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当前地理学科高三一轮复习“讲授+做题”的课堂现状,文章提出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强调重构知识体系,灵活课堂结构,抓实必备知识;话题式教学,针对性筛题,引导关键能力,能有效避免枯燥课堂,低效教学,提升地理学科高三一轮复习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高质量的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地理学科立德树人、选拔人才的功能。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地理学科;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地理学科作为文科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是培养文科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重要载体。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始终明确“地理”被列入高中教育基本课程的根本原因,并不断思考“地理”学科的价值,不断明确“地理”学科将如何重塑学生对世界的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旨在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显然,目前的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未能很好地实现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初衷,尤其在复习阶段陷入“做题+讲题”的枯燥循环,未能实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育目标。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实现课程目标、育人目标、成绩目标之间的取舍,亟待探索出一种兼顾学科素养和高考评价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一、 高考评价体系在地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作为一线地理教师,迫切需要明白高考主试者顶层设计的思路与要求,明晰高考的试题理念、考查内容、测评方式,才能在面向高考的地理复习教学中有的放矢。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导下,形成基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高考评价体系。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一核”指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指四层考查内容,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指考核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高考评价体系对高三教学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指导广大一线地理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发挥地理学科的立德树人功能。笔者试图通过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探讨高三地理一轮教学策略。
筆者所在学校为西部省会城市示范性高中,尚未加入新高考试验区,因此文章以高考文科地理一轮复习为探讨基础。一般面向高考的地理一轮复习从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到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跨度长达10~12个月的一轮复习是构建学生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构架和思维体系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一轮复习没有明确的教材指导,核心参考只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所以一轮复习是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知识体系构建、试题方向预测等能力的重要考验。
二、 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三一轮复习目标
我们必须承认地理学科在促进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正如所有事物都因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一样,所有现象也因在空间中存在有其地理,地理和历史是我们认识世界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视角。高三一轮复习目标有二:一是发挥地理学科立德树人功能;二是发挥地理学科考试的选拔功能。
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日复一日的讲题已经让许多一线教师忘记教育的初衷。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高中教育在实现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功能之外本身也是一种学历教育,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伸,承担着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各行各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使命。一轮复习的教学中不应陷入做题解题的循环,应在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赢在选拔成就崭新人生;早已到来的互联网时代,让知识变成触手可及的事物。随手一搜的名词解释和琳琅满目的解题视频,不禁让一线教师再次反思,我们能给学生提供什么?面对这个技术爆炸的新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在灿若繁星的知识海洋中整理出一个面向高考的知识脉络,在浩如烟海的题库中整理出一套清晰高效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在这场选拔考试中赢出崭新人生。
三、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一)重构知识体系,灵活课堂结构,抓实必备知识
抓实必备知识,从量变到质变;一轮复习的核心任务就是扎实必备知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基础、人文地理基础、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一线地理教师面临的现状是直到临近高考的一个月,部分学生仍然在基础知识上存在理解偏差,此时再系统讲解已不切实际,因此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抓实必备知识,教师应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重构知识体系。教师不应再依赖某一版本的教材开展教学,应结合课程标准、历年真题构建逻辑清晰的面向高考地理的知识体系,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知识脑图,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脑图,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不断调整和更新知识脑图。面对一道试题,在解题之前应在知识体系中调用所考查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题目设问,成功完成答题。在历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部分学生看似努力地学习了非常多的知识,却在应用时无所适从,究其根源应是未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使得知识调用困难,因此重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第二,灵活课堂结构。一轮复习很容易陷入讲题解题的循环,重复且枯燥的课堂极大地降低了地理学科的魅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轮复习课堂可大致分为知识讲解课、典题分析课、实战应用课。知识讲解课的师生时间分配应在7∶3左右,教师不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尽量避免教师讲满整节课的情况。典题分析课的师生时间分配应在6∶4左右,教师选择极具代表性的题目从材料背景、选材立意、出题视角、思维链条、答题方向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甚至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在典题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创设新题,深度打开学生思维。实战应用课的师生时间分配应在5∶5左右,这是一节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以主题任务引导学生彻底的吸收内化。通过重构知识体系和灵活课堂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必备知识的理解度,从量变到质变,进一步培养关键能力。
(二)话题式教学,针对性筛题,引导关键能力
引导关键能力,轻松举一反三;知道、理解、应用是对某一知识吸收度的三个层面。大部分学生在听完新课后达到的是“知道”层面,不能立足于深刻理解后形成关键能力并应用在考试中。引导关键能力,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话题式教学。世界地理是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七大洲每个国家逐一介绍时间不够,每个国家都八股文似的介绍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又枯燥无味。即使学生非常努力地背下所有国家的上述特征也很可能在解题中无所适从。因为地理早已不再考查客观地理事实,更重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核心特征,正是气候、地形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其核心特征。在世界地理教学中应找到各地区和重点国家的核心特征,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其核心特征。例如:南亚的话题可以是热带季风气候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特征;东南亚的话题可以是区域差异对比及产业特征的分析;中亚的话题可以是内流湖泊面积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与环境问题;西亚的话题可以是区域资源及制约因素的判定。区域地理教学可以应用整体性思维分析区域核心特征。具体分析过程如图1。
图1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的整體性思维判定核心特征
第二,针对性筛题。针对性试题训练才能高效教学;网络上数不胜数的题目让学生眼花缭乱,未经教师审核的题目不能随意发给学生。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关注高考评价体系,明确高考考查的知识范围和关键能力,避免一些假地理题扰乱学生思维。例如:在地球运动专题中,部分题目深挖天体之间的几何关系,题目背景远离生活实际,这类题目就不宜作为典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强调重视生活中的地理,远离生活实际的题目可以适当减少。在针对性训练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内化知识和技巧,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盲目刷题的性价比是很低的。在一定题量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形成的答题思路总结远胜于教师耳提面命强调的模板,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是引导形成关键能力的核心,教师搭建思考平台,引领思考方向,轻松培养举一反三的优秀学生。
四、 实践反思
通过重构知识体系,灵活课堂结构,抓实必备知识;话题式教学,针对性筛题,引导关键能力等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的教学效率,同时更好地实现地理学科立德树人、选拔人才的功能。这种复习策略能够很好地避免“讲题—做题”枯燥的课堂模式,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面向一线课堂教学,教师更需要挖掘地理学科内涵,构建知识内在联系,深研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方向,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一轮复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高考的质量。一线教师在开展一轮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应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明确目标、清晰策略,以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史辰羲.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65-70.
[2]蔡运龙.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1):108-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徐艺容,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