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具有较强生活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有效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并对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数学原理;创设情境
一、 引言
数学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将客观世界中抽象的事物以数字形式进行总结形成文本理论,数学的应用比较广泛,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学科,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不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加强生活元素的应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教育要积极转变应试教育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质量评价不再单一的以学生成绩高低为标准,而是要考虑学生对数学是否存在兴趣,激发自身潜能,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生活化教学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化教学过于形式化,很多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只是为了满足学校要求,并未深入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是生硬地引入生活元素,缺乏具体的实践形式,致使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践。另一方面是生活化教学手段陈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学都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生活化教学成为大力推行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很多小学教师仍然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发现数学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探索的欲望,影响着教学质量。
三、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生活元素分析教学原理与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不易理解抽象事物,教师如果一味采取传统讲授法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而结合学生思维特征,合理应用生活元素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原理。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时,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加法与减法,就会对教学造成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糖块,给每一个学生都发三个糖块,当学生吃掉一个糖块时,剩余的糖块就可以用三减一表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原理是事物减少了,这时教师再给每一个学生都发两个糖块,与之前剩的放在一起就有四个糖块,使学生理解加法原理就是事物增多了,通过引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加法与减法意义,这样在运算时可以有效减少加减法混淆现象的发生。讲解其他数学知识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生活元素阐述数学原理,例如:学习乘除法相关知识时将学生分组,每组有三名学生,每组一共可以得到六支铅笔,组内成员如何平分,通过分铅笔让学生理解除法就是将事物平均分配,除数是所平均分配后的份数,被除数就是其中被分配事物的总和,使学生加深对除数与被除数的理解。通过将数学原理渗透于生活实例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进行有效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也可以应用生活元素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内容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教师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合理融入生活元素,使学生明白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关于平移与旋转知识讲解,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教材通过简单图案为学生呈现平移与旋转现象,会使得课堂过于狭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衣服上有趣装饰、教室墙壁花纹等,告诉学生这些图形可以利用某个图形平移或者旋转所得,用多样图案为学生展示平移与旋转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師在选择生活元素时需要仔细考量,选择最能体现数学原理的生活元素,避免浪费时间,过多的生活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使学生将过多精力放于联想生活元素,而忽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合理选择生活元素。
(二)应用生活元素进行课堂训练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好奇心也重,对新知识会存在较强求知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合理引用生活元素进行课堂训练,提升学生做题效率,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小学数学课堂训练有很多种,可以引入生活例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题思路中,充分发挥出生活元素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想要学好数学知识就要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探究与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合理选择教学例题,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在讲解某些数学知识时,要重视生活实例问题的引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大脑。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讲到梯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几个纸片与剪刀,在课堂上制作出不同梯形,等腰梯形或者直角梯形,然后让学生用直尺测量梯形的高与底,增强学生对梯形形状的理解与记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另外,在应用生活元素时要重视方法选择,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对学生感知力的培养,重视课堂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目录表制定各部分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兴趣与知识接受能力制定有效教学措施,合理应用生活元素,让学生有思考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认识时,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生活元素,找出生活中圆形物体、正方形物体、长方形物体以及三角形物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图形,通过接触生活实物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应用生活元素组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
实践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最佳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将动手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深入了解教材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将分数知识分解,先让学生计算1/4+2/4,然后利用数学道具进行验证,将四份中的一块与另一个四份中的两块相加,对照结果看是否相同,算错的学生重新算一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算错的学生多,教师就要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设置生活实践活动,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辅导措施。小学生处于黄金年龄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新知接受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教师要重视素质教育,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透彻理解知识,如果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阅历,则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着一定促进作用,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操场的阳光充足处,将一个十厘米长的木棍置于大树旁,用直尺测量大树影子长度与木棍影子长度,测量结束后问学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根据已知测量数据计算出大树高度,以问题作为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授课结束后,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明白阳光是不变的,木棍实际长度与木棍影子长度可以通过分数进行表示,大树也同样如此,通过联系就可以得到大树高度,通过引入生活元素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自主探究习惯。
(四)应用生活元素创设情境,布置生活化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比”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同学们知不知道生活中存在很多比例问题,每个人的脚底长度与拳头一周的比大约为1∶1,脚底和身高的比例又是多少呢,生活中处处存在比例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比的意义”,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知,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数字游戏等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为了更好地认识“米”,就让学生真实体会到100米长度,组织学生到操场走100米路程,增加学生对“米”的感性认知。学以致用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周记记录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增加成就感,激发起对数学知识探究的欲望。另外,想要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學中,教师还需要布置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从呆板的书本学习中走出来,融入生活,有利于巩固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图形,让学生结合教材应用题寻找生活原型等,让学生在知识中找到生活影子,真正爱上学习。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生活元素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不但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内容,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知识,有效将生活元素应用于数学原理分析、课堂训练、情境创设、教学实践以及作业布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华胜.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41-242.
[2]史红艳.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195.
[3]阿拉腾其其格.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河北农机,2020(8):74.
[4]宋佳.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214.
[5]肖金凤.浅谈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16):189.
作者简介:王小红,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中心小学。