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培养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好作文教学的重点,做好小学与初中之间的衔接工作,从初中作文标准出发,通过合理方法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分层递进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开展作文教学,从而逐步推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递进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探索
一、 引言
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備与智力水平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该阶段也是进行作文教学的黄金阶段。在教师实际开展写作教学时,应当从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出发,根据科学的知识吸收规律来帮助学生逐步提升个人的写作水平。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出发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而分层递进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科学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积极吸取其中的积极思想并根据该教学方法开展作文教学。
二、 初一阶段:做好衔接,学习叙述
(一)做好初小衔接,更新写作思想
初中阶段的作文写作要求与小学阶段的要求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只要熟练地利用自身所学词汇进行表达即可,但在初中开展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应用能力,同时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词汇运用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并传递出独特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时,为帮助学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应当先令学生在思想上改变写作印象,有意识地将自身情感灌输到写作过程中。
在实际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小学的教学方法,之后再逐渐过渡到初中作文写作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所学词汇,令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出文章中的几个词汇,比如奇迹、摇篮、慈善等,要求学生利用这些词汇进行作文写作。而在学生熟练掌握以上词汇时,作文写作方式也应相应地进行改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讨与提供词汇相关的其他内容衍生出自己的思想,从而由单纯的词汇组织过渡到情感表达上。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根据相应词汇开展一个“情感交流会”,在该交流会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词汇的实际含义说一说自己读到或在使用这个词的过程中产生的相应情感并说出它的近义词,或者利用根据自己的理解阐释词汇。而在交流会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济南的冬天》相关内容,给出其他的季节主题令学生自由地从生活中具体事物出发进行情感表达,并在写作过程中逐步了解初中作文的具体需求,明确自身写作目标。另外,教师应当增加作文要求字数,从小学阶段的300字增加到600字,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表达。
(二)引导学生自主叙述,打好写作基础
写作是一个独立表达的过程,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将内心想法融入作文中,才能够顺利完成写作,得到优质作品。而有条理的叙述作为作文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自主叙述的能力,才能保证文章的内在逻辑。初一阶段,学生虽然具有一定写作经验,但该阶段的作文主题与小学阶段的具有明显不同,学生在语言叙述过程中难免感到表达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叙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叙述,积极尝试语言组织与表达。
为帮助学生积极叙述,从而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当将叙述贯穿到日常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将作文教学与日常语文知识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叙述方式,将自身感受表达出来。比如在学习《散步》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令学生自主通读课文,之后总结叙述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该文章并没有用太多复杂华丽的词汇,而是平铺直叙讲述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之后再将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将“一件小事”为主题,模仿文章的叙事方法,令学生自由叙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不能因为学生卡壳就直接打断学生,而是应当将正确的叙事方法教给学生,在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叙述方法。其次,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其总结较为比较出彩的叙述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例如,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十分有条理,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进行叙述,文章具有内在逻辑。此时,可能学生是无意识地使用此类叙述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点明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叙述方法与叙述技巧,为之后更加复杂的作文写作打好基础。
三、 初二阶段:掌握修辞,了解结构
(一)利用阅读思考,学习修辞方法
初二是学生思想发育的重要阶段,其逐渐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在开展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写作特点出发开展教学,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引导其积极学习修辞方法,从而更好地将灵感表达出来。而阅读作为语言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优质文章中的不同表达内容与精神内涵并学习文章之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掌握更多修辞表达方法,并将其融入自身作品中,实现作品的优化。
为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文本中的修辞方法,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阅读讨论课,由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讨论。比如学生阅读的书为《老人与海》,此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根据你的理解,该书主要书写了哪些内容呢?有什么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吗?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兴趣,并根据学生喜爱内容来分析修辞方法。比如句子“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来形容老人的外表。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方法来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形容。最终,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并掌握更多修辞方法,为之后的作文表达提供助力。
(二)了解文章结构,优化作品情节
初二阶段学生已经逐步接受初中的写作要求,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作文写作目标,该时期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与情节优化方法,使学生作品更加完整生动,能够真正满足初中作文写作要求,促使学生写出精彩文章。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结构,并学会梳理自己文章的结构。例如,在学习文章《社戏》时,该文章主要围绕“社戏”这一活动展开,该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可以重点分析“赵庄看社戏”的这一部分,可以发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即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在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深夜归航。在带领学生了解文章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该结构进行写作,并深入到情节中体会情节的具体描述方法,之后实现个人作品结构与情节表现方式的优化。
四、 初三阶段:优化写作,注入感情
(一)积极积累方法,优化写作内容
写作并非按照固定方程式开展的,而是个人根据自身思维对不同语言文字的个性创造。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招考试的压力,需要尽可能地满足初中语文写作的要求,做到语汇丰富、语句流畅、中心突出。这就需要学生积极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并借助日常语文学习的内容,实现个人语文写作知识积累量的提升,从而推动写作内容的优化。
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應当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极积累生活素材。例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个摘抄本,在看到好句子、好词时及时摘录下来。同时,也可以作为记录本,用来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感受以及发现的社会素材。同时,教师也应当帮助学生做好日常学习笔记,总结课文中的优秀写作方法与词汇应用方式,例如在学习文章《孔乙己》时,作者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精准的词汇应用使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而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也可以将此类表达方式利用起来。另外,《孔乙己》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中的每个细节实际上都是和主人公有所关联的,文章中心十分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能了解更多的侧面描写方法,实现对这中心内容的烘托,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突出,最终通过写作方法的不断积累推动学生文章更加完整,实现整体写作内容的优化。
(二)树立创作思想,注入真挚感情
文字是一种艺术,而写作则是艺术创作的过程。而完整的艺术创作,包括构思、组织、创造等多个步骤,对于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初三的学生虽然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但却不具备将自身感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创作思想,掌握将感情与文字表达结合起来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正式写作之前先给出学生主题,并引导学生构思,之后根据自身想法完成创作。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当前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所联系的社会事件,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者说记录与之相似的事件。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疫情相关的事件,可以是志愿者为社会服务,也可以是企业的物资捐赠。先利用素材激发其学生的内在体会。之后,在学生感情的驱动下,能够更好地将自身情感灌输到文字中,使作文更加具备感情,创作出生动作品。但在引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避免由于传统教育思想而固化学生写作思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想法自由地挥洒笔墨,将感情注入语言中。
五、 结束语
得语文者得先机,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具有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将作文教学重视起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日常积累出发,加强引导,不断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分层递进法的实际内容有选择的规划教学,从学生初一到初三的不同学习阶段特点出发安排教学,最终推动学生作文水平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其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入层递式理念的教学设计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0(3):69.
[2]吕维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法[J].学周刊,2020(4):123.
[3]吕楠.层递式教学模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3):105.
[4]孙彦彦.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20(6):3-4.
作者简介:肖学信,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顺昌县元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