平。
记得有一次迎接市级教学视导,当时笔者任教一年级的课。大课间刚结束,气喘吁吁的学生一窝蜂冲到音乐教室门口,上课的铃声已然响起,教室门口还是乱哄哄的,“菜鸟级”的自己一阵晕乎连队伍都来不及整好就急匆匆将学生请进教室。结果可想而知,学生静不下心,老师也坐立难安……反观整堂课,虽有笔者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但没有良好的班级管理经验和课堂临时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同样收效甚微,但是也正因为有这样失败的课堂,笔者才能在一次次的教学中累积经验,迎难而上,在课堂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
(二)名师引领,助推专业成长
现在各地区“送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工程特别多,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名家的讲课讲学也是风格各异。有的博闻广识,有的生动幽默,有的寓意深刻,有的振聋发聩,每一次的培训总能泛起心底的涟漪,引发深层的思考。例如,东北师大的尹爱青教授,在一场《音乐课堂教学新常态》的讲座中,尹老师通过一组数据分析了当前国内音乐教育的现状,抛出一个个灵魂发问,“音乐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什么?课堂中需要关注哪些”一系列问题,引发在场教师的思考。在一阵的互动中,尹教授分析了音乐课堂教育的重要性,也用实际课例的解析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专家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教育随之反哺课堂的态度与专业素养,让人折服。
当然,除了凤毛麟角的几位专家,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名师例如市区级音乐教研员、专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音乐骨干教师。通过名师的引领在课堂上、生活中反复打磨自己,拓宽自己,反思自己,使教师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体验中成长。
四、 行思则远,做研究型的教师
说到课题研究,许多年轻教师或许对课题有恐惧和困惑的感觉,其实课题就源于我们的课堂,通俗一点说,或许只是课堂中的某个教学难点,或许只是教学过程中某个困惑,教师针对这个难点,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思考—实践—再反思—再实践,这样循环反复的一个自我批判、自我提升的过程其实就是课题的研究。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对教师的成长意义重大。无论开题、研究、中期论证到结题,教师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俯下身来,充分关注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年轻教师也可以先从协助课题负责人组织调查问卷、搜集课题项目资料、做好研讨会记录等基础性工作入手,从“门外汉”逐渐学会如何研究课题。
回忆起第一个课题《巧用手势优化小学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的诞生就是因为教学负担太重,每天都感觉喉咙特别疲劳、沙哑,于是笔者开始反思用什么方式既可以让学生静下心上课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什么样的方式能代替喉咙发声?这时笔者想到了手势。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手势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随着它的变化莫测,学生的目光会不自觉地被吸引继而聚焦在教师的手上。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变换手势时,他们的注意力更不能轻易松懈。于是课堂安静了,学生的聆听习惯渐渐培养起来,他们的声音也跟着温柔,课堂变得愉快、温馨起来。随之教师又围绕合唱教学中的难点结合科尔文手势的运用,引导学生感受音高,构建内心听觉;运用双手手势的配合,分声部构唱强化和声的训练等。可见,课题源于课堂,植根于课堂,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做好教学中的有心人。
音乐,是一门能够涤荡心灵的学科,何其幸运,能整日面对一群纯真无邪的孩子。这群充满着个性,纯真的小“神兽”们,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无限的挑战。教育是一項灵魂雕砌的工程,教师的成长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前路漫漫,祝愿奋战在教育一线的你,不忘初心,常怀感恩,做一名幸福的音乐教师,遇见最美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蔡锦桂,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集美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